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垃圾转运站调研

2022-01-07孙韬智

农业与技术 2021年24期
关键词:转运站垃圾处理垃圾

孙韬智

(大连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3)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给人们带来富足的生活,同时生活垃圾也呈爆炸式增长,成为阻碍循环经济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民众追求美好生活环境质量的意识也逐渐增强,传统的垃圾站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高效、节能、环保等新概念的追求,因此生活垃圾转运站的推广势在必行。其中,压缩式垃圾转运站由于其占地面积小、易于隐蔽、空间结构合理等优点,在垃圾转运站中占有优势。生活垃圾处置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前端的垃圾产生至末端的处理处置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式体系,垃圾转运站作为中间环节[1],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有效减少了蚊蝇滋生,提高了车载效率,减轻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极大地降低了运行成本。本文通过调研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马桥子街道滨海路垃圾转运站,结合我国垃圾处理现状,进一步思考如何解决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的问题。

1 生活垃圾概述

1.1 生活垃圾定义

生活垃圾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2]。主要包括居民生产生活过程产生的垃圾、公共场所丢弃的垃圾、环卫清扫收集的垃圾等,按照垃圾的组分和性能又可分为以下4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它垃圾[3]。

可回收垃圾是指通过综合处理可以回收和资源利用的物品,包括各种纸类、金属、塑料以及玻璃等;厨房垃圾是指生活中产生的有机易腐垃圾(食物残渣、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的食用油脂),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贝壳,蔬果根茎叶以及过期食品等;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垃圾,需要经过特殊安全处置,主要包括废旧电池、灯管灯泡、过期药品、废水银温度计、废杀虫剂和消毒剂及其包装物等;其它垃圾是指除上述3种垃圾之外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砖瓦陶瓷、动物粪便、一次性饭盒、卫生用品等。

1.2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生活垃圾处理根据工艺不同,可以分为卫生填埋、堆肥处理以及焚烧处理。

1.2.1 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最早开始使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适用于早期生活垃圾量不大的时期,但随着生活垃圾总量的爆炸式增长,这种处理方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未经分选的生活垃圾直接进行填埋,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不仅气味难闻,而且其中的含氮化合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入地下水循环系统,造成极大的污染,且不易治理;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垃圾填埋场的选址也越来越难。

1.2.2 堆肥处理

堆肥处理将垃圾堆积成堆,借助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和渗滤液。堆肥过程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氧气量,确保微生物活性。在高温发酵阶段,垃圾中的寄生虫卵和细菌被消灭,产生热量。在熟化阶段,难分解的有机高分子物质进一步反应,生成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堆肥温度逐渐降低至稳定,堆肥过程完成[4]。堆肥产物可以根据需要做成肥料或饲料,达到资源化的目的。但由于垃圾量大且成分复杂,营养物质含量不稳定,堆肥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商品化程度底,长期使用该方法还易造成土壤板结。

1.2.3 焚烧处理

焚烧处理是利用高温焚烧炉(800~1000℃)将生活垃圾中的可燃物质进行燃烧处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高温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而被热解,达到无害化的目的;燃烧过程产生的热能通过收集装置循环再利用,达到资源化的目的;其余物质通过燃烧反应减少体积,达到减量化的目的。焚烧处理在实际应用中要求垃圾热值需高于3.35MJ·kg-1,否则需要添加辅助燃料保证燃烧反应充分,这就造成了成本的增加。此外焚烧炉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较高的维护成本,以保证燃烧充分,减少二噁英等有害物质的产生。

2 生活垃圾转运站概况

传统的生活垃圾中转站,由于垃圾的堆积,滋生大量蚊蝇,产生的恶臭又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因此中转站的选址成为难题。中转站选址应该靠近居民生活区,使得生活垃圾能够及时收集、处置、转运,降低运输成本、方便居民生活;由于垃圾产生的环境污染,又使得垃圾中转站成为居民排斥的对象。因此,建立新型环保垃圾转运站成为大势所趋。新型环保垃圾转运站由于具有空气净化装置和采用封闭式操作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垃圾存放和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和蚊蝇,从根本上解决了中转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环保、人性化的全天候作业。新型环保垃圾转运站的建设不仅要依靠政府组织协调,通过各种载体宣传普及相关知识,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5]。

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马桥子街道滨海路垃圾转运站于2013年10月投入使用,设有垃圾转运车队和垃圾处理车间2大部门,其中处理车间是整个转运站的核心部门。目前每天处理、压缩垃圾约为72t,周六、周日由于居民放假休息,垃圾量有所提升,该垃圾转运站处理量亦有所上升,在90~144t浮动。该垃圾转运站采用的是水平横向压缩方式进行压缩,水平压装式工艺采用垃圾压缩装置与垃圾压缩集装箱同水平卧式布置形式,在进行垃圾压缩过程中,由液压系统将压缩装置与集装箱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同类型的垃圾收运车辆到达转运站后,将垃圾卸入垃圾料斗里,然后由压缩装置将垃圾直接压入垃圾集装箱内,垃圾装满后,垃圾压缩装置与垃圾集装箱分离,由专用钩臂车将满载垃圾的集装箱运走。钩臂车本身有液压动力源,可独自完成集装箱的卸载和垃圾的卸空作业。

