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茶文化专业课程思政实践与思考
——以习茶礼仪教学为例
2022-01-07康保苓
温 燕,康保苓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一、新文科背景下茶文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优势
《新文科宣言》中指出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文科人才。[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和魂,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基石。
在新文科建设理念下,优秀的传统文化被视为塑造文化自信里的重要源泉,因此传统文化可以成为知中国、爱中国的重要抓手。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融合了中华民族儒、释、道的优秀思想精华,又是一门艺术和一份美学,被称为是顺乎自然的美丽哲学。历年以来,茶文化担当着文化自信、民族自强的重要职责,是培养国人自信心、自豪感的重要载体。茶文化中蕴含着优秀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和内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价值。近年来,在发挥协同效应的专业课程思政化的课程建设中,茶文化又成为不同学科中“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因此,传承和推广优秀茶文化精神将成为新文科建设中重要任务,优秀茶文化专业人才培养,也成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重要职责。
二、“专业课程思政化”提升茶文化专业人才培养
新文科建设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使命的具体履行[2]。在茶文化传承和推广中需要有知中国、爱中国的新时代优秀的茶文化人才,因此茶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便承担了“以文育人”的重要使命。我校茶文化方向人才培育是基于文化和旅游产业背景下,培养学生具有茶艺、茶品评、茶培训等茶文化传播方面的技能、茶文化产品设计和企业运营管理等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更好的传播中华茶文化和并积极引导大众茶文化休闲。也就是能够成为文化和旅游产业中“有文化、有技艺、懂经营、善管理”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在高职院校茶文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新文科建设为专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方向。新文科建设的重点是要创新发展,推进新文科建设要遵循守正创新、价值引领、分类推进“三个基本原则”,把握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三大重要抓手”。[3]课程思政教育是一种创新的综合性教育理念,是落实育人育德的有效途径,是铸造教育灵魂的一种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4]因此本研究借助“专业课程思政”积极实施教学改革和实践,紧紧围绕创新、引领的基本原则,通过提质课程、创新模式来推进茶文化专业的优化。
“课程思政”是高校在所开设的各类人文社科通识课程、专业开设的课程中,充分挖掘其隐性与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学校大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从而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目标同向同行、产生协同效应的立德树人理念。[5]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茶艺与茶文化专业在专业教学中积极思考,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修养、人文修养同行,使其在未来文化复兴中担当重任。在创新发展中,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明确大学教育不能仅仅是传递专业知识,还应该结合行业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结合专业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结合家国文化,政治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
三、茶文化专业课程思政化的(T-IAP)的模式创新
在新文科建设“三大抓手”指引下,本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专业教师积极思考和探索发展专业课程思政化的模式创新和建设路径。经过行业调研以及之前课程实践的思考,形成了专业素养(Technical Literacy)、思想道德意识和素养(Ideology Literacy)、文化素养(Artistic Literacy)和职业素养(Professional Literacy)为主要的培养模式,可以总结为综合素养提升的“T-IAP”专业课程思政化协同路径,见图1。
图1:专业课程思政化的(T-IAP)教学模式
首先是进行专业素养(Technical Literacy)的培养,专业知识教学为高校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同时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专业课程为主,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围绕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主要是通过职业素养教育、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家国情怀的思想意识教育几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
其次,思想道德意识和修养(Ideology Literacy),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首要内容,专业课程是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和修养提升的重要载体,只有思想意识与当代社会环境相一致,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课程内容梳理的基础上,将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国家发生的时事政治为拓展,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意识和修养,增强学生们的政治、思想和情感认同。
再次,文化素养(Artistic Literacy)的提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之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这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6]
茶文化本身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个优秀的茶人,在传播中华茶文化的进程中需要强大的中华文化的支撑。因此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学习《茶经》、《千字文》、《大学》、《三字经》以及经典茶文化诗词等,通过让学生课前分享和微信打卡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最后是职业素养(Professional Literacy)的培养,高职教育是以行业为依托,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学生培养中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是重中之重,通过优秀茶人和优秀毕业生的职业案例分享,校内课上实践模拟、课下志愿活动、技能比赛;校外赛事承办、茶会志愿者、企业实践等,加深同学们对行业的认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茶文化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并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7]
