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湖县河道岸线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

2022-01-08刘玲珑

关键词:河势太湖县堤防

刘玲珑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河湖岸线利用状况与沿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土地资源状况、洪水及水资源特点等密切相关。随着河流沿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对岸线资源利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既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对岸线自身的水生态、水环境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岸线是维护河湖生态生命健康的基础和行洪安全的保障,如何平衡好岸线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 岸线利用情况

太湖县境内主要有田家滩河、冶溪河、南阳河、青石河、树堰河、寺前河、古路河、黑河及长河九条河流。根据岸线划分原则,对河湖岸线分别进行利用条件分析,可将岸线利用工程(构筑物)分为跨(穿)河线路、水利工程、航运工程、工业取排水口、饮用水取水口、监测站点、其他等7类进行统计汇总,对多工程、多类别叠加的岸线,为避免重复计算岸线利用长度,以此段岸线主要控制因子进行统计。通过分析比较,河湖岸线总体利用情况如表1所列:

表1 太湖县河湖总体利用情况统计表

岸线利用率指的是岸线利用工程长度占岸线总长度的比例。从上表分析可见,太湖县现状河流岸线平均利用率为80.82%,河道跨(穿)河线路工程利用长度105.28km,除以河道岸线总长度218.46km,得到河道跨(穿)河线路工程长度在河道岸线总长度中占比48.19%,比例最大。

通过对跨(穿)河线路组成部分的进一步分析可知,河道跨(穿)河线路开发利用长度较大原因有:一是过河管线过多,主要为通信光纤及输电线路,多数过路杆布置于堤防或河岸迎水侧。由于地形限制,管线穿越河道较多,过路杆由于属性不同更是频繁占用岸线资源;二是河道中废弃桥梁多未清除,既占用了岸线资源,又对河道的防洪造成了不利影响。

2 岸线保护与利用分析

2.1 防洪安全分析

参照太湖县河道治理规划及治理方案,规划河道防洪标准主要分为山区河道与城市河道两类。山区河道主要有寺前河、青石河、冶溪河、田家滩河、树堰河、南阳河及古路河,主要防洪标准为10~20年一遇。城市河道主要有黑河及长河,主要防洪标准为20~50年一遇。通过对河道的水面线进行推求发现,山区河道中冶溪河、田家滩河及古路河河道部分堤防堤顶高程不足,寺前河等山区河道除有部分险工段外,现状堤防基本能满足防洪要求。城市河道中黑河、长河目前重点工程位置段已完成堤防加固,现状堤防基本能满足防洪要求。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由于河道岸线长,沿岸居民居住地主要呈线性分布,河道堤防两岸电线杆密布,占用了较多的岸线资源。部分废弃桥梁、泵房等未及时拆除,小规模非法采砂时有出现,威胁着堤防的安全稳定。部分民房侵占河道行洪断面,河滩地堆置生活垃圾,侵占了河道的行洪断面,威胁河道的防洪安全。

2.2 河势稳定分析

太湖县河湖多属于皖河流域,根据2009-2019年历时影像图分析,山区河道河口基本稳定,无较大冲刷和淤积情况。但近年来随着沿岸乡镇的发展,人口增加,沿河建筑物增加,侵占河岸线的情况随处可见,这对山区河道河口的稳定与水生态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山区河道城镇段的河势依旧会呈现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主要集中在人口不断发展的岸线资源需求与紧张的岸线资源之间的矛盾。城市河道由于之前的无序采砂,造成河道下降,逐步贴切沿岸岸堤防岸线,河势极不稳定。河道禁采之后,已进行河道疏浚与护岸建设和新建两岸堤防,提高了城区防洪标准,也促进了河道的河势稳定。

2.3 供水安全分析

太湖县河湖多位于花凉亭水库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取水厂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及当地农业用水区。现状饮用水源地取水口河段已严禁实施威胁水质安全的一切工程建设。目前除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保护区采取了严格的水源保护措施外,部分河段还存在着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收集,河道两侧农田化肥农药面源污染汇入河道,河岸两侧散养畜牧等,这都对河道的水生态环境及上下游水厂供水安全起到不利影响。

3 岸线管理对策

3.1 明确功能区的管控边界

管控边界按岸线合理划分为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综合考虑各功能区划分的控制因素和保护目标,对不同功能区分别提出控制利用条件。

在保护区内,可依照防洪规划、河道治理规划、取水口布局规划等,建设必要的防洪、河势控制工程及取水设施等;根据通航安全和其他公共管理的需要,可建设防汛、航道、海事、渔业等公共管理码头及设施;经深入分析论证对防洪安全、河势稳定、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无影响的前提下,可建设跨(穿)河设施(如桥梁、隧道、过河管线)等工程。

岸线保留区内一般不得建设港口码头等生产设施,经深入分析论证对防洪安全、河势稳定、供水安全、水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无影响的前提下,可建设重要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环境的工程(如道路)等。

岸线控制利用区管理应强调控制和指导,实现岸线的可持续利用。对于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继续开发利用可能影响防洪安全、河势稳定、水资源保护等而划定的岸线控制利用区,应严格控制新增项目,控制合适开发利用密度,减小累积叠加影响。对于布局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项目进行必要的调整,如优化整合、外移搬迁或升级改造等。

对于岸线开发利用区须控制开发利用密度,尽量减小累积叠加影响,其开发利用行为应协调处理好与已有项目的相互影响。在开发利用区新增取水口时,须规避现有设施对其影响。

3.2 加强岸线管控能力建设

(1) 进一步明确岸线管理机制。建立河长负责,省、市、县、乡镇与区域岸线管理执法统筹协调的日常联动机制,分级管理。明确河长负责岸线管理的职责,建立起“一个部门统筹、一条线管理、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四位一体”岸线管控机制。同时积极探索水利、交通、建设、国土资源、环保与公安、法院等部门联合执法的高效途径,逐步形成密切协作的跨部联动机制,逐步加大对岸线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进一步明确岸线管控模式。在科学划分岸线功能区基础上,通过建立分区分级、跨区联动的岸线管控模式,加强对功能区内开发利用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在不同功能区的管控边界内,严格按照不同功能区管控边界的要求,对区内的开发利用活动进行有效的限制,协调好岸线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3.3 开展长期动态监督

要开展对河势、河床变化、水流、水质的长期动态监测,建立起岸线管理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监管平台的构建,有效了解并掌握河道的岸线资源的使用及整治修复情况。通过定期对岸线资源监测与统计,合理分析岸线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情况,为岸线资源的保护与管控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以便于制定进一步的管控措施。

4 结束语

岸线保护与利用工作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同时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以及促进沿河经济带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由于在岸线保护及利用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问题,所以需要决策者从根本上重视河道岸线保护、利用与监督工作,实现岸线保护与利用的统一规划,增强河道岸线资源保护以及沿岸经济带可持续发展能力,向着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太湖的愿景迈进一步。

猜你喜欢

河势太湖县堤防
全国赵朴初诗词研讨会暨“朴初故里 禅源太湖”诗词大会在太湖县举行
新乡黄河河务局用无人机查勘黄河河势
倒运海水道近年河床演变分析
紧邻堤防深基坑开挖方法研究与应用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堤防长度
达标堤防长度
太湖县森林采伐管理综述
长江口长兴水道潘石港附近岸线利用分析
堤防工程冲刷深度的计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