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闽商发展的产业变迁及当前战略选择
——基于消费需求与产业联动视角
2022-01-07王斐兰庄惠明
王斐兰,庄惠明
(福建商学院 国际经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闽商自唐宋以来有近1 500年历史,是中国各大商帮中延续时间最长、最具商业精神,且极具海洋个性的商人群体[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涌现出新鲁商、新苏商、新浙商、新闽商、新粤商等五大现代商帮,闽商发展进入新的高峰.闽商的再度崛起引发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闽商研究主要集中在闽商历史、闽商文化、闽商精神、闽商商群、闽商人物、闽商企业、市舶司制度、闽商模式、与其他商帮比较、“海西”建设等十个领域[1].以“商”为切入点,运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新闽商发展的文献较少.文章研究的闽商是新闽商,为改革开放以后本省本国的闽籍企业家群体.一个商帮群体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能够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结合.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闽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纵观新闽商发展的历程,是善观时变,顺势有为,财富不断增长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居民消费模式和结构的改变已成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另外,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使国家经济发展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研究闽商产业发展与居民消费需求升级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促进闽商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赋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1 新闽商产业变迁的理论解释
1.1 文献综述
消费需求变化是产业结构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处理好消费升级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学者针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比较丰富的研究.(1)从宏观层面探讨我国居民消费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王云航等研究了产业升级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提出利用消费需求升级来促进产业升级的建议[2].刘宪从长期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路径,提出我国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建议[3].张广柱用理论推导出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三次产业的相对投资规模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认为第三产业的居民消费需求在不断上升,最终将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4].余红心等基于当下供需失衡的现状,通过实证研究供需失衡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中的调节效应,提出充分发挥高质量的消费供给和需求联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5].(2)从区域层面研究居民消费升级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发展.张予等以京津冀地区产业与消费“双升级”的耦合关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产业升级评价体系模型,分析区域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京津冀地区产业与消费双升级的耦合协调保持增长但差距较大,需要多方协同才能推动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6].闫海鹰利用2009-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探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农村地区服务消费的影响,提出提升农村地区的服务性消费能力的改进措施[7].刘汝浩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消费需求协同发展的传导机制,并检验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和互动效应,表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消费需求存在双向互动的协同发展效应[8].
综上所述,学者从宏观和区域层面研究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规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规律以及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居民消费是生产活动的最初动力和最终目的,结合闽商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与闽商产业结构转型的内在关联,从而建立一个解释闽商产业变迁的新的分析逻辑,用以预测新发展格局下闽商产业结构转型方向,促进闽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1.2 消费需求升级与新闽商产业变迁
现有从消费需求角度研究产业结构升级的文献提供了一个基本逻辑: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是按照“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路径实现的,产业生产和消费需求作为路径的两端,共同构成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如图1所示,就需求端而言,消费需求的变动通过价格机制将这一信号传递到产业生产层面;与此同时,还需要有相应制度保障,即政策规范及产业政策指引来维护市场秩序正常运行和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引导和激励企业做出积极反馈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层次越高,与之对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也就越强烈.就生产端而言,企业只有顺应消费需求变化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而企业能否顺利与消费需求对接在于企业是否具有相应的生产技术,能否有效组织生产将产品最终生产出来.消费需求升级倒逼企业技术创新和优化组织管理,不断改进工艺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而那些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升级的产业则在竞争中被淘汰,整个过程循环推进,最终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图1 消费需求升级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机制Fig.1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consumption demand upgrading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从消费需求与产业联动的视角看,闽商“善观时变,顺势有为”的立业法则,使其能在敏锐察觉市场消费需求的同时在产业生产上积极做出回应.消费需求作为一种信号机制对生产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而闽商则善于捕捉这一信号,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组织管理与消费需求对接,完成投入、产出、销售和再生产.在这个过程中,居民消费需求得到满足,闽商企业也获得了维持运转的资金和财富.当基本消费需求满足向更高层级发展时,能够及时捕捉这一信号的企业也跟着做出改变,在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制度上进行革新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而没有及时改变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同时,还会产生新的产业来适应新的需求.整个过程持续不断进行,闽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总之,消费需求升级不仅会使闽商的市场投资决策和投资方向发生改变,而且还会通过挤压衰退产品的市场空间淘汰落后企业,更高层次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会促使企业生产向纵深发展,刺激企业技术创新,使闽商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等均发生深刻变革,促使闽商产业转型升级.
