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i3 C2 MXene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①

2022-01-06李江鹏张晓萍

矿冶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层状电流密度充放电

李江鹏,张晓萍,伍 凌

(苏州大学 钢铁学院,江苏 苏州215000)

MXene是二维(2D)过渡金属碳/氮化物,具有与石墨烯相似的层状结构以及金属化合物的特性。当MXene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由于其独特的2D层状结构和良好的电子/离子电导率,相对于其他负极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1-4]。目前,MXene及其复合材料在锂/钠/钾离子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柔性传感器、电催化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实用价值[5]。然而,不同领域对MXene结构特征要求也有所不同,MXene组成、结构和形貌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6]。在MXene系列材料中,Ti3C2作为典型代表受到广泛关注。制备Ti3C2MXene的方法主要有氢氟酸刻蚀法和氢氟酸替代物(如LiF+HCl)刻蚀法[7],其中氢氟酸替代物刻蚀法相对环保,但却存在反应时间长和制备流程复杂等缺点;相比而言,氢氟酸刻蚀法效果好、效率高,所制备的MXene层间距大,具有良好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

MXene性能好坏对进一步制备MXene基复合材料至关重要,因此,探索拥有良好层状结构和优异电化学性能的MXene制备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Ti3C2为研究对象,采用氢氟酸刻蚀法制备多层MXene,研究了刻蚀温度和刻蚀时间对Ti3C2MXene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最终获得制备层状Ti3C2的适宜合成条件,获得了电化学性能良好的Ti3C2负极材料。

1 实 验

1.1 材料的制备

采用氢氟酸(江苏永华化学公司产)刻蚀法制备Ti3C2:将25 mL氢氟酸(质量分数40%)倒入聚四氟乙烯烧杯中,然后缓慢加入2 g Ti3AlC2前驱体粉末(吉林11科技公司产),在不同温度(25~100℃)下恒温磁力搅拌一定时间(8~30 h),最后用去离子水和乙醇交替洗涤并抽滤多次,直至上清液pH>6。将所得产物置入真空干燥箱中60℃干燥后即得产物Ti3C2MXene。

1.2 材料表征

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材料的物相和结构进行分析,采用SU50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形貌。

1.3 电化学性能测试

按质量比8∶1∶1称取Ti3C2样品、乙炔黑和PVDF并混合均匀,滴加N⁃甲基吡咯烷酮(NMP),研磨混合物形成均匀浆料,将浆料涂覆于铜箔上,然后在80℃真空干燥12 h,再冲切成直径14 mm的圆片作为工作电极。采用锂片作为对电极,隔膜为Celgard2400微孔聚丙烯膜,电解液为1 mol/L的LiPF6(其中EC/DMC/DEC=1/1/1,体积比),在充满氩气气氛的手套箱中组装成CR2025型扣式电池。将组装好的电池静置24 h后,用Neware电池测试系统在25℃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电流密度0.1~5 A/g,截止电压0.01~3.0 V。

2 实验结果及讨论

图1 为不同刻蚀温度下反应24 h制备的Ti3C2样品XRD图谱。由图1可知,刻蚀温度25℃和80℃所得Ti3C2的XRD图谱基本一致,25℃所得样品在(002)面衍射峰的2θ值为9.06°,80℃所得样品在(002)面衍射峰的2θ值8.62°,角度向左偏移0.42°;2θ≈60°的(110)面特征峰仍然存在,说明得到的Ti3C2样品仍为多层层状结构。90℃和100℃下制备样品的XRD图谱发生更明显变化,(002)面衍射峰向左偏移至8.06°,说明随着刻蚀温度升高,所得样品晶面间距增大,其峰形变得更加尖锐。90℃时,2θ≈60°时的(110)面特征峰基本消失,说明所得Ti3C2产物已经失去多层结构特征;此外,在24.8°和26.3°出现2个新的衍射峰,说明存在单层Ti3C2[8]。90℃和100℃下制备的样品XRD图谱基本一致,说明在这2个温度下制备的样品差别不大。

图1 不同刻蚀温度下制备的Ti3C2样品XRD图谱

图2 为不同刻蚀温度下制备的Ti3C2样品SEM图。由图2可知,25℃制备的样品呈现出典型的手风琴状多层Ti3C2,层间分明且层间距较大,片层表面光滑。80℃制备的样品部分多层Ti3C2上呈现孔洞,且多层颗粒尺寸大大减小,颗粒细化严重,这是氢氟酸侵蚀过度所致。90℃和100℃制备的样品形貌相近,未见明显多层形貌,均由一片片长宽1~2 μm的薄片堆叠在一起,说明在90℃以上合成的是单层Ti3C2薄片,这与XRD结果一致。

图2 不同刻蚀温度下制得的Ti3C2样品SEM图

图3 为室温(25℃)下刻蚀不同时间制备的Ti3C2样品XRD图谱,其中反应物Ti3AlC2的标准卡片为PDF#52⁃0875。从图3可以看出,反应8 h所得产物XRD图谱与Ti3AlC2差别不大,各衍射峰位置没有变化,Ti3AlC2晶型未发生明显改变,说明氢氟酸与Ti3AlC2反应比较缓慢。随着反应时间增加,Ti3AlC2的(002)和(004)衍射峰明显变宽并向小角度偏移,说明材料结晶度下降,晶面间距增加,而且当反应时间18 h时,Ti3AlC2的最强衍射峰(104)已经消失,说明铝层已被刻蚀掉,与文献[9]报道一致。反应时间24 h所得样品各个衍射峰相较于反应时间18 h的衍射峰更尖锐,且(002)衍射峰更高,说明反应24 h后材料层间距最大,这更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嵌。反应时间30 h所得样品各衍射峰相较于24 h的衍射峰更低,不够尖锐,说明刻蚀时间过长,氢氟酸破坏了材料的部分晶体结构,材料结晶度明显下降。

