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昼夜节律异常对踝臂指数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2022-01-05田松枚黄红漫肖文颖刘天华白艳艳冯六六

临床内科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收缩压动脉血压

田松枚 黄红漫 肖文颖 刘天华 白艳艳 冯六六

老年人易患高血压,其发病率约为57%~62%,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高血压具有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高、夜间低血压或夜间高血压多见、清晨高血压等特点[1-3]。在生理条件下,人类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呈现“双峰”、“一谷”的波动[4]。血压晨峰是清晨人体由睡眠状态转为清醒并开始活动、血压从较低水平迅速上升的现象。血压晨峰过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可加速动脉硬化,加重靶器官损害[5-6]。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踝臂指数(ABI)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影响,以期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降压、减少靶器官损害提供临床依据。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初次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26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7]的诊断标准。非同日2次以上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Hg(或24 h监测平均收缩压≥13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24 h监测平均舒张压≥80 mmHg);(2)年龄≥65岁;(3)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2)合并心脏、脑、肝脏等严重原发性疾病;(3)过敏体质、精神疾病。其中男186例,女140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1.74±9.46)岁。

2.方法

(1)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AM ABP1(北京先锋众诚)测量24 h动态血压相关参数。袖带缚于受试者左上臂,休息30 min后启动第1次血压监测,进行昼(06∶00~22∶00)、夜(22∶00~次日06∶00)24 h监测,30 min自动测量血压1次。24 h有效数据>85%、每小时有效读数无缺漏时结果纳入研究。测量指标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晨峰血压=清晨收缩压平均值(起床后2 h内)-夜间最低收缩压平均值(夜间最低及前后共3次收缩压平均值)。血压晨峰≥35 mmHg即为血压晨峰升高。血压昼夜节律以夜间血压下降率(PNR)表示。PNR(%)=[dSBP(mmHg)-nSBP(mmHg)]/dSBP(mmHg)×100%。10%

(2)ABI和CIMT的检测:采用外周血管多普勒超声仪BP-203RPEⅡ(VP-1000)(日本欧姆龙)检测ABI。受检者仰卧休息15 min后,测量双上肢肱动脉、双下肢胫后动脉收缩压,ABI即为胫后动脉收缩压最高值与上肱动脉收缩压最高值比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DC-N3S(深圳迈瑞)测量CIMT。探头取长轴切面,探测左右颈总动脉的远端分叉1 cm处、颈内动脉起始端、颈动脉窦部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计算双侧共6处的平均值作为CIMT。

结 果

1.血压晨峰正常组和血压晨峰升高组患者ABI、CIMT比较:血压晨峰升高组患者ABI(0.81±0.13)低于血压晨峰正常组(1.13±0.19),CIMT[(1.48±0.33)mm]高于血压晨峰正常组[(0.86±0.2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组患者ABI、CIMT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组患者ABI(0.84±0.11)低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1.09±0.16),CIMT[(1.31±0.23)mm]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0.91±0.1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ABI、CIMT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ABI呈负相关(r=-0.741,P<0.001),与CIMT呈正相关(r=0.723,P<0.001)。

4.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与ABI、CIMT的相关性: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PNR与ABI均呈负相关,与CIMT均呈正相关(P<0.05)。见表1。

表1 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参数与ABI、CIMT的相关性

讨 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出现晨峰高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导致动脉硬化及进一步引起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8-9]。其中,血压晨峰过高时,血压于清晨迅速上升,加速动脉硬化和靶器官损害,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10-11]。血压节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正常杓型和异常杓型。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丧失了正常杓型,导致夜间血压升高,对靶器官的损伤更为严重,异常杓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脑卒中、左心室肥厚及颈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12-15]。

ABI是早期外周动脉疾病的筛查指标,同时也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的预测指标,是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在斑块形成过程中,颈动脉最早受到损伤[16]。通过测量CIMT,可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病情进行评价[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压晨峰升高组患者ABI低于血压晨峰正常组,CIMT高于血压晨峰正常组;血压晨峰与ABI呈负相关,与CIMT呈正相关。提示血压晨峰与ABI、CIMT密切相关,且血压晨峰升高患者ABI降低,CIMT增厚。分析其原因:血压晨峰现象可使血压变异性增大,加剧靶器官损害,对心脏、动脉产生重要影响,使ABI减低[18]。清晨血压骤升导致血管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增加了血管壁的剪切力,加重血管内皮损伤,最终引起CIMT增厚。因此,治疗老年高血压,降低血压晨峰是关键之一。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组患者ABI低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CIMT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PNR与ABI、CIMT均有相关性。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ABI、CIMT密切相关,且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ABI降低,CIMT增厚。分析原因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差大,加之心血管系统出现退行性病变,加速其动脉硬化。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时间处于高水平血压负荷,容易加重血管结构及功能改变,进一步增加动脉僵硬度,降低动脉弹性,致使ABI下降。由于长时间血压升高,损伤动脉壁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或脂质在粥样硬化斑块沉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进而引起CIMT增厚[19]。因此,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时,应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调节血压节律。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发生血压晨峰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血压晨峰、血压昼夜节律与ABI、CIMT密切相关,血压晨峰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患者的ABI降低、CIMT增厚。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血压昼夜节律与ABI、CIMT的关系研究有助于临床尽早发现外周血管疾病并指导早期治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收缩压动脉血压
以横动脉及趾底动脉为蒂的Flowthrough游离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单侧“腋深动脉”变异1例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最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