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方向的卓越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2022-01-06宋华胡芳贾志卿

高教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

宋华 胡芳 贾志卿

摘  要:大数据技术与公安工作的融合是未来警务模式发展的新趋势,网络安全与执法作为新兴的公安技术专业,如何主动对接公安大数据应用需求,培养出卓越的公安大数据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是一个亟需探究的课题。通过分析培养公安大数据方向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的重要性,剖析原有网络安全与执法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地方公安院校与“双一流”大学、公安实战部门和高科技企业联合共建的“校局企”多方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各方优势,从专业融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和实训模式创新等几方面对新形势下的公安大数据卓越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索。

关键词:校局企多方协同;公安大数据;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1-0152-04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public security work is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e mode in the future. As a new public security technology specialty, network security and law enforcement should actively meet the application needs of public security big data, and cultivate outstanding police talents of public security big data network security law enforc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network security law enforcement police talent in the big data an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original network security and law enforcement talent training mod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multi-party collabor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school, bureau and enterprise" jointly built by local police colleges,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police departments and high-tech enterprises. Combined with the advantages of all part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raining system of police personnel for police law enforcement with outstanding big data in the new situ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Keywords: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bureau of public security and enterprise; public security big data;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alents; training system

隨着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通信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加速向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大数据时代迈进,而各类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不但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推动了社会管理模式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过渡。各级公安机关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公安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了公安机关打击破案、服务社会的能力。但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公安大数据人才不足,更确切地说,就是缺少既懂公安机关业务又懂大数据技术的复合型警务人才。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安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法学、侦查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安全和大数据技术等多学科知识,提高对各类违法犯罪的发现、侦办、取证、防范能力,培养出实战化、高素质的卓越警务人才[1],是当前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一个亟待探索解决的课题。

重庆警察学院作为地方行业本科高校,坚持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公安教育办学方向,依托“校校”合作、“校局深度共建”平台,经多方调研论证,通过整合现有“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资源,从2019年起开始打造科学合理、满足实战需求、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公安大数据卓越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网络安全与执法(公安大数据方向)的合作育人机制、大数据课程建设、实战教学案例开发、多元实训实习模式构建,搭建公安院校与“校局企”(‘双一流’高校、公安实战部门、高科技企业)多方协同参与的教学团队,在创新育人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培养公安大数据方向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的重要性

(一)大数据应用是服务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和警务

模式创新的核心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数据工作,提出:“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综合分析风险因素,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2]。2018年,重庆市也发布了地区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着力建设全国领先的智能化技术创新高地和智能化应用示范基地。从国家到地方,大数据已然成为促进社会快速转型的核心动力。

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公安机关的警务活动也朝着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及形态——智慧警务发展。2018年公安部成立全国公安大数据工作领导小组,以大数据应用实现公安机关战斗力的跨越式发展;各地公安机关按照服务全局、服务决策、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实战的要求开展大数据建设。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服务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和警务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也为公安院校培养现代警务人才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思想。

(二)培养大数据技术的创新应用型警务人才是推

进公安大数据战略的关键

人才是推进应用创新和技术转化的关键一环。随着公安大数据战略的推进,势必在传统警务信息化基础上,强化大数据应用,这就要求我们有相当数量的公安干警具备大数据平台建设与运维、大数据安全体系构建、公安大数据分析与预测的应用能力,以适应传统犯罪与新型网络犯罪复杂交织的社会治安防控新形势。反观当前公安大数据人才队伍现状,存在知识背景、信息化能力及素养参差不齐,既懂大数据技术又懂公安业务的民警成为稀缺资源。结合当前社会公共安全态势,公安院校急需为各业务警种培养出既熟悉公安业务工作流程,懂得虚拟社会管理,又精通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够分析研判、预测预警各类风险隐患苗头的创新型警务人才[2],进而提升公安工作的智能化水平,为最终实现“智慧警务”提供人才储备。

(三)依托网络与安全执法专业培养公安大数据网

安执法警务人才是地方公安院校的最佳途径

公安大数据人才培养是以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为基础,并与公安行业领域知识相融合,以知识应用创新为载体的能力培养。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现中有数据计算及应用(070104T)、数据警务技术(083111TK)、大数据管理与应用(120108T)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080910T)四个大数据相关专业。其中数据警务技术属于公安技术类专业,目前仅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和江苏警官学院开设。普通地方公安院校现有专业偏重法学、公安学,工学基础相对较为薄弱,想要独立申报大数据相关专业,在教学软硬件方面均不现实。

