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班主任的“心理领导力”,为班级管理注入新动力
2022-01-04徐娟
徐娟
摘要:心理领导力是班主任的核心素养,心理领导力的水平与班主任班级管理、教学育人工作有着直接关联。小学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与教导着,对于学生今后的思想观、价值观、社会观养成起到了较大影响。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好对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因此,班主任应该提升自身的心理领导力,用爱关注学生成长,以自身为榜样引导学生学习成长,为班级管理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心理领导力;班主任;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不仅仅是教导学生学习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心灵成长的学问。小学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需要为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负责,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要用专业化的态度面对班级管理工作。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改革创新,素质教育也对班主任的领导能力与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心理领导力是班主任的专业核心素养,
一、深入理解心理领导力内涵
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想要提升专业素养,需要深入理解心理领导力的内涵。心理领导力的内涵可从是三个层面分析:第一,管理自我,成就学生。班主任心理领导力的价值体现在自我领导与他人领导两个层次。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导师,班主任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灵成长,因此心理领导力也可以理解为心灵领导力。心理领导力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将心理学原理巧妙融入,引领学生心灵成长、激发学生心理潜能。作为一名专业的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自我新历引导能力与自主成长能力。由此可见,班主任心理领导力的核心是班主任自我引导管理,通过自我的成长去激励学生成长,同时提升自我成长能力。第二,走进学生心灵。从专业素养的角度来讲,班主任心理领导力也可以理解为是心灵探索者,班主任的通过有效手段唤醒并极力学生的心理成长,用健康科学的教育方式引领学生积极学习、全面成长。第三,凝聚心灵,获得学生信任。在的班主任的心理领导力具有引导意义,对此,班主任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充分的信任班主任,并敞开心扉,愿意将自己的事情与班主任沟通,通过与学生的共情来凸显出班主任本身的魅力。
二、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与先进教育理念
班主任这个身份本身就具有多重性,它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但同时也是一名教育者。因此,班主任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便是教育。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更要通过学习与培训来增强自身的的教育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班主任应该是和善可亲的亲人、无话不谈的朋友,而不是严肃吓人的教师。积极提我升自,积极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让学生喜欢上班主任的课,让学生喜欢上班主任。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会无形之中让学生更为信任班主任,这时班主任说的话、做的事学生们才会认可并遵守。可以试想一下,若是一个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没有任何的亲和力,对学生鼓励少而批评多,且上课时呆板严肃,学生就会打心里讨厌班主任,对于他的学习安排也会下意识的抵抗。由此可见,班主任想要能够更好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就需要一专多能,在管理方面全面细致,在教育方面传道解惑,进而提升班主任的领导魅力,提升班主任心理領导力。
三、用爱沟通,推动学生心理素养发展
心理学知识中提到,良好的心境能够让人的认识活动与意志活动被充分调动起来。小学生处于心理身体全面发展的阶段,班主任在引导其学习的道路上应该加强度与学生的关爱与呵护。积极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温馨环境中健康成长,让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有点与不足之处,学会用更正确的态度面对学习。怀抱关爱学生的思想,教师能够在班级管理中全身心的投入,进而去深入了解学生心里所想、真实所需。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之中,了解学生是成功的一半,针对小学生的心理态度与友善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呵护被关爱,进而有动力面对接下来的学习,在面对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能拥有友爱、热情的心。在遇到苦难或是遇到开心的事情时,会想要第一时间与班主任分享,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发出指令,学生会从心里认为是正确的,从而提升班主任的领导魅力,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心理领导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班主任的心理领导力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两个方面。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深入理解心理领导力的内涵,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与全新教育理念,用爱与学生沟通,培养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俸文光.期望,肯定,赞赏是一朵朵美丽的鲜花——试论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J].2021(2013-14):21-23.
[2]张丹.探讨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
[3]韩俭,李红.班级文化领导力:班主任核心素养初探[J].新课程,2019(14):1.
[4]钱红雨.引领班主任提升心理领导力[J].2021(2016-5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