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全囊变型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2-01-06陈菁华刘可夫盛二燕彭卫军

肿瘤影像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囊性肠管小肠

陈菁华,刘可夫,盛二燕,黄 健,彭卫军

1. 太仓市中医医院放射科,江苏 苏州 215400;

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放射科,江苏 苏州 215008;

3.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中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最常发生于胃和小肠[1],是典型的实性肿瘤,偶尔会发现微小的囊性改变,完全囊变型GIST非常罕见[2-3],目前国内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完全囊变型GIST极容易误诊为腹盆腔其他囊性肿瘤或脓肿等,从而延误治疗。本研究收集3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完全囊变型GIST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完全囊变型GI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1 资料和方法

回顾并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完全囊性GIST患者2例及2020年5月太仓市中医医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完全囊性GIST患者1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3例患者术前均行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例加做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55、66、74岁。3例均为无诱因上腹部不适或体检偶然发现腹盆腔占位性病变。3例患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均在正常范围,其中1例患者糖类抗原125升高至98.17 U/mL(正常为0~35 U/mL)。CT检查均采用全腹部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开始连续扫描至耻骨联合水平,MRI检查行T1加权成像(T1-weighed 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ed imaging,T2WI)平扫,并在T1WI基础上行动态增强扫描。

2 结 果

病例1入院后行CT检查,结果显示,盆腔见一大小约13.1 cm×9.1 cm×10.0 cm外生性膨胀性生长的囊性肿块,囊壁较薄约3 mm,边缘见钙化点,病灶外缘边界光整,周围结构受推压移位,平均CT值约22 HU,其内伴有散在条片样稍高密度,考虑为伴有少许出血。增强CT示病灶外缘呈轻中度均匀强化,其内未见明显强化,可见血供来自临近回肠肠系膜血管(图1A),病灶与回肠分界不清(图1B)。病灶右侧肠系膜扭转呈“漩涡”样改变,近段小肠扩张积液,见多发阶梯状宽大气液平(图1C)。手术所见(图1D):距离回盲瓣约60 cm处见一大小约14 cm×8 cm小肠肿瘤伴肠扭转,近端小肠扩张,血供良好。病理学检查结果:(小肠)GIST,大部分肿瘤伴出血囊性变,最大直径13 cm,核分裂象<5个/50 HPF,两切缘未见肿瘤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CD117(+,图1E),DOG1(+),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S100(-),Desmin(-),Ki-67增殖指数约5%。

图1 病例1(患者,男性,55岁,小肠GIST)影像图、手术图及病理学表现

病例2入院后行CT检查,结果显示,腹腔左侧见一大小约8.5 cm×8.5 cm×3.5 cm膨胀性生长的囊性占位性病变(图2A),囊壁厚度均匀约4 mm,平均CT值约20 HU,周围胰腺等组织受推移,病灶外缘边界清楚,内侧与小肠肠管分界不清。增强检查示病灶仅囊壁呈轻度强化,其内未成分见明显强化(图2B)。MRI示:病灶表现为T1WI低信号(图2C),T2WI病灶外缘呈低信号,其内呈稍高信号(图2D),增强检查仅见囊壁呈中度均匀强化(图2E)。病理学检查结果:腹腔GIST,伴大片梗死、出血,核分裂象<5个/50 HP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DOG1(+),CD34(+),SMA(+),Desmin(-),S100(-)。

图2 病例2(患者,女性,74岁,腹腔GIST)影像图

病例3入院后行CT检查,结果显示,腹腔见一大小约21.0 cm×20.0 cm×18.0 cm密度均匀囊性占位性病变,边缘见小钙化灶,病灶与临近肠壁分界不清,周围结构明显受推压移位,增强检查仅见囊壁呈轻度均匀强化(图3A、3B)。病理学检查结果:(小肠)GIST,核分裂象<5个/50 HP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DOG1(+),CD34(-),SMA(+),Desmin(-),S100(-)。

图3 病例3(患者,男性,66岁,小肠GIST)影像图

3 讨 论

GIST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原发肿瘤,占胃肠道原发肿瘤的1%~2%[4]。近年来,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等的不断发展,研究[5-6]已证实GIST起源于胃肠道壁的Cajal间质细胞,而不包括典型的平滑肌瘤、神经源性肿瘤。GIST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从无症状到腹痛、可触及的肿块、出血、肠梗阻和穿孔不等[5]。本组报道的3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或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不适,肿瘤指标正常或轻度升高,与文献报道相符。

目前关于囊性GIST的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研究报道极少,国外有文献[2]对比了囊性GIST和实性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发现除了有丝分裂指数和生物学参数两个指标外,两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好发部位、细胞类型和辅助性伊马替尼治疗效果方面均无差异。多数囊性GIST有丝分裂象<5个/50 HPF,中位数为1个/50 HPF,而实性GIST有丝分裂象大多>10个/50 HPF,实性GIST相对于囊性GIST更容易表现出恶性生物学行为。本研究3例囊性GIST患者有丝分裂象均<5个/50 HPF,与文献[2]报道一致。

