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颗小葡萄 “金色”大产业
—— 记青岛莱西市七岌无核葡萄专业合作社
2022-01-06翟秀纲王海霞孙超超
文/翟秀纲 王海霞 孙超超
10月下旬,青岛莱西市七岌无核葡萄专业合作社的避雨葡萄大棚一派繁忙,农户们正忙着采摘葡萄,理事长姜训表示,目前正值葡萄上市之际,成员们需要抓住黄金期卖上好价钱,每亩葡萄大约可收入3万元以上。据了解,七岌村原来是一个穷村,20世纪初开始种葡萄,2008年抱团成立合作社,从此走上了发展葡萄产业提高收入的道路。
曲折中坚守葡萄产业
1996年,在外经商的姜训回到七岌村探望父母,看到家乡父老仍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毅然回到家乡。1998年,姜训被推选为村主任,2001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带着村“两委”班子多次外出考察,希望能找到一个产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最终确定了种植克瑞森无核葡萄,该品种在管理得当的基础上可连续生长20多年。
2008年2月,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带动下,莱西市七岌无核葡萄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统一种植克瑞森无核葡萄品种,由农户分散种植,实行统一销售。克瑞森无核葡萄品种是葡萄类在大田生长中的最晚熟品种,市场上其他各类葡萄下架之后,正迎来它的成熟期,恒温保存时间可达6个月以上,长途运输不掉粒,在当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空白。据理事长姜训介绍,客商来了之后和合作社取得联系,再由合作社根据掌握的情况牵头确定采购哪户农户的葡萄。2012年,合作社还注册了“院上七岌”葡萄商标,产品供不应求,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13年。
后来,随着葡萄产业的红火发展,有些农户为了多挣钱打破合作社的规定,任意扩大亩产导致葡萄糖度下降、质量急剧下滑,七岌葡萄市场评价逐渐降低,客商不来,出口更是无望。2013年之后,合作社葡萄产业出现波动,到2015年,有些农户因葡萄卖不出去,直接将500亩葡萄树连根刨了,改种其他作物。合作社无法统一农户思想实行标准化种植,质量无法保证,销售陷入困境,便不再实行统一销售。这件事也让姜训意识到,提高葡萄种植技术、生产高品质葡萄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2018年起,合作社开始进行技术升级和试验示范,以七岌村集体土地、流转农户土地等筹建克瑞森无核葡萄避雨设施产业园区。同时,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章程、财务管理制度、成员代表大会等,筑牢规范发展根基。恰逢2019年,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将七岌村与东老庄、西老庄、荆家庄3个村合并为七岌新村,新村党委下设产业党支部、社会治理党支部、人居环境党支部、文明实践党支部4个专业性党支部,姜训任产业党支部书记,继续开展技术升级发展葡萄产业之路。
实践中坚定技术提升
据理事长姜训介绍,克瑞森无核葡萄是美国品种,栽培技术要在莱西市落地生根,必须适应莱西当地水土环境。无核葡萄在生长时期应避免雨淋,露天栽种问题太多,需要建设避雨设施大棚,土质和水文条件也要相配合。考虑到这些,姜训决定自己先实践探索,他租了村集体的两亩葡萄地,针对性地做开发性试验,形成了三类自主研发的无核葡萄大棚设施技术和用水技术。
一是避雨葡萄棚设施技术。姜训发现江苏等地的葡萄棚骨架强度不够,塑料老化很快,在生产中经不住风雨,甚至每年就得更换。他就下决心自己配料,找到自己曾经做过塑料加工业务的企业,要求按照自己琢磨的塑料配方生产塑料大棚膜,提高葡萄棚的骨架强度和镀锌层厚度,他还根据自己多年摸索的经验,要求铁管供应商必须按国标供货,对水泥杆、压簧、电焊技术等质量的要求都很高,然后再到葡萄园做试验。从 2013 年到2020年,避雨设施骨架和薄膜改进了6次, 终于找到了最佳方案。如今,七岌无核葡萄园设施完全自主开发,冬天葡萄树不用土埋,减少劳动力投入,又能防大雪、大风;春天可防倒春寒;夏天防雨、防冰雹,减少打药次数;秋天防霜降,使葡萄树延长生长期,提高了无核葡萄的质量。七岌合作社自创的葡萄棚避雨设施骨架能用20年以上,大棚膜可以使用6年,使用寿命最长可达8年。
