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2022-01-07孙智敏赵志军
孙智敏,赵志军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电生理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内蒙古包头014010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以记忆和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是一种脑退行性疾病。据有关研究显示,该疾病患者中在全部痴呆患者中所占比重可达60%以上,主要发生于老年群体[1]。患者发病后可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生活能力受损及记忆力减退等表现,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还会给患者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对于该疾病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案,以往主要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精神症状,但是具有较多不良反应,且对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作用有限[2]。因此,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方法具有必要性。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具有安全无创、操作简便的优势,在神经精神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为了解该方法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该文方便选取了2019年1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84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均在该院接受治疗,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检查确诊,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②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性记忆力下降;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对该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急性或慢性感染者;②存在酗酒史、药物滥用史者;③严重脑血管疾病者;④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者;⑤伴有颅脑创伤者;⑥过敏体质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42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52~78岁,平均(65.42±3.97)岁;病程1~8年,平均(5.34±1.09)年。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51~79岁,平均(66.01±3.95)岁;病程1~9年,平均(5.32±1.12)年。两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价值。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予以患者盐酸美金刚片(国药准字H20203349),口服,初始剂量为10 mg/次,1次/d,服用2周后可调整为20 mg/次,1次/d。连续治疗4周。
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5 Hz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实施治疗时,指导患者平躺于治疗床上,放松身心后对其进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阈值的100%作为磁刺激,刺激频率与时间分别为5 Hz和5 s,间隔25 s,各序列完成50次脉冲,每天完成30个序列。5次/周,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量表(ADASCog)评定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受损情况,得分越高意味着患者的认知受损越严重。患者精神状况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进行评定,总分25分,得分越低越好[4]。②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进行评定,总分3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患者生活质量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③采集两组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3 mL,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进行测定。
1.4 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后BEHAVE-AD减少率判断其疗效,以患者治疗后BEHAVE-AD评分减少75%及以上为显效;BEHAVE-AD评分减少25%~74%为有效,BEHAVE-AD减少不足25%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比较两组总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1%(31/42),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ADAS-Cog与BEHAVE-AD评分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ADAS-Cog评分、BEHAVE-AD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ADAS-Co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EHAVE-A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ADAS-Cog与BEHAVE-AD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ADAS-Cog与BEHAVE-AD评分比较[(±s),分]
?
2.3 两组患者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MMSE评分、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s),分]
?
2.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IL-1β、TNF-α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ng/L]
表4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ng/L]
?
3 讨论
阿尔茨海默病在临床较为常见,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老年期痴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疾病患者数量也显著增加[5]。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以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和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特征,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脑室扩大、皮质弥散性萎缩,神经元减少及胆碱乙酰化酶水平下降[6]。由于该疾病患者的早期表现不明显,且无特异性指标对其进行检测,故而早期不易发觉,很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所忽略[7]。对于该疾病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且对该疾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于该疾病常规药物治疗虽然能够延缓疾病进展,缓解患者病情,但是总体效果有限,所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成为当前治疗该疾病的重要目标[8]。有研究证实,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其脑内神经结构发生病变的同时,会导致神经电生理学发生相应改变,如患者早期脑电图改变以α节律减慢和波幅降低为主,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可逐渐出现较为广泛的中波幅,进展至晚期时可出现弥漫性慢波[9],因此,通过电生理和神经电生理技术手段能够对阿尔茨海默病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最早出现于1985年,因其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优势,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且其治疗效果已得到较多研究学者的认可[10]。经颅磁刺激是一种基于电磁场理论的脑神经刺激技术,可通过改变大脑皮质感应电流,进而使大脑皮质神经元动作电位发生改变,能够对大脑产生深部刺激,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安全性良好,更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11]。对于该治疗方法对大脑皮质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诸多研究证实该治疗手段可改变大脑皮质兴奋性,增强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的可塑性,从而使靶位皮质血流发生改变,减轻患者的脑部退行性变化,延缓疾病进展,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2]。有研究报道,将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各种神经精神疾病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改善均具有较好效果[13]。该治疗方法主要有重复经颅刺激、单脉冲和双脉冲磁刺激3种模式,其中以重复经颅刺激最为常用,通过予以重复序列规律的磁刺激脉冲,能够将特定神经元持续激活,从而对大脑皮质兴奋性进行调控[14]。5 Hz和10 Hz是当前使用最多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式,采用低频率磁刺激治疗,能够产生抑制性电位,对皮层功能产生抑制,从而增加电位阈值,减少波幅,刺激大脑皮层功能区重建,达到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15]。该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了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1%,且研究组治疗后ADAS-Cog评分(18.72±1.64分)、BEHAVE-AD评分(6.29±1.8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1.87±1.95)分和(9.74±2.34)分,MMSE评分(23.76±4.35)分,高于对照组的(18.99±4.12)分,与张恒等[16]学者的研究结果类似,该学者经研究证实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患者BEHAVE-AD评分(10.03±1.09)分,MMSE评分(27.68±1.91)分,与对照组(15.26±1.35)分、(22.97±2.02)分比较(P<0.05),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说明采用经颅磁刺激能够获得较常规治疗更为理想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对其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提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不仅会存在明显的神经退行性病变,且伴有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情况,提示该疾病患者脑内存在一定的炎性反应。在患者脑组织受到损伤或发生退行性变的情况下,可导致小胶质细胞激活,并产生大量炎性介质,从而加速细胞死亡,如TNF-α、IL-1β都是发挥重要作用的炎性介质[17-18]。IL-1β通过对胆碱酯酶表达进行调节,可上调TNF-α表达,进而加重患者病情。该研究显示,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水平改善情况显著较优,表明研究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为患者临床效果提升及预后改善提供良好支持。
综上所述,在该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推广应用经颅磁刺激,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加速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有效降低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增强患者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