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2-01-06张云霞蒋求名郭艳
张云霞 蒋求名 郭艳
摘 要:学分制改革与我国高校扩招工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在当前阶段,学分制改革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管理的重要模式。学分制改革使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更加人性化,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个体差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顺利落实,为学生打造了更加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間,鼓励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自由探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按照兴趣选择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自身擅长的领域,提升个人能力,经过培训之后为社会所用。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也意味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1-0136-04
Abstract: The reform of credit system is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expansion of enroll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reform of credit system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reform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eform of credit system makes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re humanized,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respec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carries out targeted professional training.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created a freer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learning space for students and encouraged students to explore freely on the road of learning. 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needs, students can choose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ir interests.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redit syste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so means that quality education in China continues to develop.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redit system reform; affecting factors
学分制改革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学分制改革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为学生创造更加自由的学习氛围,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及其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分析影响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改革的推动力,找出高职院校进行学分制改革的未来发展路径,拓展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空间,使高职院校能够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增加我国教育领域学分制改革的成功探索经验。
一、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学分制指的是用学分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分作为一种计量单位,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必须要取得合格的学分才能被准予毕业,从本质上来说,学分制改革是一种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制度的变更[1]。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学分制包括两种,一种是学年学分制,另一种是完全学分制,学年学分制较为常用,学年学分制教学既保留了一部分学年制的特点,也具有完全学分制的特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分类较为严整。同时,学分制改革在思想上具有进步意义,我们可以从学分制改革的内涵上来分析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特征。
(二)特征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首先在学习年限上具有弹性。学分制改革放宽了某些对于标准修业年限的硬性规定,学生可以利用这一改革的变化,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拓宽了学习空间,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比如高职院校由于个性特征和自身的学习基础差异较大,在实行学分制改革之后,某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短期毕业,留下更多的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工作,但学习基础较差或者有自身特殊情况的学生则可以在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选择延期毕业,将毕业的设定时间延长,在校学习直至所有的课程全部合格。由此可见,实行学分制改革,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是对学生的自我发展更加负责的做法。另外一方面,学分制改革能够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内容,上文已经提到学生之间由于个性、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学分制改革实行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参考教师的指导意见,对规定时间之内的学习计划进行安排[2]。同时,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能够提升学生对学校课程的参与程度,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通过人本化的精神渗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反映了现代教育领域的以人为本思想。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精神,帮助学生实现课程选择的自主性。众所周知,实行学分制改革的基础是在学校范围之内推行选课制度,具体的做法是在保证必修课数量的基础之上,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程,在这过程当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够有所顾忌。当然在实行学分制改革的过程当中,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由操作,必须要加强教师指导,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他们的就业方向提出规划建议,对于课程进行科学的安排和设计[3]。总体来说,在高职院校推行学分制改革体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学分制改革真正能够做到结合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能力的差别因材施教,实行弹性的选课制度,鼓励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获得真正的发展,体现高职院校教学的社会价值。
二、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动力
