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土建类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模式探索

2022-01-07刘辉付会龙高小迪吉林建筑大学应急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安徽建筑 2021年12期
关键词:土建类青年教师工程

刘辉,付会龙,高小迪 (吉林建筑大学应急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工程教育认证对本科院校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6.2项在师资队伍认证标准中要求教师的工程背景应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对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青年教师具有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广、观念新、工作热情高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工程实践经历少、工程教育意识淡薄、工程实践能力弱等劣势。实践表明,土建类专业具有交叉性强、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青年教师要成为一位成熟优秀、工程经验丰富的土建类专业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以满足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需求。因此,土建类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方面,有关学者做了相关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机制和策略方面,还未建立形成完善的提升机制。因此,从工程实践能力内涵、提升途径、提升平台、培养制度等方面构建土建类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模式,全面提升土建类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1 制约土建类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原因

1.1 工程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第一,高校在招聘青年教师过程中,多重视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往往忽视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这类教师具有典型的“校门对校门”的特征,未参加过正规的工程锻炼,入校后又很快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第二,也有部分引进青年教师参加过正式的工程锻炼,或已经具有多年工作经历,但比例较小;第三,企业外聘教师比例偏低,主要表现在学校不重视企业人才的待遇,导致其积极性不高,同时,聘请的企业人才没有足够的时间承担日常教学任务。

1.2 学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不健全

第一,针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相关制度建设相对迟缓,有的学校存在空白;第二,部分高校在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制度设计零散化,缺乏学校层面的整体规划和系统性的制度顶层设计,从纵向上看,校院两级制度不完善,从横向上看,部门和部门之间制度脱节,从校内外看,学校和社会制度不健全,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缺乏配套的制度建设,制度支撑不足,各自为政,形成不了合力;第三,制度体系存在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并存,致使基层在制度执行方面无所适从。

1.3 重学术研究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对高校的评价机制,注重学术研究成果的产出。以此为目标,部分高校校内提倡学术研究,对教师获批课题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给予较为丰厚的奖励,同时在职称评定中学术研究成果也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因此,青年教师热衷于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等,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动力不足。

1.4 企业工程实践活动目的性不强

土建类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已经引起高校的重视,高校积极推行青年教师到建筑设计院、施工企业挂职锻炼,但由于目的性不强,锻炼目标和任务不明确,导致部分教师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锻炼。

2 土建类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模式

从工程实践能力内涵、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平台、工程实践能力提升途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等4个维度构建土建类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土建类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模式

3 工程实践能力内涵

工程实践能力是解决真实工程环境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能力。参考现有文献,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工程研发设计能力,土建类专业青年教师核心能力,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良好的土建工程研发设计方案构建、施工图设计经验;二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土建类专业青年教师通用能力,涵盖建筑工程项目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三是工程实际操作能力,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范进行设备操作、产品加工等的实际操作能力。三种能力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土建类专业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4 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平台

在原有“政校院企”协同育人平台的基础上,结合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途径,对其进行功能转变,形成“政校院企”协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平台,如图2所示。转变“政校院企”各方主体的角色定位,创新建立“政校院企”各方主体在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中的角色定位,明确各自职责和权力。政府负责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合作,支持在省内建筑类企业设立教师企业工作站;学校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负责“双边”“多边”组织机构和平台建设、协调与管理,为青年教师提供共性培训与特色培训;科研院所提供科研创新平台;企业提供工程实践平台,设置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岗位,设立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工作站。

图2 “政校院企”协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平台

5 工程实践能力提升途径

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进行工程文化和工程伦理培养,是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基础;另一方面采取具体的实践方式,是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具体表现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同时,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不能简单依靠单一提升途径,需要采取多途径相结合共同作用。

5.1 工程文化和工程伦理培养

工程文化培养以人与工程的关系、人对工程的态度等为出发点,将科学、人文和工程有机结合,在开展工程文化理论研究基础上,探寻校企工程文化互动融合,不断强化青年教师工程文化素养。

