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极化研究

2022-01-06赵斌斌

科技和产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极化

赵斌斌

(安徽建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合肥 230601)

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源于美国,自硅谷战略性新兴产业给美国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全世界都开始注重这一领域的发展。中国从90年代开始,各个省份相继建立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性,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的重大的发展机遇。面对新一轮产业调整,安徽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引导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但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就会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会不断地为自己提供有利条件,使自己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由此产生的一种集聚效应,使发达的地区越发达,落后地区越落后,这与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说法是一致的,在产业发展中称之为“极化效应”。我们能清晰地看出极化效应的优点和缺点,极化效应的形成会快速地使本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能够集聚周围环境的有利因素为自己服务,使自身得到较快的突破,形成了地理上的极化,获得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形成又会正向反馈极化效应,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发展,如此导致一种“强者越强”的现象;但同时它会和周围地区的差距不断的拉大,周围地区把有利的条件提供给发达地区,由于发达地区的吸虹效应,会导致大量优质资源流入。反之,落后地区的资源就会流失,如此循环往复,导致自己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从而形成一种“弱者越弱”的情况。本文将根据极化效用研究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均衡问题,并深入探讨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极化效应在时间上的表现趋势以及在空间上的发展方向,这对安徽省以及各城市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以及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年鉴,通过对区域间的极化效应的研究希望说明以下问题:①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否存在极化效应?②基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后期安徽省该如何统筹协调各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 极化效应的测量方法

极化效应是区域强弱极端集聚的现象,它是产业在区域不均衡发展的一种现象。20世纪90年代不少学者开始对空间极化量化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有Esterban提出Esterban-Ray指数模型[1]。在此基础上Wolfson改进了Esterban-Ray指数模型[2]。随后国内学者Tsui和Wang利用Wolfson指数的基础上,重新推导出一组新的极化测度指数,称为TW指数[3],其计算公式为

(1)

式中:xi为被测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综合指标;n为被测量安徽省城市数量;m为中位数;qi为第i个城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数量,在不是一般性的情况下,r=0.5,θ=0.1。在这里TW指数数值大小表示为实力较强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强类组与实力较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弱类组之间的差距。根据研究目标本文进一步计算产业集中度,产业集中度刻画的是某一产业在这一行业的支配能力以及在市场上的地位,其计算公式为

(2)

在本文中CRn表示前n个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集中度;Xi表示所有地区中第i个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n为地区的数量;N为被测量的安徽省城市数量,n的取值根据计算的需要进行确定。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以及安徽省科技年鉴近7年的数据。为了简化统计数据的过程,按照本文的需要,主要统计的指标包括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数量、产业增加值、产业总产值、R&D人员投入以及R&D经费投入5个指标。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安徽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故研究对象的样本主要是安徽省16个城市,按照安徽省统计年鉴的顺序进行选取。为了更加准确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评估,本文构建一个能够系统反映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弱水平的变量Xi,故进一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计算,其结果见表1。

首先进行Bartett检验,并计算KMO统计量。当KMO统计量越接近于1,说明越适合做主成分分析,表1可以清楚看出KMO均大于0.65,表明样本比较适合做主成分分析。同时在研究各年度所提取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均超过了95%,这足以表明在提取的第一主成分可以代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和产出各项指标的分析结果。

表1 2013—2019年主成分分析检验统计结果

2 实证研究

2.1 战略性新兴空间极化总体趋势

为了能够清楚地描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极化趋势,利用式(1)对安徽省2013—2019年的空间极化程度进行计算,并描绘出极化度趋势图(图1),从而进一步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极化进行分析。