2 新闽商产业变迁的历史实践
从消费需求和产业联动的视角去观察改革开放40多年来闽商产业成长的过程,可以发现闽商的产业变迁基本符合上述逻辑.闽商的产业选择多数与民生相关,每一次居民消费需求释放和满足的过程,都给闽商产业发展带来指引,而闽商也能通过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变革等做出积极回应.回顾闽商产业变迁的历史实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2.1 第一阶段:1978—1991年改革开放产业初兴阶段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粮、油、布及副食品实行凭票限量供应制度,居民的温饱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在食品、衣着和日用品消费上具有巨大潜力.从改革开放到90年代初,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始终保持在50%以上,农村居民更是高达60%左右.1982年,国家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1984年,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渐放松价格管制.初期的改革改变了分配制度,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发挥作用,消费需求得以传递到产业层面.由于生产食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的技术要求不高,一旦产业选择与消费需求成功对接,将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
这一阶段,对市场具有敏锐嗅觉的闽商,抓住国内稀缺经济带来的饥渴性市场需求,在纺织、服装、制鞋、食品等行业抢滩登陆,得到市场的热烈反响.涌现出第一批行业领导者如洋埭服装鞋帽厂、福耀玻璃、光泽鸡业、恒安实业、爱花胸罩、七匹狼制衣厂等,优秀本土闽商企业家如林士秋、曹德旺、傅光明、许连捷、宋太平、周少雄等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成长.这些基本生活用品的生产几乎不需要重型生产设备,资金投入少、技术门槛低.许多最初的闽商创业者,依靠侨乡的便利,通过亲友从国外、港澳带来日用品,用简单的机器和闲置的房屋,成立家庭式手工作坊,从模仿、代工起步,最典型的是晋江的制鞋产业,晋江、石狮和长乐的纺织服装产业.
闽商的第一批创业者,正是以满足市场稀缺为切入点,把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和福建“侨乡”特色相结合,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业务起家,利用华侨的闲房、闲资和闲置劳动力以集资联营的方式创办企业,为晋江、长乐纺织产业,晋江、莆田鞋业产业,石狮服装产业等诸多福建领先的产业奠定了基础.
2.2 第二阶段:1992—2000年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革新阶段
衣食方面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社会对于食品、衣物及日用品的需求总量趋于稳定.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过渡,居民消费需求第一次转型升级启动,消费者开始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消费带来的满足感.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推行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也是为了促进新的消费升级.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这一阶段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变革提供制度保证.
闽商经过第一阶段的草根起步,已经成型的产业的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闽商自我革新的意愿日益强烈.这一阶段,晋江鞋业迎来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通过积极承接台湾制鞋产业转移,做贴牌代工业务,学习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鞋服产业的自有品牌意识开始觉醒,安踏、特步、361°等闽系运动鞋品牌,九牧王、七匹狼、利郎等闽派服装品牌都在这一时期萌芽.新华都早先布局新业态,“一站式大型仓储超市”这一国外最新零售业态被引进[9].闽商的传统优势领域与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装备这三大福建省主导产业相得益彰,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闽商也开始积极探索下一阶段的增长点,闽系地产在这一阶段开始奠基立业.
为对接消费升级,闽商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也做出了变革.在上一阶段,简单的工厂制和家族式管理就可以完成产业所需要的生产活动,但是随着产业的生产活动越来越复杂与庞大,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闽商的必然要求.福耀玻璃、恒安实业都在这一阶段完成了内部转型,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的财务体系,并成功挂牌上市.
2.3 第三阶段:2001—2012年产业跨越式发展阶段
2000年后,以居住和出行需求为主的新消费需求逐步明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可知,从2001年到2012年,房屋施工面积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迅速增长.其中,房屋施工面积年均增长高达14.1%,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年均增长高达21.9%,房地产业被确立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国家开始大规模投入公路建设,汽车进入千家万户.2000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仅0.5辆,到2012年增加为21.54辆,是2000年的43倍.为满足居民住行的需求,房地产、汽车工业等一系列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带动了一个个庞大的产业链.
