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体外膜肺氧合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2-01-07杨纹纹张珍卞军平高铭
杨纹纹 张珍 卞军平 高铭
1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济南 250017;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神经外科监护室,济南 250017;3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护理部,济南 250017,4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济南 250017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以体外循环系统为基本设备,采用体外循环技术进行操作管理的一种心肺支持治疗手段。重症肺炎使用ECMO辅助治疗,可在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全部或部分替代肺功能,满足机体重要器官的氧合需求,为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1-2〕。然而,因ECMO技术复杂,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机体相关或机械系统相关并发症,特别是机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ECMO的运行及功效,并且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3-4〕。由此可见,重症肺炎患者接受ECMO辅助治疗期间,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各类并发症十分必要。集束化护理是有效实施循证实践指南的一种方法,主要通过有机结合、共同可靠地实施一系列有证据的干预措施,解决临床上的困难问题,优化医疗护理服务〔5〕。鉴于此,本研究引入了集束化护理,针对ECMO并发症制定了一系列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重症肺炎ECMO术后患者中取得较好应用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ICU的重症肺炎ECMO术后患者。纳入标准:18周岁及以上成年人,使用ECMO行呼吸支持,符合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中的重症肺炎标准〔6〕,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ECMO绝对或相对禁忌证,EMCO术后72 d内死亡,因病情或经济原因等无法全程配合本次研究。符合标准入选的患者共100例,按照入住ICU时间顺序及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25~65岁,平均(56.14±5.73)岁,发病至ECMO时间15~76〔平均(43.38±5.79)〕h。干预组男39例,女11例,年龄23~68岁,平均(57.42±6.18)岁,发病至ECMO时间15~70 h,平均(42.06±6.15)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审核。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应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由ICU责任护士按照ECMO操作流程与规范,对重症肺炎ECMO术后患者实施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正确识别及处理机器异常警报、膜肺监测与护理、血泵灌注流量监测与护理、ECMO管道护理、生命体征监测、ECMO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
1.2.2干预组 应用并发症集束化护理干预。由ICU责任护士、护士长、护理责任组长组成干预小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之上,遵循成人ECMO共识(2018)与ECMO操作流程与规范,结合资料查询、临床资料分析及患者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类ECMO并发症,构建特定的任务清单与标准化照顾过程,共同可靠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出血的护理干预:ECMO期间发生出血,主要原因是全身肝素化、机器转流时凝血因子被破坏、凝血功能降低、血小板计数减少、纤溶亢进致使凝血机制被破坏、肝素用量过大、外科性出血等。针对以上出血发生的可能因素,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黏膜、穿刺部位、引流管、瞳孔大小、瞳孔对光反射、黑便、肠鸣音、腹胀等情况,同时尽量延长注射部位按压时间(15~30 min),减少不必要的穿刺。②血栓的护理干预:ECMO期间发生血栓,主要是由于全身抗凝不足。针对血栓发生因素,每间隔4 h评估1次肢体情况,包括肢体的动脉搏动、局部皮肤温度、局部皮肤颜色、感觉。每间隔4 h评估1次意识情况、瞳孔变化情况。密切观察尿液的量与颜色,检查是否存在茶色尿液、洗肉水样尿液。及时送检并跟踪记录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定时检查ECMO循环系统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使用强光手电照射检查体位管路,目视查看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的表现,包括管路表面的颜色深暗、不随血液移动的区域,如出现5 mm以上或继续扩大的血栓,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③感染的护理干预:ECMO期间发生感染,主要是由于机体免疫力降低、使用免疫抑制剂、植入各种管路致细菌侵入血液的途径增多,导致感染机会增加。针对以上感染发生因素,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接触患者前后做好洗手,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专人护理并尽量减少或避免探视。每周进行1次血、痰、尿的标本培养,根据标本监测结果,遵医嘱慎重使用抗生素,每间隔1 h进行1次体温测量。密切观察患者导管情况,包括导尿管、股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严格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④溶血的护理干预:ECMO期间发生溶血,主要是由于血泵转动破坏血液成分,特别是破坏红细胞导致血红蛋白尿。针对溶血的发生因素,每间隔4 h观察1次尿液情况,及时送检并跟踪记录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浓度,游离血红蛋白浓度超过1 g/L时对膜肺进行更换,严重溶血时进行血浆置换。⑤氧合器功能异常的护理干预:ECMO期间发生氧合器功能异常,主要是由于气体交换功能降低、血浆渗漏、氧合不全。针对以上氧合器功能异常的发生因素,需合理选择膜肺,使用强光手电检查氧合器的使用情况,监测跨膜压、动脉血氧分压、流量转速匹配等情况。出现血浆渗漏、血栓、氧化不全等情况时立即对氧合器进行更换。⑥管路崩裂的护理干预:ECMO期间出现循环管路破裂,可能导致大量失血、气体进入体循环。管路日常维护过程中,需定期检查各部位的管路连接牢固情况,同时由ECMO技术人员进行床旁看护。如循环管路破裂导致气体进入体循环时,可尝试进行管路更换或高压氧治疗。⑦插管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干预:ECMO插管主要包括中心置管与外周置管,ECMO运行过程中,需注意观察插管的位置、纵隔出血情况与感染情况。如插管位置不当,可能引起抽吸作用导致下腔静脉塌陷,需及时调整置管位置。
