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方案优化在脑梗死后遗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2-01-05章晓炜
章晓炜
(江阴市中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江阴 214400)
脑梗死作为常见疾病,经过一系列治疗后,可能存在诸多后遗症,一方面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与肢体活动能力,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另一方面也会影响预后,导致满意度不佳[1]。脑梗死后遗症常见的有失语、意识障碍、肢体能动性下降等[2-3],为了尽量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与运动功能,需选择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同时做好康复护理[4]。本次就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80 例进行研究,旨在探究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方案优化护理服务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80 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 例。纳入对象确诊满足脑梗死诊断标准[5],伴有后遗症,比如失语、意识障碍、肢体能动性下降等,临床资料完整,本人和(或)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严重心肝肾病变、妊娠期或哺乳期、恶性肿瘤等患者。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 例;年龄38~78 岁,均值(60.23±3.64)岁。观察组: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龄40~76 岁,均值(60.51±3.43)岁。两组患者性别与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护理干预,入院后做好患者的常规健康,告知疾病知识、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等,提高他们的认知程度;主动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发现任何异常情绪,针对性疏导,提高治疗信心,促进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加强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医嘱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按照医嘱做好用药指导,包括降血脂、调节脑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药物等,介绍药物的功效与不良反应,叮嘱他们做好用药监测,发现任何异常及时上报等。
观察组选择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优化护理服务,其中西医策略与对照组一致,中医方案与康复训练如下:(1)中医策略:选择针灸方案处理,取穴包括患侧外关穴、阳泽穴、合谷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等;健侧灵骨穴、大白穴、上三黄穴、中九里穴等。同时辨证取穴,比如肢体关节痉挛选择太溪穴与大陵穴,口眼歪斜选择阳白穴、承泣穴等。选择电针仪针灸治疗,近端与远端分别连接导线正极与负极,频率控制为1Hz,每天1 次,每次半小时,连续干预7 周。(2)康复训练:主要实施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重点在于抗痉挛与健侧肢体摆放训练,比如上下肢的外旋外展、屈伸训练,膝关节与肩关节的转动训练,以及踝关节、腕关节的背屈、转动、背伸训练等。每天1 次,每次半小时,共计康复训练7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率,以及护理前后运动功能与肢体活动能力。
1.4 评价标准
(1)疗效[6]:治疗后症状与体征消失,NIHSS 评分降幅不低于90%为基本治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NIHSS 评分降幅45%~90%为显效;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NIHSS 评分降幅18%~45%为有效;治疗为未达到前述要求为无效。(2)护理满意率:护理结束后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评分0-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护理越满意。(3)运动功能与肢体活动能力:选择FMA[7]与ADL[8]量表评价运动功能与肢体活动能力,评分最高均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运动功能与肢体活动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22.0,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t 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与肢体活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与肢体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与肢体活动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与肢体活动评分对比(,分)
运动功能肢体活动能力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40) 67.62±5.8285.41±6.1168.92±6.3786.32±5.84对照组(40) 67.12±5.9677.56±7.3069.05±6.5278.96±6.03 t 0.0824.0360.0664.227 P>0.05<0.05>0.05<0.05组别
3 讨论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虽然随着近几年医疗技术发展,本病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但其治愈率较低,且复发率高,即便经过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后遗症,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与肢体活动能力[9]。脑梗死后遗症多表现在生理功能方面,症状持续时间长,会加重患者的身心压力,同时也会导致家庭负担加重。常规西医护理干预主要从生活护理与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开展护理服务,效果并不满意,尤其是对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不佳。为此,需配合其他措施干预,比如中医针灸治疗与康复训练等,成为研究热点。
本次就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80 例进行研究,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护理方案,观察组加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方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运动功能评分与肢体活动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虽然致残率高,但因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有代偿能力与重组能力,即便发生后遗症,其病变损伤大部分有可逆性,这就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护理提供了条件。对于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重点在于痉挛的关节与肌肉控制上,及时纠正偏瘫等不良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关研究[10]显示,针灸疗法可转变运动控制模式,促使随意运动重新受上位神经系统控制,从而有效抑制痉挛。针灸疗法还可刺激痉挛肌肉的拮抗肌群,从而有效抑制痉挛现象。此外,辨证取穴治疗,结合电针仪处理,可行气活血、舒筋活络及调节全身机能,镇痛作用明显,可显著改善肌张力。此外,配合有效康复训练干预,可进一步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
综上所述,脑梗死后遗症护理中开展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方案优化护理服务,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肢体活动能力,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