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患者预后影响
2022-01-07曾华萍莫琳勤周焕芳陈丽娜
曾华萍 莫琳勤 周焕芳 陈丽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140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属于临床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恢复心肌供血,保证冠心病患者生命安全。PCI术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却无法逆转冠状动脉硬化发生与发展,导致仍有较多患者在PCI术术后存在血管再狭窄或血管堵塞情况,进而使其心脏功能受到影响,生活质量降低〔1〕。临床研究认为,冠心病PCI术后预后影响因素与患者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有着密切联系,强化冠心病患者术后健康意识,形成健康生活行为习惯,可降低PCI术后血管再狭窄或血管堵塞发生风险,有利于心脏功能恢复,改善术后患者生存质量〔2〕。行为转变理论是一种基于社会心理学并注重个体在行为转变过程中心理需求变化开展的以行为转变为基本结构的康复教育模式,有研究报道称,在PCI术后心脏康复护理过程中应用该理论可有效改善其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疾病自我管理能力〔3-4〕。本研究旨在探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患者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入组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介入治疗者;②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③语言表达清晰、连贯、准确者;④居住地点固定,可接受随访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伴有心力衰竭或其他严重并发症;②合并凝血功能、肝肾功能障碍及急性心肌梗死;③临床资料不完整;④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本研究。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入院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0.63±3.23)岁;合并证:原发性高血压22例,2型糖尿病16例,高脂血症16例;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1例,Ⅱ级19例,Ⅲ级10例。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入院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0.85±3.46)岁;合并证:高血压23例,2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15例;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0例,Ⅱ级18例,Ⅲ级12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PCI术后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膳食搭配、运动指导、心态调整、用药管理等,并采用家庭随访、电话、门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1个月。
研究组患者加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内容:(1)成立心脏康复小组:由科室资深护士5名组成心脏康复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并就行为转变理论进行专业培训,结合患者病情制定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护理方案,并就患者所处行为阶段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并实施护理干预。(2)护理计划实施:主要分为5个阶段,具体包括:①前意向阶段(时间为5 d):该阶段主要以提高患者对不良生活方式危害的了解与认识,激励其形成内在改变驱动力为重点干预内容。以生动解脱与意识唤起策略使患者回忆患病以来的感受,使其意识到不良饮食习惯、缺乏康复运动及不规律服用药物与病情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采用病友经验分享、病区宣传栏、微信、QQ、网站、健康讲座、视频等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不良行为的重视程度及对疾病的管理能力。②意向阶段(时间为5 d):该阶段主要以分析影响患者难以改变不良习惯的内外在因素,帮助其克服不良习惯为重点。该阶段患者会对行为改变的利弊进行权衡,如在进行饮食习惯改变时发生不适症状,进而出现矛盾心理,此时需立即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与指导,帮助其分析良性习惯的好处,引导其思考正向行为转变能给自身健康带来的直接与间接影响,促使患者行为转变。可将《冠心病PCI健康教育手册》发放于患者手中,并通过视频教育、一对一宣教等形式使患者提高对健康行为的认识,提高健康保健意识。若上述两阶段患者配合度不高,可进行多次重复,以加深患者理解正向行为改变对良好预后的益处。③准备阶段(时间为5 d):该阶段以帮助患者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行为目标,确定行为转变时间开始与结束时间为重点。与患者共同探讨在行为转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及病情特点协助其制定详细的心脏康复计划,如采用太极拳、慢跑、游泳等多种锻炼方式,兼顾患者兴趣与运动激情。医护人员需注重培养患者康复运动过程中的自我监测意识,指导患者学习自我急救知识。④行动阶段(时间为10 d):在此阶段护理人员需制定评价标准用以评估患者行为转变情况,同时评估患者当前正向行为是否达到所设目标,引导患者主动思考目前行为状态与目标间差异,激发患者改变动机。循序渐进的实施正向行为转变的六种干预措施,结合门诊或电话随访等方式对患者行为转变情况进行了解,并给予、鼓励及支持,增加患者康复信心。⑤行为维持阶段(时间为5 d):该阶段主要以巩固患者良好生活方式为主。此阶段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查找心脏康复训练过程中可能引发不良行为的刺激因素,并帮助患者排除这些刺激因素,同时制定奖惩制度,督促患者坚持良好生活方式。另外,定期组织参加学习讲座、电话、微信等方式随访患者,并评估患者自我管理情况,该阶段主要强调家庭、社会支持及医护人员的鼓励在巩固患者健康行为中作用及重要性,尽可能降低甚至消除可诱发不良生活行为的外源性因素,使患者持续处于健康生活状态。
1.3 观察指标
