标准化护理流程预防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
2022-01-08张连波周代蓉林鹤
张连波 周代蓉 林鹤
1吉林省肿瘤医院医疗保险保障办公室,长春 130000;2吉林省肿瘤医院护理部,长春 130000
静脉留置针是将导管、针芯共同穿刺,使其共同进入血管内后,将针芯从血管中撤出,最后将柔软的导管留在患者的血管内,并应用其进行输液治疗。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等优点,已经逐渐被很多医院用于患者静脉用药治疗中〔1〕。虽然静脉留置针有很多优势,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例如静脉炎、液体外渗、静脉血栓、皮下血肿以及导管堵塞等;静脉炎是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2〕,其发生率为27%~70%,通常发生于置管后3 d内,一旦发生,不但会增加静脉再次穿刺难度,同时还会影响患者预后转归〔3〕。通过制订静脉留置针标准化护理流程可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住院诊治的128例患者,均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纳入标准:有正常沟通能力的住院患者,对使用药物无过敏史,符合静脉留置针使用指征,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皮肤病及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②合并水肿、低蛋白血症者,③躁狂患者、有自伤倾向患者,④中途退出本研究者。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34~67岁,中位年龄52.5岁;输液时间5~14 d,中位数8.5 d;恶性肿瘤种类:肺癌39例,乳腺癌5例,胃癌5例,结肠癌7例,其他恶性肿瘤2例。观察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32~65岁,中位年龄50.8岁;输液时间6~14 d,中位数9.5 d;恶性肿瘤种类:肺癌45例,乳腺癌7例,胃癌6例,结肠癌9例,其他恶性肿瘤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中位年龄和输液时间、恶性肿瘤构成比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法。由责任护士选择22-24G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①认真选择穿刺部位进行静脉穿刺。②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成功静脉恢复通畅后,用无菌透明敷贴牢固固定,避免过紧或过松。③告知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注意事项,例如叮嘱患者穿刺肢体不要活动度过大,以免造成静脉损伤。④保持留置针清洁,防止出现感染,不可自行调节输液速度,如有问题及时报告护理人员进行处理,输液完毕需要封管。
1.2.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静脉留置针标准化护理流程。(1)组织培训。组织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培训,把标准化静脉留置针操作流程录制成操作视频,多次观看、反复练习,培训后组织考核,人人过关。(2)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安全意识。科室制作图文并茂的静脉留置针健康教育手册,使患者更好地了解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预防知识,了解在静脉输注期间需注意的事项,避免穿刺漏液等情况产生〔4〕,包括:静脉留置针的优点、风险、常见并发症及日常维护,肢体活动情况,留置期间注意事项,拔管后的穿刺点防护等。责任护士在穿刺前后,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患者知情后签字确认。(3)做好穿刺前评估,减少危险因素。重视穿刺前评估,要求置管护士做到操作前“三评估”:①评估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判断健康教育的效果;②评估患者血管的粗细、弹性、局部皮肤情况;③评估药物的性质。根据评估结果选择留置针型号及穿刺部位,原则上应满足治疗需要,静脉留置针尽量选择型号小的,避开关节部位,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评估后遇到穿刺困难的患者,上报科室护士长或静脉输液小组,由专人负责静脉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4)穿刺操作护理。经严格考核合格的责任护士方可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①打开静脉留置针的外包装,检查有效期及有无破损,针头斜面有无倒钩,导管边缘是否粗糙。②选择穿刺部位,建议不选择常用手臂,避开肢体关节及已有疼痛的区域、受损的血管,避免损害桡神经。③使用止血带或利用重力作用(将穿刺血管放置在低于心脏的位置几分钟)使血管扩张,提高穿刺成功率。④穿刺时应遵守和保持无菌技术要求,应采用“非接触式”技术(即在消毒皮肤后,不能触碰穿刺部位),穿刺成功送外套管时避免针芯刺破血管,确保外套管在血管内。⑤用无菌透明敷贴进行密闭式固定,避免过松或过紧,同时标明置管日期、时间。输液完毕,选择稀释肝素钠封管液进行封管。(5)置管后护理。保持置管部位清洁干燥,若敷料潮湿、卷边,立即更换。嘱患者注意保护穿刺部位皮肤,避免沾水、弄湿,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敷贴,避免感染的发生。输液时至少每4 h进行评估,对于危重病人、接受化疗药物等刺激性药物输液的患者,增加巡视频次,密切观察置管部位有无疼痛、渗液、静脉炎等的发生。(6)静脉炎的护理。静脉炎是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强的药物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及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可伴有胃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静脉炎护理:①严格无菌技术操作。