(一)传统的供课渠道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职院校的课程供给渠道主要是来自于本校的课堂教学,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教育服务在思想上较为封闭,容易形成教学资源垄断,导致学生缺乏对课程资源的选择余地。在这种情况之下,教育服务的垄断地位导致高职院校教学质量难以得到进步与质的提升,要想在教学水平上做文章,就必须开放课程供给渠道,打破单一的供课模式,激发出教学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具体而言,首先学生是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应当要满足学生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拓宽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空间,打破传统课程供给渠道的滞后性。实行学分制改革能够为学生拓宽课程提供渠道,在学分制度的补充下促使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4]。在当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高校教学还应当改变原来的知识传播方式,增加资源的获取渠道,丰富教学资源储备,以开放性的视角获取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因此,高职院校进行学分制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内在动力之一就是知识供给方式的改变,通过对高职院校进行学分制改革,能够充分赋予学生在学习上的自由,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科和专业,享受作为学习主体应当具有的学习权利。当前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已经开始实行,但是管理制度依然较为陈旧,学生在进行选课时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必修课的比重扩大,选修课的范围相对较为狭窄,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应当从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学生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对象和管理对象,也是教育资源的消费者,应当具有资源的自主选择权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不应当限制学生的选课自由,就像商家无权限制消费者的消费权利一样。只有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学习,学分制改革才算是落实到位[5]。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包括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根据自身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制定适合现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并且能够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动对学习进度进行灵活的调整。
(二)传统的教学评价形式有失偏颇
高职院校的学分制改革关系到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教学评价也包含了对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评估。传统的学习体制在进行学习评价时仅仅评价了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状况,导致评价结果不公平。如果我们仅仅对外部的教学结果进行评估,那么在本质上说这属于一种事后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没有鼓励的作用[6]。同时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说,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缺乏真实性,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付出了大量的感情和精力,这些都属于隐形的付出,如果因为采用定量的标准进行评价,就会导致评价结果有失公允,在实际情况当中,学生对于教师的选择和偏好本身也就说明了并不是评价结果一致的教师给学生的感受也相同。以上这些问题也是促进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和动力之一,必须要建立高质量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机制,才能够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课堂教育质量,而学分制就是建设高质量评价体系的前提条件和良好的方法[7]。在学分制改革背景之下,学生可以发挥自主选择的权利,挑选那些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技巧优秀、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进行听讲,自然能起到优胜劣汰的效果。相比于传统的学习机制,学分制改革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能够鼓励学生和教师投入到学习和教学当中去,鼓励教师自觉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技巧,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三)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要求
高职院校的学分制改革体现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要求,为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不仅仅是高职院校的任务,也是学分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当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课程、所学的专业、讲课的教师,只有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才能够拓宽他们的成才路径,丰富人才的发展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当中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师生互动,提升实际教学水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出不同学生的个性优势,术业有专攻,促使学生在某一领域获得更好的发展[8]。在传统教育体制之下的学生往往被赋予全面发展的任务和要求,教育工作者也不免会希望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发展均衡,但是,这种思想在教学实践当中,已经暴露出了弊端,鲜少有学生能够做到在每一门学科当中都取得好成绩。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擅长领域和感兴趣的方面,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就会使教育的针对性和个性化得不到发挥,很多学生忙着下功夫在成绩较差的领域补缺补差,导致没有过多的时间发展真正的优势学科,最后的学习成效也是平平无奇,毕业之后,这样的学生往往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个人优势。在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之下,对于学生本专业各门学科的学习,没有硬性的标准和要求,學生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选择课程,发挥自身的优势,安排学习环节和计划,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擅长的专业上得到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学分制的背景能够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激发创新意识,保护个性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深度的探索学习,弥补以往高职院校过于偏重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缺陷。
(四)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需求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学年制对教育资源进行分配,那么就会使教育资源受到班级和专业的限制,导致教学资料只顾及到某些专业的学生,这就不能使教育资源发挥出自身的最大价值,这种现象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在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能够充分地利用优势资源,发挥教育资料的价值和作用[9]。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实行学分制改革能够平均分配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全专业、全班级覆盖;另一方面,从源头入手,督促高职院校加强教育资源的建设,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满足学生的现代化学习需求,加速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10]。学分制改革通过学生选择权的发挥,帮助教育资源领域实现优胜劣汰,提升教育服务的质量,推陈出新。在传统的学年制教育模式当中,高职院校专业之间往往会出现教育资源的重复,导致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这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平台之间可以实现校际之间的学分互认和学分换算,这就可以帮助教育资源打破学校的限制,帮助学生利用多方面、多渠道的教育资源完成专业学习,大大拓宽了教育资料的覆盖面。学分制改革也满足了当前时代对教育资源共享的要求。学分制改革能够大大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学分制背景下,学生有了大量的专业方向和选修课程可供选择,开辟了自身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拓宽了学习的渠道,通过学分互认和学分确认制度,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进行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开拓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三、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未来发展路径建议
(一)以学分制为导向,完善教育管理机制