图3 室温下刻蚀不同时间制备的Ti3C2样品XRD图谱

图4 为室温(25℃)下刻蚀不同时间所得样品的SEM图。由图4可知,刻蚀8 h所得样品呈不规则形状,分布杂乱,大小不一,部分块体有分层,但分层不明显,结合其XRD图,说明反应时间不够,刻蚀效果不显著。刻蚀18 h制备的样品能够明显看到层状出现,但仍有较多块状颗粒未被刻蚀,说明刻蚀18 h仍然不够。刻蚀24 h所得样品层间清晰分明,层间距较大,其形貌类似于手风琴状,是典型的多层Ti3C2形貌,说明刻蚀24 h即能得到多层Ti3C2,与XRD分析结果相符。此外,刻蚀30 h所得样品颗粒大小不一,多层结构周围有许多较小的颗粒,这是刻蚀时间过长导致部分结构破坏,与XRD分析结果相符。

图4 室温下刻蚀不同时间所得Ti3C2样品SEM图

图5 为不同温度下刻蚀24 h所得Ti3C2样品在0.1~5 A/g电流密度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和倍率循环曲线。由图5可知,刻蚀温度80℃样品在0.1、0.2、0.5、1、2和5 A/g电流密度下分别拥有306.9、59.4、42.1、30.9、22.9和15.0 mAh/g的放电比容量,当电流密度重新回到0.1 A/g时,容量恢复到69.3 mAh/g。随着反应温度升高,所制备Ti3C2样品在0.1 A/g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比容量逐渐降低。结合XRD和SEM分析结果可知,多层结构样品拥有更高的比容量,而90℃和100℃下合成的薄片Ti3C2储锂性能相对较差。25℃制备的样品倍率性能更好,同样在5 A/g电流密度下,刻蚀温度25℃时制备的样品拥有39.1 mAh/g的放电比容量,90℃样品次之(29.6 mAh/g),而100℃样品仅8.5 mAh/g。

图5 不同刻蚀温度下制备样品在0.1~5 A/g电流密度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和倍率循环曲线

图6 为室温下刻蚀不同时间所得样品在0.1~5 A/g电流密度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和倍率循环曲线。由图6可知,刻蚀时间8 h、18 h、24 h和30 h制备的样品在0.1 A/g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分别为289.2、377.9、846.3和451.6 mAh/g,随着刻蚀时间增加,样品在0.1 A/g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先增大后减小。刻蚀24 h所得样品在0.1、0.2、0.5、1、2和5 A/g电流密度下表现出846.3、171.4、124.1、95.5、79.5和39.1 mAh/g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当电流密度重新回到0.1 A/g时,材料放电比容量为200.2 mAh/g,说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刻蚀30 h所得样品在0.1、0.2、0.5、1、2和5 A/g电流密度下拥有451.6、114.4、63.5、35.8、14.3和2.6 mAh/g的放电比容量,远小于反应24 h样品在各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结合SEM和XRD分析结果,刻蚀时间8 h和18 h样品层状结构较少,因此嵌锂容量低。反应24 h所得样品拥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主要是其拥有更大的层间距,且层状结构更稳定。由图6(e)和图6(g)比较得出,随着电流密度增大,反应30 h制备的样品比24 h样品的放电比容量衰减更加迅速,前者在5 A/g的电流密度下几乎没有容量,这说明反应24 h所得样品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而反应30 h所得样品由于刻蚀时间过长,多层结构被破坏,其性能变差。

图6 室温下刻蚀不同时间所得样品在0.1~5 A/g电流密度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和倍率循环曲线

图7 为室温(25℃)下刻蚀24 h所得样品在0.1 A/g电流密度下的循环性能曲线。从图7可以看出,样品经过700次充放电循环,其库伦效率基本维持在100%,说明材料有良好的可逆性。在25℃下刻蚀24 h所得样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450.6 mAh/g,循环50次后降为139.9 mAh/g,其中首次放电比容量较高而后续循环容量降低,是因为首次放电在负极表面有SEI膜的生成,消耗了大量的锂离子,随着充放电循环进行,SEI膜逐渐稳定,不再多消耗锂离子,所以后续容量趋于稳定。该样品在700次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稳定在124.1 mAh/g,表明该样品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图7 室温(25℃)下刻蚀24 h所得样品在0.1 A/g电流密度下的循环性能曲线

3 结 论

1)采用氢氟酸刻蚀法成功制备了手风琴状多层Ti3C2MXene。

2)刻蚀温度和刻蚀时间对Ti3C2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室温下制备的Ti3C2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而刻蚀温度较高时将出现过度刻蚀,刻蚀温度90℃以上时获得的产物为单层Ti3C2薄片。刻蚀时间较短(<18 h)时样品中Al原子层不能被完全刻蚀,刻蚀时间过长(30 h)时样品则会出现过度刻蚀,部分层状结构被破坏。

3)制备Ti3C2的适宜刻蚀条件为:室温25℃下反应24 h,此条件下所得多层Ti3C2呈现典型的手风琴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拥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猜你喜欢

层状电流密度充放电
华北春季降水性层状云中冰相粒子形状分布
新能源汽车充电放电装置的开发与应用
V2G模式下电动汽车充放电效率的研究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新型铋系超导体有望加速层状功能材料开发
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及特性研究
回复与再结晶退火对新型HSn701黄铜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电化学刻蚀InP过程中电流密度对刻蚀深度的影响
防爆蓄电池机车智能充电硐室实践应用
电极生物膜法应用于污水脱氮环节的试验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