1.3 观察指标
1.3.1并发症 观察重症肺炎ECMO术后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出血、血栓、感染等机体相关并发症与氧合器功能异常等ECMO技术相关并发症,并计算总发生率。
1.3.2血气指标及氧合指数 分别在重症肺炎ECMO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第1、7天,使用血气分析仪(丹麦雷度公司,ABL-620型)进行动脉血气监测,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SaO2);使用二通道组织氧测定仪测定吸入氧浓度(FiO2),按照公式PaO2/FiO2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
1.3.3其他监测指标 记录重症肺炎ECMO术后患者的ECMO辅助时间、ICU住院时间、撤机成功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重症肺炎ECMO术后患者机体相关并发症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重症肺炎ECMO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重症肺炎ECMO术后患者的血气指标及OI
两组护理干预第1天的PaO2、PaCO2及OI数值相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第7天,干预组患者的PaO2、OI数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重症肺炎ECMO术后患者的血气指标及
2.3 重症肺炎ECMO术后患者的其他监测指标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ECMO辅助时间、IC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重症肺炎ECMO术后患者其他监测指标比较
3 讨论
集束化护理的各项措施源于科学证据,通过清晰、明确地传递最佳实践,可增强各项措施的执行完整性,从而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同时,实施经组合的一系列干预措施,可为相应领域患者提供最优、安全、可靠的照护,促使患者的结局向积极方向转变。本研究结果提示,并发症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或减少EMCO并发症中的效果更佳,这与报道结果一致〔7〕。EMCO本身是一种高损耗、高风险且技术复杂的技术,在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同时,亦存在多项潜在的并发症〔8〕,如出血可能导致早期ECMO被迫终止,感染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风险增加,血栓可能导致心脏、肺部、脑部、四肢等部位形成栓塞,严重者甚至发生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针对ECMO各类并发症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原因是集束化护理干预通过建立任务清单及标准化照顾过程,使ECMO并发症预防的每一项措施都得以切实实施。ECMO并发症的预防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不仅涉及医生、护士等多部位或多学科人员,而且ECMO并发症的诱发因素较多,包含了操作过程、导管维护、患者监测等各个环节。集束化护理将这些繁杂的护理干预内容,以最简单、有效的方式进行了整合,形成一种护理干预规范或流程,使得ECMO并发症预防的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得到有效实践,显著提高了护理干预效果,进而有效减少出血、感染、血栓等ECMO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显示,干预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及OI、ECMO辅助时间、ICU住院时间、撤机成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说明并发症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干预,有助于保障ECMO成功治疗,这与报道结果一致〔9〕。有效预防并发症,是保障ECMO成功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重要因素,而改善患者氧合功能,可满足重症肺炎血气交换的需要,促使患者成功撤机,缩短ECMO使用及ICU住院时间〔10〕。集束化护理干预通过查询资料等方式寻找ECMO并发症预防的有效证据,基于证据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以小组形式实施各项干预,可有效避免常规护理干预的护士受个体经验差异的影响,增强各项干预措施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从而保证护理干预效果。此外,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每项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且实时监督,这就解决了常规护理干预中依从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同时也增强了护理团队的稳定性,从而显著提高并发症预防效果,促使患者氧合功能改善及成功脱机,缩短ICU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并发症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ECMO术后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为患者治疗争取时间,为ECMO成功治疗重症肺炎提供护理经验,值得应用。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干预时间较短,未追踪患者ICU出院后的死亡率等指标。今后将延长研究时间,以进一步验证并发症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ECMO术后患者的作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