网络安全与执法(083108TK)是一个包含工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法学、公安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公安技术专业(属于工学),不但在学科基础上与大数据高度契合,而且大数据也为网安专业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内涵。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作为与大数据应用密切相关的专业,其以网络信息数据、信息技术应用为重要研究对象,特别在信息数据获取、检索、挖掘、分析、决策等方面用到的一系列重要技术,均与公安大数据警务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养方面高度一致[3]。所以,依托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培养公安大数据网安执法警务人才,开设公安大数据方向实验班是地方公安院校的最佳途径。重庆警察学院在2018年成功申报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并在当年开始招生,具备了培养公安大数据人才的基本条件。

二、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单一校校、校局、校企合作无法完全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面临的问题

培养应用型警务人才是目前地方公安院校的主要职责。不少学校为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近年来从“校局”共建、“校校”合作等方面进行人才(特别是公安技术类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如重庆警察学院2016年与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合作举办的“网络安全执法技术”方向实验班。这些有益尝试促进了课堂与实战的无缝对接,有力地保证了“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得以落實,比如应用型人才的校局“准订单式”培养,校校合作的人才“协同”培养等,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种单一的合作模式,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单一“校校”合作,人才培养易偏理论化,忽视业务驱动;而纯粹的“校局”合作人才培养又容易造成技术片面化,缺乏综合能力培养,教育的“功利性”较重;与企业的合作目前则还多停留在购买实验实训设备方面。由此可见,单一的与“校、局、企”中的一方合作,不能满足公安大数据网安执法警务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必须采取多方协同的模式。

(二)内涵式建设不足,未能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网络安全与执法警务人才的培养是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是公安技术下的二级学科,由于其涉及多学科领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必然具备其自身特色。然而,原有网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往往只强调专业能力,对职业素养要求不够;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不准,与网安岗位需求错位;课程体系零碎化,未建立系统的以素质培养为核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工程化、实战化”的课程结构;也没有注重当前学科交叉融合、理工结合的趋势,忽略对网安执法专业学生工程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计算思维的培养,对学生技术创新潜能的激发更无从谈起。这就导致网安执法教育存在内涵式发展不够、应用性不强的问题。如果不进行深入改革,依然采用旧模式来培养公安大数据网安执法警务人才,则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人才培养中软硬件教学资源与专业核心课程

匹配度不够

一是公安院校实战经验丰富的大数据专业教师不足。公安院校现有的网安专业师资相对不足,而对于公安大数据这一全新领域的专业人才更是缺乏,即便个别教师有较强的大数据技术和理论功底,但也存在着对公安实战需要和网安业务工作理解不深入的问题。

二是公安大数据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和案例缺乏。受办学规模与经费的影响,地方公安院校能原有实验实训环境建设存在“零散化”和升级滞后问题,同时一些大数据、网络安全高科技公司所提供的设备与真实公安工作脱节;在教学案例使用上,由于受信息安全保护“局限”,一些公安业务警种的真实案例数据无法获得,课堂只能采用经过处理的“二手”资料或结果进行教学,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里面的技术细节[4]。如果继续以这样的软硬件条件来培养公安大数据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势必又会造成练战脱节,无法实现公安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精准化。

三、基于校局企协同的公安大数据卓越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一)构建校局企多方协同的卓越警务人才培养合

作机制

公安大数据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的培养,必须综合地方高水平院校、公安实战部门和高科技企业三方的长处与优势,实现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合作。重庆警察学院构建以“校校合作”(与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合作)为主体,以“校局”(与重庆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科信处等)“校企”(与新华三、效率源等高科技企业)合作作为两翼多方协同参与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创新“战训结合-任务导向”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探索公安技术类人才培养的“三个融合”:与地方双一流高校“校校合作”实现“科教融合”,依托地方院校的优质科研教学资源,提升育人优势;与公安业务部门的“校局合作”实现“产教融合”[5],就是将行业(公安实战单位)需求导向与教育(公安院校)目标一致化;与高科技企业的“校企合作”能有效提升公安大数据人才的实践能力,促进“理实融合”。我院重点在“校局企”多主体协同培养下,研究从合作形式、激励保障、沟通协调和成效反馈等方面推进合作机制创新,突破地方公安院校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的瓶颈,并于2019年正式开办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公安大数据方向)实验班。