②对血管壁有刺激性药物者可选择粗、直、弹性好的大血管穿刺并加强巡视,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置管。③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④输注刺激性药物前或出现静脉炎时可给予50%硫酸镁湿敷,患肢抬高。可给予喜疗妥外敷,在穿刺点周围及沿静脉走向进行涂抹,每日3~4次,能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水胶体敷料外敷,也对静脉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⑤若穿刺局部持续疼痛、红肿、发硬,应进行血管彩超,排除血栓性静脉炎的可能。(7)静脉留置针的拔除。①根据静脉留置针说明书中的留置时间拔除导管。②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提出,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96 h更换一次〔5〕。③密切观察导管穿刺部位,如出现下列情况:穿刺部位疼痛、颜色变化、皮肤温度变化、水肿、穿刺部位液体流出、冲洗时阻力、缺乏血液回流等情况,要随时进行评估,随时拔除导管。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1)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学会(INS)的标准〔6〕,静脉炎分为5级,见表1。(2)护理满意度评价。患者出院时,匿名填写该院自制的静脉留置针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除患者基本信息外,问卷共设10个问题,每个问题非常满意85~100分,满意70~84分,70分以下为不满意,要求患者在每个问题对应的等级栏填写住院期间真实感受及情况的实际分值,满分为100分。
表1 静脉炎等级判定量表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0.5%(11例),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3%(2例),对照组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80.9±2.6)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96.7±1.5)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96,P<0.05)。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常见的输液方式,但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在一系列风险,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静脉炎。一旦发生静脉炎,不但会影响输液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可能导致患者全身严重感染,进而威胁患者生命〔7〕。
静脉炎发生的原因:①护士操作不规范,反复穿刺,固定不牢固导致针头滑动对血管壁造成损伤。②患者依从性差,经常活动穿刺侧手臂,导致针头摩擦血管内膜发生机械性静脉炎。③输入化疗药物或其他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损伤血管内膜。④患者年老体弱血管条件差,反复静脉输液诱发静脉炎。研究显示,患者年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120 h、吸烟、穿刺不当、应用高渗药物以及平均日输液量>1 500 ml均会增加静脉炎发生率〔8〕;留置时间较长、穿刺部位为前臂、使用高渗透压药物和给药频次较多是肿瘤内科患者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9〕。因此,如何避免这些影响因素,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是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的基础上,紫草油涂擦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风险〔10〕;复方维生素E乳膏、芝麻油均可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短期输注营养液导致的静脉炎〔11〕;鲜芦荟联合地塞米松湿敷治疗肿瘤患者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疗效显著〔12〕;康惠尔透明贴可有效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营养支持或化疗药物输注引起的静脉炎〔13〕;金黄散外敷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有良好效果〔14〕。优化中药湿热敷技术在防治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显著〔15〕。
应重视护理管理在降低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中的作用。品管圈活动的运用可以降低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16-17〕; 运用PDCA循环可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18〕。
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患者静脉留置针标准化护理流程,建立静脉治疗小组,进行留置针使用的全院规范化培训,制定敷贴固定及冲封管标准化操作流程等改进措施,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19〕。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静脉留置针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通过严格培训护理人员,系统的健康教育,选择最佳穿刺部位,完善无菌操作流程,规范静脉炎护理和穿刺后护理流程,能大大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