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绿色通道”建设中护理作用的研究
2022-01-07罗晓玲
罗晓玲
珠海市人民医院 519000
卒中是临床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的一种急性局限性或全面性脑功能损害综合征,主要由急性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严重危害我国居民生命健康〔1〕。在卒中治疗中,急诊救护时间与患者预后效果密切相关,急诊救护时间越短,在一定意义上可有效降低患者脑功能损害程度,从而避免更严重的相关功能障碍、死亡等后果发生,提高预后效果〔2〕。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是评估卒中患者急诊救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患者急诊入院至接受CT检查、专家会诊以及溶栓治疗的时间〔3〕。然而卒中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较长是目前临床中突出存在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急诊护理管理措施对改进绿色通道建设、缩短患者救护时间至关重要〔4〕。本研究应用护理路径联合PDCA循环管理,探讨对卒中患者急诊救护绿色通道的改进效果和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路径联合PDCA循环管理对卒中患者急诊救护绿色通道建设加以改进,收集并整理2017年全年、2018年全年以及2019年1~5月急诊科收治的卒中患者相关资料,分析护理管理实施期间卒中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2017年全年急诊科收入卒中患者561例;2018年全年急诊科共收入卒中患者520例;2019年1~5月急诊科共收入卒中患者563例。急诊诊断结果以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为主,患者经抢救后转入相关科室接受后续治疗。参与急诊护理满意度调查的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且同意。本研究项目报备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
1.2 方法
1.2.1急诊护理路径 明确急诊抢救和护理具体流程:①经急诊收入疑似卒中患者,符合发病时间3~6 h内,由急救护士评估NIHSS评分>4分时立即进入CT检查绿色通道,优先进行CT检查获取报告,与此同时紧急实施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肌缺血标志物、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氧饱和度以及胸部X线检查,确认患者家属到位,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②CT排查脑出血,并通知神经内科、外科溶栓治疗医师急诊会诊,要求通知后5 min内到位,患者家属知情同意谈话,选择静脉或动脉溶栓治疗;③急诊护士于45 min内护送卒中患者转送至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室,全程予心电监护、血压监护,治疗前再次评估患者病情和NIHSS评分,告知患者家属确认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急诊60 min内在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稳定前提下实施静脉或动脉溶栓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术后24~36 h内复查CT,启动阿司匹林治疗;⑤参与绿色通道的各科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患者溶栓处理时间点和具体情况,及时发现导致患者急诊延误的原因进行汇总报告。
1.2.2PDCA循环管理 ①计划:组织急诊科与卒中治疗相关科室医护人员会议,对2017年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国际标准卒中患者急诊入院至行CT检查时间应严格控制在45 min之内,2017年患者CT判读时间明显超出45 min;参会人员利用鱼骨图、二八定律等工具总结导致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过长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可行性改进措施;结合急诊护理路径制定卒中患者急诊护理方案。②执行:成立卒中绿色通道护理改进管理小组,全面加强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增强急诊护理意识,提高急诊护理水平,协调急诊科与各科室医护人员;导致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过长的原因主要有:诊疗期间患者及其家属考虑是否接受医生的建议时存在犹豫、病房床位紧张不能及时收治患者,针对此现象积极与相关科室沟通,协调床位,并提高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技巧,以消除其顾虑、增加信任,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确保治疗依从性,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理论和技能培训,提升整体工作效率。③检查:PDCA是一种持续改进的循环管理模式,管理小组每月、每季度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以召开例会的形式探讨管理落实情况,针对遗留问题提出解决措施。④处理:将急诊护理管理中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依据阶段性检查结果和改进意见继续执行,做好各科室协调和沟通工作,促使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管理规范化。
1.3 评价指标
①2017~2019年急诊接收患者性别构成、诊断结果、急诊后去向等基本信息;②实施护理管理前后卒中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③患者从入院开始到CT检查时间、专科会诊时间以及溶栓治疗时间;④分别于护理管理实施前后随机抽取300例急诊患者或家属,使用自拟问卷调查其对急诊护理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急诊接收卒中患者基本资料
2017年全年、2018年全年、2019年1~5月接收卒中患者性别构成、诊断结果和急诊后去向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急诊接收卒中患者基本资料〔n(%)〕
2.2 护理管理前后卒中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
2017~2019年,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整体呈明显的缩短趋势,2019年1~5月卒中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平均值显著短于2017年和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管理前后卒中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
2.3 护理管理前后患者CT检查、专家会诊及溶栓治疗时间
2018年、2019年卒中患者急诊入院到CT检查时间、专家会诊时间和溶栓治疗时间均短于2017年(P<0.05);2019年患者CT检查、专家会诊和溶栓治疗时间较2018年缩短(P<0.05)。见表3。
表3 护理管理前后患者CT检查、专家会诊及溶栓治疗时间
2.4 护理管理前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护理满意程度
患者及其家属护理管理后急诊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护理管理前(P<0.05)。见表4。
表4 护理管理前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护理满意程度〔n(%)〕
3 讨论
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科各类疾病患者抢救患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建立并实施规范化的急诊护理流程,简化急诊患者入院程序,全面提高各科室配合度、协调性,可使急性卒中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为挽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6-7〕。本研究中由急诊收入的疑似卒中患者在第一时间经急救医护人员抢救和病情评估可快速进入绿色通道,相关科室对卒中患者优先处理,可确保在45 min内完成CT影像学评估和其他常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与介入室、溶栓室等其他科室医师进行专家会诊极大地缩短了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显著提高了急诊科与各个科室医护人员协调配合能力。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即是对挽救其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8〕。
PDCA是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思想基础的一种管理方法,其含义即将管理划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按照计划落实各个环节管理工作,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同时采用检查和处理的方式构成循环,不断发现新问题、持续改进管理质量〔9-11〕。本研究将PDCA循环管理与急救护理路径联合应用,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完善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根据既往急诊护理管理调查显示,我院2017年接收的卒中患者从入院到接收CT检查时间普遍未达到45 min内,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相对较长。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急诊收入的患者及其家属明显慌乱,在听取急救医师治疗建议时大多存在犹豫,因此浪费了急救时间;二是医院内各科室协调不到位,导致床位空缺,无法妥善安置患者,耽误急诊救护〔12-14〕。针对上述现象,在急诊护理管理改进中要求加强对医护人员急救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培训,提高其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技巧,尽量避免沟通浪费抢救时间,同时医护人员注意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必要的健康教育,帮助其及早做出治疗选择〔15〕。
在不断检查和处理的循环管理过程中,我院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改进效果,2018年、2019年急诊收治的卒中患者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较2017年不断缩短,且患者从入院至CT检查、专家会诊、溶栓治疗时间也明显缩短,提示护理路径联合PDCA循环管理的实施有助于缩短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停留时间。调查护理管理前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护理满意程度,护理管理后显著优于护理管理前,可见急诊护理质量有所提升,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
综上所述,应用护理路径联合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缩短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增加护理满意度,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