目前GIST主要依靠免疫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确诊,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主要表现为CD117和/或CD34阳性,阳性率分别可达到100%和70%~80%,与CD117相比,CD34对诊断的帮助不大[7],另一种敏感的生物标志物DOG1在95%的病例中呈阳性[5]。本组3例患者CD117、DOG1均为阳性,其中2例CD34阳性,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GIST广泛囊变的原因知之甚少,我们推测可能由于肿瘤与胃肠道之间具有小面积附着,加上外生生长的模式,限制了肿瘤的血液供应,逐渐加重了血管阻塞及导致血管生成障碍,进而出现充血、出血、变性及液化坏死,最终明显囊性变[2,8]。另外本研究1例患者出现了小肠扭转继发肠梗阻改变,Baheti等[9]学者提到少数囊性GIST患者可以出现肠梗阻甚至肠扭转(1/41)并发症,可能与GIST起源于肌间神经丛中的肠起搏细胞有关。

由于GIST患者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对于GIST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0]。GIST通常表现为规则、柔软、实性肿块,5 cm以上的GIST中央区可以发生囊变,很少整个肿块完全囊变,关于完全囊性变的GIST影像学表现报道极少。囊变型GIST其主要结构包括囊性组织和假包膜,很少侵犯周围器官,没有明显的分隔或壁结节[11-12],增强CT检查显示肿块呈周边强化,仅囊壁强化[13]。GIST可呈腔内生长,也可沿着腔外生长,通常以腔外型生长者多见。腔外型GIST沿着腹腔肠管间隙向腔外生长,由于肠管的可压缩性,且腹腔的潜在间隙很大,因此腔外型GIST患者发现病变时往往肿瘤体积较大[14]。本组3例患者中,均表现为腔外生长的巨大囊性肿块,其内无分隔或壁结节,增强CT表现为仅周边囊壁强化,周围器官未见受累改变,与文献报道相符。

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本研究3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现将完全囊变型GIST的影像特点总结如下。① CT特点:平扫通常表现为外生性膨胀性生长的腹盆腔巨大囊性肿块,病灶与肠管关系密切,病灶外缘光整清晰,其内无明显分隔或者壁结节,病灶的外缘厚度较薄(<0.5 cm)且均匀一致,可伴有边缘小钙化结节,增强检查部分病灶可以看到血供来自临近肠道血管,仅囊壁见轻中度均匀强化。② MRI特点:T1WI呈较均匀低信号,T2WI外缘呈稍低信号,其内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仅囊壁呈均匀强化,其内无强化,未见分隔和强化壁结节信号。病灶与肠管分界不清,邻近组织受推压移位,无区域淋巴结和远端器官的转移,少数可伴有小肠扭转继发肠梗阻改变。由此可见,完全囊变型GIS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完全囊变型GIST术前极易误诊,通过病灶发生的部位、生长模式、与胃肠道以及血管的关系,主要需要与腹盆腔其他囊性占位性病变作鉴别[15-17]。① 原发性网膜囊肿,肠系膜囊肿或淋巴管瘤:病灶与肠管不相通,其分布与肠系膜关系密切,囊内可见分隔,压迫肠管向两侧移位[18];②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一般局限于阑尾,囊内分隔较多见,囊壁可见颗粒状或弧线状钙化影,周围脂肪间隙清晰,无网膜包裹[19];③ 囊性畸胎瘤:多见于年轻人,囊壁较厚,囊内密度不均匀,可见牙齿、钙化及脂肪或脂-液平面,囊内可见壁结节,增强检查囊壁和壁结节明显强化[20]。此外女性患者还要考虑子宫附件来源的卵巢囊肿、囊腺瘤或实性肿瘤广泛囊变,根据正常的卵巢结构未见显示,病变位置偏下,腹腔内肠管压迫向上移位,与子宫关系密切,通过CT及MRI增强检查有助于鉴别。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首先,样本量不足,今后将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探讨;其次,国内外关于完全囊性GIST的文献介绍较少,关于完全囊性GISI的病因、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特征需要更多文献进一步证实;此外,未对这些患者进行后续随访影像学复查,今后收集病例时将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腹盆腔巨大外生性膨胀性生长的囊性肿块伴边缘钙化点,肿块与肠管关系密切,周围结构未见受累,CT及MRI增强检查可见部分病灶血供来自临近肠管壁,可能为完全囊变型GIST较具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当我们在腹盆腔发现不明来源的巨大囊性肿瘤时,要考虑到GIST的可能,同时要注意周围有无肠扭转、肠梗阻等并发症。

猜你喜欢

囊性肠管小肠
什么是囊性纤维化
床旁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法留置鼻空肠管在ICU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胎儿胎粪性肠梗阻合并肠套叠肠闭锁及肠扭转坏死致多处穿孔1例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肾脏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与囊性肾癌的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探讨
一根小肠一头猪
误吞了枣核咋办?协和医生都慌了!
肥美汆小肠
双气囊小肠镜:对肠道进行无死角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