1.3.1疾病康复知识掌握与二级预防行为执行能力评估 采用康复知识量表对两组康复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量表包括危险因素控制、饮食、药物、运动以及冠心病相关基础知识5项内容,每项内容各含10小条目,采用0~2分原则记分,量表满分100分,分值与患者康复知识掌握呈正比〔5〕。采用二位预防行为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二级预防行为执行能力进行评价,量表主要包括定期随访、用药依从性、生活方式及危险因素控制4项内容,共25条目,采用1~4分原则记分,总分25~100分,分值与二级预防行为执行能力呈正比〔6〕。
1.3.2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比较 于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1个月后在患者静息状态下测量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并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血液分析仪测量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疾病康复知识掌握程度与二级预防行为评分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疾病康复知识掌握评分以及二级预防行为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升且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疾病康复知识掌握程度与二级预防行为评分(分,
2.2 两组患者各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压血脂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
3 讨论
3.1 以行为转变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护理有利于强化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形成健康生活行为
行为转变是一个渐进、连续且又复杂的过程,行为转变理论的应用是在患者行为转变过程中结合患者需求,给予患者可行性护理支持,促使其形成良好生活行为习惯。该理论在帮助吸烟行为者戒烟〔7〕、肾病透析患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行为转变中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9〕。本研究患者结合行为转变理论分阶段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以及不良行为影响,激发其行为转变动力,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生活行为,结果发现,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疾病康复知识掌握评分以及二级预防行为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升且高于对照组。提示以行为转变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护理有利于强化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与自我行为转变,养成了健康生活习惯。分析原因在于以行为转变的前意向阶段及意向阶段通过健康宣教等措施提高了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使患者意识到行为转变对自我健康的益处,下定决心进行行为转变,于准备、行动、维持阶段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并在护理人员多种方式鼓励及各方面支持下对行为改变进行巩固、维持,使患者不断积累行为转变成功的正向经历,进而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10〕。
3.2 以行为转变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护理有利于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
PCI术可使冠心病患者取得较好近期疗效,但因缺乏医学保健知识及科学的心脏康复指导,常导致患者心血管急症发作,病情迁延不愈,需要再行血运重建治疗〔11〕。有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脂诱发PCI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血压、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以及总胆固醇的升高会使介入术后患者血管再狭窄的风险大大增加〔12〕。因而,应加强对介入术后患者血压、血脂水平控制,规避危险因素,降低介入术后患者血管再狭窄或血管堵塞发生风险。有研究指出,合理康复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改善患者术后远期预后〔13〕。本研究发现,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压血脂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以行为转变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血脂,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避免心血管疾病发生。分析原因可能在于通过采用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护理,使患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加强患者康复训练,进而使外周血管张力得到增强,交感神经兴奋得到抑制,周围血管的紧张度得以缓解,使动脉血管的顺应性得到增强,微血管痉挛得到解除,从而降低血压〔14〕。此外,促使患者形成健康规律生活行为方式以及合理康复锻炼等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状态,调节脂质代谢紊乱,进而降低血液黏滞度,达到改善心肌供血状态、改善预后的目的〔14〕。
综上所述,冠心病介入治疗并不是治疗冠心病一劳永逸的方案,术后长期规律康复护理是保证心脏功能康复必不可少环节,应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患者进行长期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可提升疾病认知,促使患者建立健康生活行为方式,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改善预后,护理效果显著。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