图1 2013—2019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 产业强弱极化趋势

从图1中可以清楚得出:①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07—2013年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一直上升或者一直下降的趋势,而是明显地交替上升下降的现象。2013—2014年TW指数有所上升,2014—2015年强弱极化程度开始下降,2015—2016年强弱极化程度又明显加强,2016—2017年又出现明显的下降的趋势,2017—2018年,强弱极化程度基本处在一个不变的状态中,没有明显的变化,2018—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TW指数继续下降,并在2019年达到最低值。②从整个折线图来看,整体上,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极化趋势是下降的,2014年达到最高的,在2019年达到最低的,并没有表现出“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这与安徽省近几年来经济的发展是相关的,区域内部由于禀赋差异,对于经济的反应有所不同,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极化程度在阶段性表现出变动。安徽在近几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注重整体的平衡性,未明显偏向发展某个地区,通过图1仍能发现在强弱极化程度在不断降低,但整个安徽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TW指数即强弱极化程度仍然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这对于安徽省在后期的发展是不利的。

2.2 战略性新兴产业极化速率

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极化度的变化趋势处在上升和下降不断交替中,并不是均匀的变化中,这就说明极化度的变化速度随时间的推移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根据图1得到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区域综合指数极化度的增速变化图。

图2显示了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区域极化度的速度变化情况,整个趋势图呈现交替式上升下降特征,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这种交替性的特征也逐渐平稳,其变化的速率越来越趋向于0。这种先动荡后平稳的变化趋势表明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区域上的发展逐步稳定,未出现不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区域协调发展上的两极分化情况,而是进入了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时期,随着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空间极化趋势将会慢慢平稳下来,这将有利于欠发达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图2 2013—2019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 空间极化速度趋势

2.3 合芜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度

为了能更好地说明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区域上的分布,引用产业集中度的概念,产业集中度能够显示它在市场中的地位和支配能力。通过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地理上的集中情况的研究,将对于研究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极化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这对于安徽省在后期怎么在地理上分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合肥、芜湖、蚌埠是近几年安徽省大力发展的自主创新实验区,并且三地均有自由贸易试验区。根据式(2)得到表2。

表2 2013—2019年安徽省合芜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度

表2显示了安徽省合芜蚌创新自主实验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在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它刻画了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合芜蚌地区的集中程度,在2013—2019年合芜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安徽省都在0.55以上,这就说明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半以上集中在合芜蚌地区。但同时在图中也发现,在2013—2019年的7年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合芜蚌地区的集中程度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动而产生比较大的变动,除了2017年的集中度达到0.677,其他年份都维持在0.6左右,这说明安徽省在发展合芜蚌创新自我实验区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其他的区域,并未使合芜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地区产生两极分化,这验证了图1和图2,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强弱极化水平不断下降,空间极化速度趋于平稳,极化效应得到控制,各个地区正在协调发展,资源配置不断在优化。安徽不断在改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区域间的马太效应,但由于区域间的经济条件、设施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程度不一样,区域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3 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空间极化程度在不断地缩小,各市正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合自己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各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安徽省希望通过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发展带动整个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随时间的推移,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极化速度不断在趋于平稳,这不仅对于合芜蚌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三地的发展也势必辐射其他地区,对于安徽省其他地区的发展也是一个契机。合芜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未导致极化效应的扩大,反而使极化效应得到缩小,使各地区得到了均衡发展。但各地的差异仍然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安徽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全面展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市的发展中应该根据不同极化特征建立有效的区域发展模式,要使得自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自己的特点,能够带动自己地区经济发展。

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带来极化效应,这种效应能够迅速集聚资源,带动自己产业链的发展,但同时会削弱周围环境的发展条件。极化效应有利有弊,需要的是将优点尽可能地放大,缺点尽可能地缩小,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所以在极化效应形成的阶段,不同城市应建立有效的资源集聚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形成在极化效应下的资源分配的帕累托最优。

3)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区域上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受到资源环境的影响,临近地区会彼此争夺资源,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成本,所以建议各城市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渠道,加强城市间的合作,为各自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这样不仅能够节约资本,也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为城市间的协调发展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极化
认知能力、技术进步与就业极化
极化雷达导引头干扰技术研究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非理想极化敏感阵列测向性能分析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