随着我国施工企业不断走出国门,对土建类工程师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程师们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和强烈的伦理道德意识,特别是本职工作道德价值判断能力。因此,青年教师工程伦理培养是决定当前土建类专业学生培养是否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5.2 工程实践活动

涵盖工程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教师不仅要经历工程研发设计,参加土建工程项目管理,参与工程实际操作,真正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结合土建类具体专业实施建筑公司总部和工程项目部两个层面多岗位、多形式、跨部门轮岗制度,切实增强教师参与度,满足不同专业教师提升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不同需求。

5.3 校企合作和定期到相关企业挂职

加强与中建、中铁、中交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学校的校企合作就业实践基地、人才培养基地。为土建类专业与各公司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和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提供了广阔平台。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每年举办的顶岗实习招聘双选会,构建“学生顶岗实习+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结合模式,不仅能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增强青年教师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还能实现教学与工程实践相融合,共同构建校企产、学、研平台。同时,通过“政校院企”多方协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平台,使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更加贴近社会和企业需要。

5.4 国际工程实践交流活动

一方面工程专业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化”和“工程实践”是工程教育认证的关键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不断加强,培养能够得到国际互认的高等工程人才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国施工企业不断走出国门,国际工程承包越来越多。基于以上两点在培养学生国际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对土建类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依托校企合作单位,举办土建类青年教师与参与工程国际项目的归国人员开展国际工程实践交流活动。

6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

制度是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依托“政校院企”协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平台,需要学校有整体规划和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从聘任制度、培训制度、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构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制度,做到纵向、横向、内外制度相互呼应,完善“政校院企”各方主体利益协调机制,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形成合力,保障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顺利推进。

6.1 聘任制度

严把教师招聘入口关,打造优势互补的工程实践团队。第一,在教师引进制度上,适当增加工程实践能力在招聘中的比重。将是否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主持横向课题情况、参与工程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情况等主要考察标准,注重引进具有博士学历且有工程实践经历的国内外高校毕业生或教师。第二,优化工程师资队伍结构。通过长聘或短聘等方式适当引进行业企业高水平、高职称工程技术人才的比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制度约束,引进不同背景、经历的人才,具有不同能力特点,形成高学历人才与高水平、高职称工程技术人才优势互补的产学研多元教师队伍。第三,充实企业外聘教师,明确相关待遇。

6.2 培训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对青年教师培训频数、内容、形式、资助等明确规定。根据新进教师、新进企业人才、现有教师的不同工程背景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将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纳入培训制度;其次,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做好本校青年教师的工程文化和工程伦理的共性培训,同时,结合各学院情况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开展本院青年教师特色培训;最后,基于“政校院企”协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平台,实施多阶段、多形式、立体化的协作型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探索共性培训-特色培训-协作提升培训模式。

6.3 评价制度

在职称评聘条件中,高校可将工程实践与教学、科研并列为考核评价的一级指标,根据本校情况对教学、科研、工程实践制定权重,并建立可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导青年教师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另外,要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教师设定不同的考核评价周期,促使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实践。

6.4 激励制度

建立并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正负激励与反馈制度。首先,通过正向激励,对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效果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可设立“工程实践先进个人”等具有工程实践特点的奖项进行表彰,对其他青年教师进行正向引导。其次,通过负向激励,对部分不符合学校工程实践能力要求且不参加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师进行适当的批评告诫。最后,通过制度引导、鼓励教师参加工程训练,将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转化为青年教师的内在需求,最终实现“要我去”到“我要去”的转变。

7 结语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夯实的过程。随着建设工程领域新技术、新材料等的不断应用,土建类青年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才能满足国家日益提高的人才培养对教师的需求。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工科的不断推进,各高校也逐渐加强对土建类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本文从工程实践能力内涵、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平台、工程实践能力提升途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等4个维度建立了土建类专业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体系,满足青年教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需求。

猜你喜欢

土建类青年教师工程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新基建”背景下高职土建类专业群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创新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土建类学科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研究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基于CAD三维设计的土建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