“T-IAP”专业课程思政化协调路径主要以专业素养为核心、以思想道德意识为导向、文化素养为抓手,职业素养为依托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Comprehensive Quality),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四、以习茶礼仪为例的课程思政提质设计
习茶礼仪是茶文化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以让学生掌握茶文化的内涵精神,茶德精神,个人修养的提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和交往程序为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茶人素养,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为茶事活动中展现“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见表1。
表1 习茶礼仪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T-IAP指导下的教学理念设计
在课程思政“T-IAP”教学模式的指引下,习茶礼仪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在教学理念上渗透专业课程思政化,突出学生参与实践为主,教学手段运用多样、教学方法上突出趣味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实现课程提质的教学目的。
思政元素融入主要通过热点案例解读、传统文化诵读、课堂实践、活动促进(为教师奉一杯茶)、行业实训(活动志愿者),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修养、文化素养、职业素养、最终实现学生个人思想品德提升、文化修养的塑造、职业意识的培养,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二)T-IAP指导下的教学内容改革
习茶礼仪在之前的课程设计中,大都是列入茶艺课程的一部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也大都沿用现代礼仪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茶人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内涵较少。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茶行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茶人的形象和职业规范也要求越来越高;茶文化内涵精神丰富,茶文化的引领和指导功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结合茶文化的内涵精神,建立自己的课程体系,更有利于茶人的培养和茶文化精神的传递。
本课程梳理茶人的个人礼仪,结合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提炼茶人个人容礼的体系、主要包括面色之容、服饰之容、仪态之容、言谈之容;总结茶事活动中的见面、行茶、辞别礼仪;梳理了茶人社交活动中社交茶礼和仪式茶礼仪,形成了一套课程体系,完整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将茶文化的精神的传播,也有利于茶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T-IAP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创新
课程提质中教学方法是关键,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教学方法也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手段,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1.智能化促进教学方法提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在课程思政“T-IAP”模式指导下,充分利用移动学习平台为教学提供便利。习茶礼仪课程在原有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智慧职教”平台进行SPOC教学,通过线上和线下共同组织实施。课下老师将知识整理和收集到智慧职教学习平台,并通过职教云发布给学生,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职责主要是指导和促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指导学生分组实践,解答学生个性化问题。SPOC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将更多的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解答问题、指导实践、提升技能。
利用智慧职教教学平台实现和提升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线上讨论、提问、头脑风暴等;传统的教学中利用提问或讨论等教学方法时,教师只能提问到1-2位同学,职教云的平台可以看到每位学生的答案,并了解学生认真听课和知识点掌握的情况。
教学展示是重要的教学方法,有教师展示或学生展示,传统的教师展示给学生可能有些时候学生不一定都能记住,教师将展示内容录制下来,通过职教云发布,学生可以无限次观看和学习;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手机和智慧在线课堂等的设备,将学生实践进行录制,并回放,教师发现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
2.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
为了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遵循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做中学、思中学的理念,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找寻问题答案,并积极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因此在课程中运用了情景模拟、绘画法、游戏法等学生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游戏教学法: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也就是说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达到学习目的。通过设置游戏让学生体会核心知识点,如在讲到习茶礼仪的茶德精神“廉美和敬”,其中“敬”也就是要“尊重”,很多同学无法正确回答对尊重的理解,通过“淋雨了”、“脚崴了”等游戏让同学们明白如何尊重周边的人。
绘画教学法:针对于概念性的知识点理解过程中,通过学生将自己理解的概念画出来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如在讲到沟通礼仪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画出对“沟通”的理解。
角色扮演:为了让学生学会礼仪知识或规范的运用,设计场景,让学生自己角色扮演,并思考该角色所运用的的礼仪规范等等,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表现力得到了发挥,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提高。
(四)T-IAP指导下的课程考核优化
在课程思政的指引下,本课程以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以结果综合性考核为主,以过程考核为辅;以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突出实践考核;考核方式与专业特点、课程思政相结合,灵活多样。考核评价分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和加分项。
平时成绩除了常规的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以外,还加入了学生对于使用实训室过程中对实训室清洁打扫的考核,通过对器具整理、清洗的认真态度等的考核,提升职业素养,达到“五育并举”的目的。
期中考核以阶段性的礼仪操的形式进行考核,促进学生礼仪规范素养的养成。