在未来,学分制改革是高职院校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必行之举,进行学分制改革必须要内化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高职教育的创新驱动,实现高职教育领域的自主创新。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学分制改革的调控,激发高职院校全员学习的创新活力,将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改革的动力,以学分制改革为具体的导向,制定合适的学生奖惩制度,保障学分制度能够顺利实行,打造校园内部的创新学习气氛[11]。学分制改革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应当避免闭门造车行为带来思想上的固步自封,高职院校的学分制改革可以借鉴和参考高校的学分制改革成功经验,为自身的学分制改革提供参考,设计合适的学分制改革制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丰富学分制改革形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打好学分制改革的基础。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之间在教育资源和教育传统上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学分制改革过程当中,必须要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作为参考标准,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学分制改革措施,提高改革的可操作性。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以派遣部分教师展开关于学分制创新改革的调查研究工作,对创新学分的项目进行科学设置,将高职院校内部的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和解释,还应当明确的是,高职院校的学分制改革应当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解决在改革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提升高职院校在学分制改革当中的执行力度。
(二)创新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的学分制还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打造具有创新特点的专业课程体系,把专业教育和学分制改革相互融合,将学分制改革的精神和中心思想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去,体现对教学体系的创新设置,在不同的专业当中,应当设置有针对性的创业技能训练平台,增加交叉课程的开展,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还应当扩大视野和格局,开发新兴专业领域内的课程,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创新为驱动,将项目作为引导,建立健全完善的课程体系设置,提高教师和教职工对综合课程的重视,加速资源开发,为学生打造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通过以上方式进行学分制改革,能够突破以往的单一学科思维,让学生真正受益于学分制改革,建立创新学习意识。站在学校的角度,应当加速跨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保障学生能够选择自身的优势学科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习的综合性,为学分制改革奠定知识基础。除此之外,在学分制改革的过程当中,应当将创新教学体系渗透在每个专业每个院系当中,对学生展开基础培训和专业培训,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展开创新培训,提高课程的有效性,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升专业学习能力。
(三)改革课程内容与课程组织形式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应当加速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形式的改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阐述这一问题:首先,在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抱着与时俱进的态度,层层递进地调和高职院校各个专业领域的教育层次和教育结构,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应当体现出不同专业的不同特色,在框架之内填充内容,有目的地让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化的课程框架。在课程结构组织上,应当做到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分清主次;其次,学分制改革应当厘清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自由发展。高职院校专业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所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比重、内容各不相同,学分制改革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色,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合理确定理论和实践的比例,这样才能够体现出专业教育对于社会需求的满足,用科学的眼光和精神对教学方式进行考量。当然,这一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并且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最后,在学分制改革的过程当中,应当对学分设置进行科学的比例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获得学分作为主要的学习目标,为学生选修课和必修课的选择提供参考和建议,在发挥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主动权的同时,也能够使学分制改革在合理的约束和框架之内进行,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更高的学分,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大体平衡。不应当片面地增加某一专业的学分比例,导致学生学习过于偏颇,这反而是另一种不公平的体现。除此之外,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可以适当地增加公共课的比重,在公共课和专业课之间形成资源优势互动。公共课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知识面,由于公共课具有综合性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学习起到协调作用。高职院校的学分制改革应当体现出职业院校的自身特色,为社会输出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必须要将人文塑造和专业塑造并重,共同纳入到学分制改革的麾下才能够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因此,学分制改革必须要实现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合理配置,才能够真正达到改革的最终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学分制改革涉及到多個方面的影响因素,展现出了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内在需求。在未来,高职院校应当坚持学分制改革的原则,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创新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与课程组织形式,让学分制改革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乃至整个教育领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等菊.高职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的行动研究——以G校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19(4):7-12.
[2]李厥瑾,张崇武,郭隆健.高职院校试行学分制改革的探索——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20(6):111-112.
[3]戴浩,伍杰明,林广国,等.高职院校特色学分制改革设计与课程体系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50-54.
[4]闻玉辉.我国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内涵及必要性分析[J].活力,2019(20):249.
[5]王燕.“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5(3):42-44.
[6]田萍.警察类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之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4(5):125-128.
[7]张燕.基于完全学分制的高职院校教学运行改革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10):23+52.
[8]聂志宇.新时代学分制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新模式研究——以H学院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57-58+65.
[9]刘凯.学分制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研究与实践[J].学周刊,2019(26):6.
[10]赵清艳,李微波.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239-240.
[11]曹洋.高职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教学综合改革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1):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