(二)建立网络安全与执法(公安大数据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和面向岗位任职要求的培养规格。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公安大数据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牢牢抓住掌握网络安全执法,具有扎实的公安大数据相关理论和技能这个核心,从培养具有良好的警察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公安机关从事网络安全执法、公安大数据分析、预测及可视化技术、公安大数据决策与指挥的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入手,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将通过广泛调研公安实战部门,收集梳理网安、科信、情报、刑侦等各业务警种重点岗位的公安数据处理业务需求,精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网安专业(公安大数据方向)实验班人才培养规格:公安大数据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在全面掌握网络安全执法工作的同时,系统地掌握数据分析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掌握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与分析、可视化等技术;具有大数据复杂问题处理能力,能胜任在公安互联网、公安情报大数据,以及从事公安各警种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及预测和运维的复合型、应用型警务人才[6]。

(三)建设满足公安大数据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

培养的课程体系

公安大数据网安执法警务人才不但要服务信息网络安全、大数据建设的国家战略,也要能胜任打击破案、服务群众的公安基础工作,还要与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相结合。系部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时,打破过去各专业间的课程“边界”,按照国家新工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主动融入新一轮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注重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结合公安岗位能力模型,重点打造基础警务素养课程板块、公安大数据核心课程板块和网络安全执法类课程板块,并均衡专业、过程和行为三个能力维度的提升,通过“校校”和“校局”共同构建起“品”字形的能力课程结构[7],建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在一期合作中与重庆大学大数据学院合作建设4门公安大数据核心课程)、公安大数据工程实践课,打造“宽口径、强核心、重实用”的公安大数据网络安全执法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并搭建三方参与的专业课程教师团队。

(四)探索符合公安大数据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

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考虑到应用型公安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前提下,针对公安大数据类课程的特点,探索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并在如下几方面进行探究:一是如何采取小组项目教学的组织形式,让学生独立地思考任务、独立地完成操作;二是如何采用练战结合、小组教学、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三是如何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协作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完成教学目标等。在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我们结合专业核心课程能力要求,以练战结合为切入点,研究如何依托专业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让学生深度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既可以最大程度贴近公安实战环境,又能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将课堂外的对抗演练、技能竞赛与课程教学对接,形成“以赛促学、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8]。

(五)研究建立适应公安大数据新课程体系的多元

实训模式

公安大数据网安执法警务人才培养将建立公安大数据课程多元实训模式,把专业课实训由模拟教学递进到情景教学,最后对接实习教学。各课程组与市局网安总队、科信处等业务警种将专业课程实训内容整合为针对岗位工作领域的实训项目,建立以完成典型警务工作任务为驱动的实训模式,让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会的不仅仅是如何完成操作步骤,而是能够对某一岗位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实现能自行搜集资料、学习最新技术,并最终解决问题。

在实训教学软硬件平台、设施设备建设方面,教学系部正研究与国内知名网络安全、大数据高科技企业合作,积极申报其高校资助项目,引进学生实训练习平台,对原有的网络安全实验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建设对应的公安大数据方向核心能力的一体化实训环境,实现实践锻炼与理论学习的统一。

四、结束语

以5G通信、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必然会推动未来公安工作向智慧警务模式的转变。作为公安院校必须充分准备、主动迎接挑战,培养出既有较强公安业务能力,又能熟练驾驭这些新技术的警务人才。基于校局企协同的公安大数据卓越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作为一个有益嘗试,通过地方公安院校与“双一流”大学、公安实战部门、高科技企业搭建一个多方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平台,以“卓越”网安警务人才(公安大数据方向)培养为目标,实现全方位、多层级人才培养合作,开辟公安院校育人新路,实现教育软硬资源的整合交流,也对公安技术专业的内涵式建设进行了探索。同时对公安大数据卓越网络安全执法警务人才的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建立多层级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打造复合型的师资队伍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莹莹.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8):50.

[2]王娟,兰月新,张双狮.警务大数据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公安教育,2019(7):52-54.

[3]张娜,殷一凡.大数据时代公安院校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公安教育,2019(7):55-58.

[4]宋华,唐苹,贾志卿.基于“双融合”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0(10):51-54.

[5]张传浩,胡传平.智慧警务背景下的公安技术专业建设研究[J].公安教育,2019(12):57-61.

[6]高玮,代东旭.“警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公安教育新模式——以浙江警察学院卓越警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9,32(6):105-110.

[7]杨银,黄云清,刘韶跃.地方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19-21.

[8]于遨洋.工作过程导向理念下公安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3(2):78-81.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基于创新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创新体系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
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