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侨博物馆藏品赏析二则
2022-01-08
云龙堆雕茶具
年代:20世纪30年代
尺寸:壶长20.3厘米、高13.8厘米、口径8.8厘米、底径8.9厘米
盏托高2厘米、口径14.3厘米、底径8厘米
杯长11.3厘米、高5.5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4.3厘米
材质:瓷器
来源:林婉香女士捐赠
整套茶具包括茶壶一只,茶杯六只,盏托六只。茶壶壶身一只云龙盘绕,龙身横越壶盖为壶盖的祥云遮蔽,龙头和龙尾相对分布在壶身前后两侧;茶杯同样雕绘着一条云龙横跨杯口,首尾相对。六只盏托也雕绘有云龙,前部雕绘半条龙尾,后部为龙头、龙身,六只盏托连在一起呈现出六条云龙首尾相接追逐之势。茶壶、茶杯、盏托的口部绘有金色条纹,显得十分富贵、气派。整套茶具共雕绘13条云龙,龙为堆雕彩塑工艺,鳞片点点,茶杯注水后雾气蒸腾,云龙或隐或现,极具艺术效果,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该套茶具原为印尼华侨李长枨日常款待客人所用。李长枨祖籍福建安溪龙涓乡,曾在雅加达开办蜡染工厂。蜡染在印度尼西亚是非常受国民推崇的一种传统技艺,如今这门传承悠久的技艺不仅成为了印尼的“国宝”,而且还是受到世界瞩目的非遗文化,是印尼人民引以为傲的特色文化与工艺。印尼传统的蜡染花布,被称为巴迪(Batik)布。花布印染业是印尼华侨早期从业的重要产业之一,许多安溪华侨华人都从事该行业。李长枨的蜡染厂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当时非常有名。这套茶具是李长枨创业有成之后,为款待往来亲朋好友而专门定制的。主人对此套茶具非常喜爱,因长期频繁使用,茶杯、盏托口部金色条纹有明显磨损。后来,李长枨先生将此套茶具送给了女儿李兰英女士。2019年8月,李兰英女士又委托自己的女儿林婉香将此套珍贵的茶具捐赠给了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来源: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凤冠和裙褂
年代:20世纪50年代
尺寸:凤冠长25厘米、宽10厘米、高40厘米裙褂上衣长66厘米、宽130厘米裙褂下裙长94厘米、腰围71厘米
来源:陈仕元夫人捐赠凤冠、郭凤波女士捐赠裙褂
龙凤褂是中国传统的嫁衣,其款式来源于满族的吉服。广东地区新娘以穿褂裙出嫁视为体面。龙凤褂的标准款式为:上衣对襟立领,立体剪裁,修身的收腰设计,袖子略短;下裙为直筒的样式,装饰裙门,有时下摆还有流苏,细节装饰以金银钱绣龙凤,还会用珠片水钻等,整体富丽堂皇。龙凤褂的刺绣早期以团花图案为主,后期改为花卉及龙凤图案。褂裙上的图案为手工刺绣,绣功以潮汕手工最为著名。刺绣工艺源自潮绣的立体绣,潮绣常常采用金绒混合绣,也就是以金银线、绒线相结合绣制,并在主要部分加以垫浮,使绣品浮凸有质感,有色彩瑰丽的风格特征。
该藏品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华人在当地举行婚礼时所穿戴的凤冠和裙褂。整套服饰具有典型的中式传统婚俗穿戴风格,是海外华侨华人传承中华文化和生活习俗方面的有力物证。其中凤冠以红色为主,配以金属包边,制作较为精巧,并写有“诰命夫人”字样;裙褂是香港廖发绣家订制品,是当时粤港一带较为知名的服饰品牌,绣有凤纹配以花瓣,绣工较为精美。当然,当时华侨华人结婚穿戴也已出现中西混合的特色,既有穿西式婚纱和西装的,也有穿中式礼服的,或者两套皆备,在不同场合轮换着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华侨华人在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的多元。
该套藏品由美籍华人陈仕元夫人(姓名不详)、郭凤波女士于2011年6月分别捐赠。
(来源:中山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