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曲阜纸坊村桑皮纸制作与传播研究

2022-01-05魏子婷

西部皮革 2021年22期
关键词:纸坊曲阜互联网+

魏子婷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25)

桑皮纸是我国古代造纸技艺的延续,具有“活着的造纸术”之称。千百年来时兴时衰,却从未断绝,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明清、民国时代,在齐鲁地区,桑皮纸由于纤维细长、耐拉耐磨、防虫蛀、价格比较便宜等优点而成为买卖契约、分家文书以及文书档案的载体。齐鲁地区的桑皮纸又以曲阜等地的桑皮纸比较有名,成为山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曲阜市王庄镇纸坊村位于城北5 公里处,相传明朝时,乔、郑两家由山西洪洞县同时迁入该村,将桑皮纸制作工艺也带了过来,曲阜《阙里志》记载:“纸坊在城北十里,居人造纸为业。”曲阜桑皮纸制作技艺有着千年的历史,至今依然传承。造纸成为当地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坚守着祖辈流传下来的祖业,用世代相传的制作工艺独树一帜地诠释着独特的原始韵味。如今村中20 多家制作桑皮纸的作坊集中在刚改造后的村南桑皮纸加工基地[1]。

1 曲阜纸坊村桑皮纸的制作

桑皮纸以桑树皮为原料,整个生产过程要经过72 道工序,主要工序有36 道,其制作步骤十分复杂,但制作桑皮纸的基本工序只有以下几道。其中第一道工序是浸泡桑皮纸(如图1 所示),匠人们将准备好的桑皮纸分成几堆,每一堆都用绳子捆扎好,捆好以后依次放到河里浸泡,浸泡的时间大约为四五周,匠人们十分重视这个步骤,这道工序对于后续桑皮纸的制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检验桑树皮是否泡好的依据是它是否泡透变软。等到桑树皮泡好以后就进入桑皮纸制作的下一道工序,把即将泡好的桑树皮放在一个空旷宽敞的场地上,将其铺平,匠人们用双脚对其进行踩踏,踩踏之后剥去外表棕色的皮,然后取出内层白色的桑树皮,将白色的桑树皮放在一堆存放。第三道工序就是将白色的桑树皮放在盛有熟石灰的水池里再次浸泡。接下来就是将泡好的桑树皮放到特制的锅里煮,大约煮四五个小时。桑树皮煮完之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将桑树皮放在一个筐子内,再次进行浸泡,冲去桑树皮中的杂质。等到这些工序全部完成之后,接下来匠人们会将桑树皮放在一个大的布袋子里,用重物进行撞击,使桑树皮的纤维分解。等到桑树皮的纤维分解之后,将其放到一个大盆里,用一个木棍反复敲打、反复撞击,把桑树皮打成糊状。待到桑树皮成为糊状之后,就到了最考验匠人们技术的步骤,即“捞纸”(如图2 所示)。“捞纸”是个技术活,纸的厚薄、均匀度和品相全靠长期经验的积累,想要捞出厚度均匀的纸张,需要经过无数次的锤炼。最后匠人们用扫把把捞出的桑皮纸扫在墙壁上(如图3 所示),让桑皮纸里面的水分迅速蒸发干燥,如此一来,一张桑皮纸就做好了(如图4 所示)。

图1 桑皮纸浸泡

图2 捞皮

图3 桑皮纸晾晒

图4 制作好的桑皮纸

桑皮纸的制作步骤十分繁杂,制作的过程也比较耗费体力。当地流传着一个民谣:“有女不嫁纸坊村,桑皮捞纸累断筋”,可见捞纸是个多么辛苦的行当。桑皮纸结实而有韧性,这一特性也决定了造纸的每道工序必须手工操作。泡桑皮、灰桑皮、化瓤、淘瓤、撞瓤、打涮、捞纸等主要工序都是在水里完成,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所以捞纸艺人难得有好身体,在作坊里,夏天闷热难熬,冬天冻得手生冻疮。桑皮纸在明清时期还比较流行,使用的频次也比较高,直至20 世纪中叶,很多书画家用的纸还是桑皮纸。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桑皮纸曾经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由于它失去了实用价值,桑皮纸逐渐退出了书画领域,很多书画大家已经不再使用桑皮纸,桑皮纸也不再是高档书画用纸。桑皮纸在书画领域的没落导致人们对桑皮纸的期望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桑皮纸也不再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这样的情况,制作桑皮纸的匠人们纷纷失业,大多匠人也都已经转业,不再从事桑皮纸的制作,由于桑皮纸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减少,收入也是十分微薄,匠人们的后代也都没有继承这门技艺的愿望,桑皮纸工艺的传承遇到了很大的障碍。