3 生活垃圾压缩工艺及工作内容

3.1 工艺流程

该垃圾转运站采用横向压缩工艺。通过收运垃圾收集车将垃圾收集至中转站后,人工倾倒在垃圾压缩装置的垃圾斗内,垃圾斗自动将垃圾推送至压缩装置,由压缩装置将垃圾压缩进前部放置的压缩箱内。压缩箱装满后自动关闭,由压缩装置和压缩箱之间的举升塔将压缩箱举升并放置在垃圾专用运输车上。垃圾车直接将箱体运送至卫生填埋场后,通过运输车自身的吊臂和液压装置,自动将垃圾箱内的垃圾倾倒在填埋场内[6-8]。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生活垃圾压缩工艺流程

垃圾转运站主要处理的是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将各种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处理,使垃圾体积降低,减少垃圾清运次数,最后运至垃圾填埋厂进行填埋、焚烧。

3.2 工作内容

3.2.1 垃圾的收集

该垃圾处理站所在区的垃圾由牵引式半挂车运输。调度室合理规划收集、运输路线后,司机按照线路将垃圾收集运回中转站。主要收集区内公共垃圾箱内的生活垃圾,到达站内直接将垃圾倾倒至压缩机内。

3.2.2 压缩处理

垃圾经由半挂车倒入压缩箱内,经由水平式压缩机压缩,该过程为自动化操作,工作人员只需按动开关即可,垃圾在压缩箱内进行压缩时,压缩油缸反复工作3~4次,并最终保持1~2min,将其内部水分完全控出,然后归位,等待后续运转。设备同时配备空气净化装置,全天运转,用于站内空气清洁。

3.2.3 压缩后的垃圾运输

待压缩箱内存满垃圾后,将箱体转移至转运车,运送至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焚烧等后续处理。

3.2.4 厂内的清洁

须在每日压缩机工作后用高压水枪对压缩机表面进行清洁,带走处理垃圾溢出的恶臭渗滤液,并对厂内垃圾倾倒的道路进行清洁打扫,污水经由污水收集系统处置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3.3 生活垃圾转运站处理特点

该垃圾站只配备了2个车位,占地面积小,压缩处理车间只需配备2~4位工作人员,压缩1次耗时<5min,该种处理方式省时、省地、省工、省费用。

处置方式简单、投资小,设备不易损坏而停止且易于维护,压缩箱体积大,可容纳其3倍体积的垃圾,处理成本是非压缩方式的60%。

压缩站设备集机、电、液一体化,用液压举升机构升降箱体,用专用底盘导向定位装置快捷定位底盘,用锁销轴锁紧系统,使箱体与底盘能迅速分离与结合。同时设有动力快速转换装置,如遇停电,就可利用底盘发动机提供系统动力源,保证垃圾不滞留于转运站。

压缩站设备在压缩垃圾体积的同时去除内含液体,以提高运输率,且装填、运输同步进行。压缩垃圾运输采用密闭集装箱,无扬尘、无垃圾遗漏、无污水滴落,减少了对城市的二次污染。

设备操作简单易上手、维修保养方便、低噪音、节能耗、安全性高,且加装了污水处理收集系统,空气净化装置和高压冲洗设备,以保持站内和周围环境的洁净。

压缩站一次能接纳的垃圾量有限,若遇高峰期,则收集运输车辆可能需要排队等候。

4 总结

4.1 生活垃圾转运站的优缺点

该垃圾转运站对进站垃圾进行的是无差别对待,即将未进行分类的垃圾统一压缩处理而运往垃圾处置场,这样对源头垃圾无分类的要求,直接造成了垃圾处理量的增大和资源利用寿命周期的缩短;垃圾转运站利用臭氧对散发的恶臭进行处理,在未封闭处理单元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臭氧逸散到环境中,进一步加剧近地面小范围的光化学反应,引起工作人员的身体不适。该垃圾转运站配备污水处理厂,站内产生的废水经处理合格后排入市政管道,在污水厂进行进一步处理,防止冲刷废水污染河流和近海水域;该垃圾转运站的噪声在工作时处于较低的分贝,表明其噪声控制得当,未影响周围居民生活。

4.2 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展望

受人口聚集、消费水平提高以及生活便捷化等因素的叠加影响,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长,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巨大、混合收集造成垃圾成分繁杂、随意丢弃导致清运低效、处置方式单一影响垃圾处理效率、分类方式可操作性差以及分类标准不统一难以大规模推广等[9,10]。想要改变现状,应先从意识入手,提高人们对垃圾污染问题的重视程度,主动自觉减少垃圾产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逐步落实垃圾计量收费政策。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垃圾处理场建设,将填埋、堆肥、焚烧处理技术有机结合。避免因导向性制度的制定,而催生出的“垃圾焚烧厂围城”现象,不仅增加成本,而且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涌现出大批高科技环保企业,将科技创新转化成实际生产力,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实现了自身价值。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推进了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进程[11]。“无废城市”提出的推进废物源头减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控制环境风险、促进形成长效机制、系统解决固体废物等措施[12],为构建无废城市提供了框架,使得“无废”在将来成为可能。目前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试点有限,各项工作处于探索阶段,成效甚微,无法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的联动效应。“十四五”期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各行各业积极制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的发展规划,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的线性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循环经济,有望形成全社会“无废社会”的良好发展氛围。

猜你喜欢

转运站垃圾处理垃圾
基于DEA模型的生活垃圾转运站评价方法研究
垃圾去哪了
北京市某镇生活垃圾转运站选址及实施路径探讨
某竖式垃圾分类转运站结构设计探讨
NO TIME TO WASTE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倒垃圾
倒垃圾
基于PLC的潮湿垃圾处理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