期末考核通过理论加实践的形式进行,理论作为一小部分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有必要,情景剧以学生设计并表演茶仪式礼仪为主,学生通过职业场景设计与思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考核加分项:为了激发学生思政要素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更好的实践课程思政,因此增加了考核加分项:主要是传统文化学习中诵读达人打卡中表现优秀的同学、对于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传播茶文化等的同学进行加分,以打卡次数和质量、活动次数和时长作为加分依据。
多种方式的综合考核,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并努力地学习,积极参与校内外的行业实践,并主动学习思政理论知识,为三全育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以习茶礼仪为例的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过程中在原有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指引下,经过梳理在每一章节知识内容体系重点突出思想道德修养的塑造,挖掘与之相关的时政热点进行分享,搜寻育人的经典案例融入等形式进,通过讨论、自由发言、辩论等,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积极引导。文化修养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传统文化诵读和“学习之星”活动评选两个方面进行;职业素养的内容,除了课上分享优秀茶人成功的经验或案例外,还增加了学生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训的比重,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多的接触到行业,适应行业,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案例+时政热点分享—思想意识塑造
1.热点案例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收集和梳理时政热点,通过课前讨论或课中知识点融入等进行思想意识的塑造。在讲到茶德精神的“廉、美、和、敬”时,引导学生茶人需要廉洁自律、勤俭节约,不能只限于节约每一杯茶,同时引导学生提出当今社会的“餐饮浪费行为”,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习总书记的指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并从学校提出的“光盘行动”开始做起,切实制止餐饮浪费现象。如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铁霸座”现象,不能及时融入到课程中,所以组织学生在课前进行讨论并引导,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学生的讨论或辩论,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积极引导。通过将时政热点话题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政修养。
2.礼仪案例融入
孔子说:“礼者,敬人也”,习茶礼仪课的核心是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在习茶场所敬人,也就是要礼敬他人。自古至今都有很多礼敬他人的案例,因此在课程中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分享融入课程建设。如在讲到行茶礼中的“鞠躬礼”这一部分,梳理了“跨越百年的最萌鞠躬礼”的内容和精神,融入课程。通过2020年2月的疫情期间的“最萌鞠躬礼”导入课程,与百年之前的鞠躬礼一起和同学们进行分享,不仅让同学们理解“弯腰鞠躬以示敬意”的道理,还引导学生要学会对父母、尊长、老师、帮助过你、给予你指导的人及时表示感谢和感恩之情!
(二)传统文化诵读+知识竞赛—文化修养塑造
1.传统文化诵读
传统文化中的内容有很多,结合课程的性质,习茶礼仪课程挑选了《大学》作为课程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学生轮流上台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诵读和解释《大学》中的一段,让学生不仅学会“格物、致知”的研究方法,学习做人“修身”的道理,还要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胸怀和担当。
2.打卡竞赛
为了形成班内同学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提升同学们的人文修养,组织班内同学在班内实行“诗词诵读达人”的活动,让同学们将每天以背诵或摘抄等学习方式进行茶文化诗词及感受分享到班群里,由学习委员进行统计,并结合知识竞答每学期评选出“学习之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文化修养。
(三)课堂实践+行业实训—职业素养塑造
1.茶人榜样案例
为了更好的树立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课程运用茶人榜样案例课程中精选一些优秀茶人榜样案例和优秀毕业生案例,通过优秀的茶人榜样案例树立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理解,通过优秀毕业生的案例树立学生们对未来脚踏实地学习的信心。例如在“习茶礼仪内涵”这一章节中,在与学生分享茶德精神中的“精行俭德”中的精行,设计了优秀毕业生2020年浙江省茶艺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朱晓芸的成长案例,通过晓芸习茶7年的经历,告诉学生们在习茶道路上需要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切忌轻浮急躁,只有这样才能迎来自己像茶一样苦后回甘的日子;设计了国家级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倪晓英老师的案例,通过倪老师精行的案例,告诉学生做事情要精益求精,只有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份工作,才能制出一款好茶、设计出一个好的茶席、茶会等等。茶人榜样案例的选择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挖掘优秀习茶之人的个人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力量,通过榜样的力量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
2.课堂实训
通过课堂上设置相关情景,让学生进行思考演练,在演练的过程中思考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课堂实训让学生体验式学习,在专业知识进行应用,提升专业技能。
3.行业实训
在校期间通过志愿者的形式让学生参加到各种茶会活动、行业企业的服务实践中,将专业课程实践化,让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实践“五育并举”,同时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提升职业素养。
六、课程总结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茶文化是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夯实课程体系,不断推动模式创新,提升课程品质。我院茶文化方向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响应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依托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在模式创新和课程提质方面做了积极思考和实践,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首先在专业优化方面,还需要积极适应市场发展和行业的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和建设内容,不仅要传承传统又要融合创新;其次在模式创新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调研,创新更多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课程提质方面还需要在教学内容上深入挖掘,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教学评价等方面不断改革,以适应新文科的发展,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同时也要让茶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