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藤趣壶”看紫砂艺术的仿生技法和人文内涵

2022-01-05应良良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宜兴藤蔓紫砂

应良良

在紫砂艺术的历史上,对于紫砂的诞生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其一是紫砂在宋代的时候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尽管没有直接的实物出土证明,但是以紫砂泰斗、布衣壶宗顾景舟及其弟子为代表的宜兴艺人们认为,在宜兴丁蜀的陶瓷窑可以发现紫砂的蛛丝马迹。另一种,则是紫砂发端于明代正德年间,也是“供春壶”被认为是紫砂鼻祖,这是有直接的证据,同时也是被更为广泛的认可的。关于小书童龚春在金沙寺之中,根据千年银杏树树瘿形态仿生创作而成的“树瘿壶”记载来看,紫砂技艺的发展应该是在这之前,可惜并没有实物传于世,于是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小书童,把此壶命名为“供春壶”,也开创了紫砂仿生艺术的潮流,直到今天一直受到了壶友们的广泛欢迎。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藤趣壶》延续了传统经典供春壶的造型设计和仿生风格,所不同的是正如其名字一般,所展示的是植物藤蔓的一种形态特征,和树瘿还是有些许的区别,让我们在细细地端详和品味之中揣摩把玩。此壶壶身腹部鼓起,冲泡任何种类的茶叶都毫无压力,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其中的滋味,壶嘴弯流,小巧可人,出水非常爽利,与之相呼应的壶把则是圈卷自然,端握舒适,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壶钮则是自然的藤蔓形态设计,拿捏称手,和谐统一。此壶的关键在于,如何用“供春壶”的树瘿之形来演绎成为藤蔓上面的纹理枝节,也同样能够反映出岁月的流逝和经过风霜雨雪之后的斑驳陆离。作者在处理的手法和技巧上面虽然借鉴了许多传统的元素,但是在细节的方面还是匠心独运,独辟蹊径。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藤趣壶》在延续经典的基础之上,又把我们常见的那种藤蔓的效果、表面的粗糙不平和肌理的通透可见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这样的设计在茶水的长期浇淋之下,很容易形成包浆,后期的转化效果显而易见,可以散发出幽暗的光泽,其中的趣味只有经过不断地把玩和摩挲才能够体会得到。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之中,始终绕不开一位自称“青藤老人”的文学艺术家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青藤”二字,是他的自我调侃,也是他所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藤蔓围绕的院子之中,徐渭肆无忌惮地创作着,挥洒着自己的才华。我们对藤蔓的印象,就是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总是为红花、果实做嫁衣的美好品质。只有在藤蔓的支撑之下,才会有牵牛花的四处绽放,才会有葡萄挂满院子的丰收喜悦,然而我们往往会关注于鲜艳的花朵和累累果实,却忽略了在其背后默默付出的藤蔓,殊不知,藤蔓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受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不断吟诵,有着寄托离别之情的“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也有“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的闲适与孤寂,更有流传千古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都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意象和情愫。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藤趣壶》正是抓住了藤蔓这一独特性的形态特征和艺术气质,用传统仿生的手法充分地展示出经典的魅力,同时又能够把握住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大自然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在休闲时刻,在藤蔓缠绕的小院之中,细细品尝着香茗带来的愉悦,感受紫砂艺术的魅力无穷。

结语:2005年年底,传统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陶都”宜兴的名号也随之闻名遐迩,也让更多的茶友认识到紫砂艺术的价值。随着人们对饮茶健康的重视,同时紫砂壶迎合了饮茶之风的盛行,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之中走向繁荣,让我们能够在琳琅满目的器型之中,找到自己中意的那一把。

猜你喜欢

宜兴藤蔓紫砂
无相
宜兴釉陶
刘少白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藤蔓秋千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漫游藤蔓幻境
天际藤蔓
圆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