二是园内用水技术。每垄葡萄树的垄头都安放一个大水龙头,与滴灌的小水管配套,大水浇灌两垄中间的条状地,让葡萄树苗在冬天能浇上防冻水,开春时再灌2~3次大水。这还有利于条状地上的草不断生长,方便小型机械进入后还田,草就成了无核葡萄树的有机肥料。
三是坪塘水的暖土技术。无核葡萄树过冬,深层土壤温度太低,就会影响来年无核葡萄树的长势。七岌村向市水利局申请了葡萄园内修建坪塘水利项目,在无核葡萄园中间坪塘存水,不仅可提升无核葡萄园内的土壤温度,还能用坪塘的温水浇灌无核葡萄树,温水比冷水更有利于无核葡萄树的健康生长。
为总结推广七岌村避雨葡萄先进经验,莱西市农技中心实施了“3个1”的农技推广模式,即“1个技术专家团队+1个农技推广服务小组+1处基地”,推广七岌避雨葡萄成功经验,实现了1+1+1>3的聚变效应。姜训表示,因地制宜地采用避雨栽培措施能明显减轻降水对葡萄的影响,是一项有显著经济价值的葡萄防灾方法。
同时,2018—2020年,合作社在村产业党支部的领导下流转300亩地建设避雨设施无核葡萄产业园做示范,七岌新村村民在分散地块也建起了无核葡萄大棚,全村无核葡萄大棚达1200余亩,提高了村集体、村民和合作社的经济收入。
发展中坚持守正创新
在无核葡萄设施技术达到标准化之后,无核葡萄栽培和管理的各环节也必须实现统一标准。合作社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土地虽然集中了,销售统一不了,小农户各自耕作管理无法达到一致化、标准化,不仅达不到成批量销售和出口的技术标准,还会导致无序扩大产量品质下降。因此,合作社确定了种植高品质无核葡萄,走深加工、出口的道路。
一是签约丰诺农化公司,借力提升葡萄标准化生产。姜训表示,实施标准化生产,找到能够支持高品质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出口的技术管理者是关键。为此,合作社与青岛丰诺农化有限公司签约合作,以购买该公司的肥料农药,换取由其全程托管的标准化技术指导与管理。
据悉,丰诺农化公司派出技术员常驻,全过程跟踪指导300亩无核葡萄园的栽培技术。技术管理成套化标准化之后,就进一步确定员工劳动规则、工作程序,实现科学化的工序管理。例如,无核葡萄株的掐尖工序,上下两层掐尖,原采取一个人同时掐,后来发现按照用时统计,上层与下层分别由两个人执行要远远优于一个人,就把工序改过来了。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无核葡萄园内的长工和短工统统按照标准化程序操作,彻底解决了小农户种植标准无法统一的问题。此外,姜训还在无核葡萄产业园区的种植模式上设置了机械耕作通道,帮助进行机械施肥、打药、秸秆还田等,节省劳动力投入,提高耕作效率。改善种植灌溉条件,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利用智能化管理等现代科技。
二是申请地理标志商标,走品牌化发展道路。2012年,合作社就注册了“院上七岌”商标。如今,合作社生产的精品克瑞森无核葡萄,由于颗粒大,甜度高、耐储存、耐运输,很适合加工出口,出口价格可提升到20元一斤左右。为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自2019年开始,七岌就着手开始申请无核葡萄地理标志,同时,莱西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支持七岌申请中国驰名商标,市农业农村局支持其建设3000吨的恒温库项目,为出口贸易做好准备。
如今的七岌新村,阡陌交通、屋舍俨然,葡萄大棚成方连片、星罗棋布,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就是一行行、一片片的葡萄树,有理由相信,合作社和成员们将把葡萄产业发展成走上致富路的“金色”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