这一阶段,闽系地产开始在全国范围迅速崛起,世茂、融侨、金辉、中骏、泰禾、正荣、中庚、旭辉、三盛、融信等当今各种榜上有名的闽系地产已基本聚齐.同时,闽商在家具建材产业也发展得根深叶茂,最为知名的品牌有厨卫领域的九牧、涂料领域的三棵树等.福建本土的建材产业集群主要是晋江、南安的建筑陶瓷,南安的石材、水暖厨卫等.闽商在建筑工程领域也十分知名,如平潭的隧道产业遍及全国,福州连江、泉州惠安都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在汽车工业领域,尽管国有企业是主角,但闽商在汽车配件领域找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福耀玻璃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玻璃行业的霸主,闽籍侨商在轮胎制造领域创造了全球知名品牌玛吉斯、中策橡胶和佳通轮胎,莆田仙游海安橡胶公司也曾是全球四大全钢巨胎生产商.另外,随着2001年国家医疗制度改革,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医药零售放开.闽商的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迅速,一是以承包科室起家的莆田人开始在全国各地成立民营医院,如今的平价药品超市也是由莆田人最早提出的[9];二是闽商生物医药产业也颇具市场竞争力,厦门艾德生物、特宝生物等都是该领域的佼佼者.闽商产业积极对接以住行为主的消费需求,从产业层面来看,除了传统优势产业外,闽商在房地产、家居建材、建筑工程、汽车配件、医疗健康等领域表现突出;从企业层面来看,闽商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组织生产与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成为闽商必备的治理框架.
2.4 第四阶段:2013—2018年创新创业产业新兴阶段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10].以本文的视角来看,其原因是国家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已经基本解决了居民衣食住行的需求问题,推动产业持续增长的动力逐渐衰竭,居民消费需求启动第二次转型.传统消费需求不断缩减,新兴消费需求持续扩张,而且需求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有形的物质需求,无形的服务和精神文化产品需求越来越重要,提高品质和提升体验被赋予更高的价值.2018年对中国民营经济、对闽商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出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部署,为新时代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11].
这一阶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闽商作为中国探索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先行者的一部分,成长十分迅猛.至今,闽商已经涌现出字节跳动、美团、美图等影响人们获取信息与生活服务方式的企业;在物联网和大数据领域,闽商也有新大陆、网龙这样的代表;在新能源、新材料与智能制造领域,也都不乏闽商的身影.2018年发布的闽商全国百强榜,可以以点带面,管控窥豹了解闽商产业的布局.如表1所示,100家上榜的闽商企业相对集中的7个行业分别是电子、房地产、信息服务、服装、机械设备、体育用品和食品饮料行业,由此显示出闽商产业在上述领域的优势[11].
表1 2018年闽商全国百强榜行业分布 Tab.1 Industry distribution of Fujian businessmen in the national top 100 in 2018 个
数据来源:根据2018年闽商全国百强榜整理.
闽商产业的发展,是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从无到有,从小到精,从大到强,逐步演进的.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新闽商,始终牢牢抓住实业这个主线,其产业结构和企业治理不断完善(表2).在新的历史阶段,面对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新兴需求,以及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改革举措,转型升级成为闽商产业发展的主调.
表2 改革开放以来的闽商产业变迁Tab.2 Changes of Fujian business industry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3 新闽商产业转型升级的困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文章的视角来看,就是现有的产业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住行需求基本满足之后,居民消费需求又一次调整过渡,能否准确把握和对接更高层级的消费需求是闽商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困难.
3.1 更高层级的消费需求不明确、不集中
当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产生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而且当80、90后成长为消费主体,他们更加注重消费体验、品牌和个性.对价值理解的不一致,会导致供求双方难以匹配的问题,企业生产和提供的精神文化产品有时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事实上,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来迎合消费者精神文化产品的审美偏好.市场上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必然是主观的、多样的,这为标准化的工业生产带来困难.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剩余大量收入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这一需求总量非常庞大,但是因为更依赖于个人价值偏好,所以需求相对分散,既有实物消费又有服务消费,既有物质消费又有精神消费.分散的消费需求使得支柱产业很难有效确定,不利于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难以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闽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消失.
3.2 制度条件亟待完善
制度条件即政策规范及产业政策指引,是国家政策层面释放的信号,是保障产业与消费需求顺利对接的关键因素之一.现阶段的居民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观念、消费习惯、消费模式、消费品质等与以往阶段大有不同,绿色、健康、数字、信息、文化等领域的新兴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文化、绿色、旅游、教育等消费,但由于这些新兴消费领域还没有完善的政策规范以及市场消费指引,甚至可能出现不公平消费、不公平定价、混乱的消费市场秩序.加上融资、市场准入及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约束,以及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激励措施还不够完善,这些都将成为产业与新兴消费需求对接的障碍性因素.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国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制度创新才能解决,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
3.3 技术创新和闽商企业发展平衡的困难
要实现供需相匹配就必须创新,技术创新是闽商企业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闽商企业创新驱动主要有两个方向:(1)创造出新产品来代替旧产品,使产品在质量和效能上有所提升;(2)创造出新奇的产品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第一种创新是对现有产品的替代和改进,能有效迎合传统消费需求升级,以前需求升级所引致的创新活动基本可以视为这一种.第二种创新是消费者还没有明确需求时,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使消费者从中获得效用的满足.当前转型升级阶段,由于消费需求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特征,第一种创新活动已经很难产生创新驱动效应,第二种创新活动才能产生新的产业空间.然而,企业不论进行哪一种创新活动,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创新体系,才能支撑起一个新的增长点.虽然闽商企业在创新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2018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中,全国共有68家企业上榜,其中闽商企业有6家[11],但是就整体而言闽商仍然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不足,比如总体规模依旧偏小,实力略有不足等.消费需求的与时俱进促使企业技术迭代节奏加快,需要企业在研发上有更多的资源投入,企业不加大研发投入就是等着被市场淘汰,而加大研发投入又会增加成本,增大风险,尤其是对中小规模的闽商企业来说,在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之间如何平衡是一个难题.