不过,虽然制作桑皮纸的匠人们纷纷转业,但是在曲阜纸坊村仍有一心制作桑皮纸的匠人们,他们一心钻研桑皮纸制作技术,改良桑皮纸的制作方式,发掘桑皮纸的更多用途。功夫不负有心人,纸坊村的匠人们迎来了他们的一线生机。桑皮纸起初主要用于木制品防腐,随着用途的不断外延,还可以加固农用工具。如今,经过技术改良,优质桑皮纸被广泛用于书画作品的创作以及字画的修复,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外国的游客前来参观,有些书画爱好者现场提笔泼墨试用纸张。但是,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手工艺品在市场上仍然不占优势,并且桑皮纸的知名度比较低,知晓桑皮纸的人很少,掌握桑皮纸制作工艺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项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地,保护桑皮纸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根据我们的走访以及调查研究,针对桑皮纸的传播提出以下想法。

2 曲阜纸坊村桑皮纸的传播

在阅读了关于桑皮纸的文献之后,对桑皮纸的历史以及制作工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后,便前往曲阜王庄镇纸坊村进行了实地考察。我们走访了几家手工作坊,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对桑皮纸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了手工艺人们对于桑皮纸传承的担忧与无奈。我们进入了作坊,实地观察了桑皮纸的制作工序,感叹于手工艺人的手艺之精湛。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参与了桑皮纸的制作、加工以及营销的全过程,研究了桑皮纸的产业链,对于桑皮纸的产销过程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此外,我们走访了桑皮纸制作的相关企业,就桑皮纸的销售现状、市场前景等方面采访了负责人,我们了解到桑皮纸的销售现状不容乐观,市场不够开阔,销售量不高。另外,我们采访了当地的消费者并且制作了调查问卷,询问了他们对于桑皮纸的看法和定位,大部分人认为桑皮纸是他们的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值得传承,但是对于桑皮纸的传承表达了一定的担忧。针对以上的相关调查和研究,在“互联网+”这个大背景下,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视频来传播桑皮纸[2]。

一方面,我们可以直接将桑皮纸的制作视频发布到网络上,让更多人看到桑皮纸的制作过程,吸引有兴趣的人士深入学习这一技艺。于是我们在征得手工艺人的同意后,拍摄了关于桑皮纸制作部分流程的相关视频,在对视频素材进行整理之后又进行了简单的加工,完成了宣传视频的制作。最后我们将这个宣传视频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发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桑皮纸,使桑皮纸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

另一方面,我们借鉴了新疆桑皮纸传播的经验,将桑皮纸与中国画结合起来。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桑皮纸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将中国画与桑皮纸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够产生艺术与技艺的碰撞,为传统技艺增添文艺气息。因此我们的想法是在互联网上发布征集中国画的视频,欢迎各界人士报名参与,参与者在桑皮纸上作画,最后将参与的作品进行汇总,举办一个绘画展览会,通过直播的形式将这个展览会在互联网上同步播放,使更多的人在网络上就可以参加这个展览会。在直播的同时,可以在网络上销售桑皮纸,将桑皮纸的传播与销售有机结合起来,使桑皮纸产业振兴起来,让桑皮纸制作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纸坊曲阜互联网+
浅析丽江“东巴纸坊”的品牌塑造策略
曲阜:“居家医康养”新模式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
纸坊隧道初始地应力场线性回归分析
纸坊
山东·曲阜·孔子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