4 新发展格局下新闽商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4.1 洞察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调整产业发展方向
闽商产业应顺应消费需求升级的大势所趋,针对消费需求的新特点,以花色品种多样、服务品质提升为导向,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不断升级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在产业方向上,虽然消费需求升级很难找到一两个支柱产业支撑起庞大的产业链,但从高层级消费需求的特点不难看出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和数字产业是今后闽商产业主要的方向.
(1)当前绿色消费需求旺盛,但市场上绿色、环保、高效产品的供给还不适应需求,闽商的鞋服、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产业今后应当以满足人们对绿色物质、绿色精神和绿色生态的需求为目标,着力构建绿色消费供给体系.
(2)居民健康消费需求呈现出“全龄化”的趋势,不同群体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消费需求亟待满足.闽商健康产业发展应坚持市场主导,不仅涵盖疾病医疗领域,还可延伸至健身养生、康复疗养、养老保健等领域.同时,推动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服务咨询产业等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满足新需求.
(3)文创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创新文化产业也将是闽商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当前文创产业发展还不够成熟,文创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闽商应加快推行文化与科技、互联网等因素的融合,打造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创产品,建立自己的文创品牌、提高产品供给质量.
(4)数字消费需求是当前最活跃、增长最迅猛和辐射最广泛的需求之一,闽商应继续保持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先发优势,依托“数字福建”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等,加快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加大在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创新力度,引领数字消费需求趋势.
4.2 重新审视产业边界,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转变
在消费需求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产业生产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产业之间跨界、混搭和融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产业生产沿着“边界清晰-边界模糊-自设边界”的轨迹演变,今后闽商产业竞争的最大威胁不一定来自产业内部的同业竞争,极有可能是来自其他产业,甚至是前所未有的产业混搭.闽商企业家要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闽商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闽商产业未来的发展.
一方面,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强大引领,一旦走好科技创新这步棋,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对于大中型闽商企业来说,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实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突破,稳固行业的领先地位,通过创新谋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借助科技发展红利进行智能化变革,通过技术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完善的商品或者服务,满足消费需求.还应该主动出击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开发创新产品,为消费者创造需求.而对于小微型闽商企业来说,由于资源有限,要平衡好创新和发展,专注主业是重要选择,应该重点打造一两款具有竞争优势的爆款技术、爆款产品,以求在某个细分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当原来标准化的生产方式难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时,闽商企业也应当做出相应的变革.为了有效对接消费需求,闽商企业今后的生产组织方式应逐渐弱化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界限,可以让消费者也参与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来,将企业产品和消费者价值偏好充分融合在一起,以便企业提供的产品能更好满足消费需求.
4.3 紧跟国家宏观政策走势,“走出去”寻求外部需求空间
当前,闽商立足于国内大循环,积极对接国内消费需求升级,同时还要进一步参与国际循环,加大“走出去”步伐,通过寻求外部需求来促进产业发展.一直以来,闽商靠着“敢冒风险、爱拼会赢”的精神走出福建,闯荡世界,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商业群体.尤其东南亚地区是闽商“走出去”最早的创业基地,闽籍华侨华人大约80%集中在东南亚,尤其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四个国家,闽商占据绝对多数,且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财富[12].闽商要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这是闽商“走出去”重要的平台依托,为闽商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循环带来重要的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众多,市场体量大,消费需求层次各异且总体层级较低,基本消费需求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空间巨大,这为闽商产业能力进一步对外输出和扩展提供了外部空间.而境外闽商较为集中的东亚和东南亚正好位于“一带一路”的沿线,丰富的侨务资源成为支持闽商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寻求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的独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