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创新探索
2022-01-04李思思
李思思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积極心理学理念运用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学生对自己有着更准确的认识,接纳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中的日常点滴中寻找到幸福。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应当从学校体系、校园文化、教育教学、师资等方面进行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入,做好资源配备基础工作,着力培养学生拥有积极的心理,勇于面对学习与生活中一切的未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极端行为频繁登上热搜,引起了政府、学校、家长等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对此我国管理部门对高校心理教育工作提出新要求,印发了关于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基本标准来规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些教育学者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得到了良好的运用,高校应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与承受力,助力学生提高自信心与生活质量,积极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1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在《积极心理学导论》中主张研究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的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社会环境,倡导充分挖掘人内在与生俱来的建设性力量。同时,强调心理学的工作方向应当是对于人内在力量的挖掘,引导人进行积极的自我建设而非出现心理疾病后的“亡羊补牢”,还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着与生俱来与疾患战斗的力量,预防的大部分任务是个体内部系统的自我修复与重塑。这一理念与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原则即“防大于治、防患于未然”是一致的,使得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有效结合成为必然。此外,对于正值青年的大学生来说,出现的问题大多都具有发展性、流动性,如果教育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就帮助学生发掘自身内在的正向力量,那么当他们遇到危机事件时,就会以更积极的视角和心态去面对,从而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
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创新探索
2.1转变思政教学观念,挖掘大学生积极品质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会议中提到了立德树人,并且将其作为思政教育的根本,要求高校将重点放在高素质综合人才培养方面。而积极心理学则关注的是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正能量的激发,对大学生身上保留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使其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敢于承认自身不足,并且实现自我管理与发展。所以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运用积极心理学,是对立德树人思想的认真落实,但因为大学生个性不同,传统思政教育工作难以满足当代教育需求,为此高校辅导员应该将传统教学理念及时转变,以生为本,给予他们个性差异尊重,积极引导、科学指导。例如对于所谓的心理方面有问题的学生,不仅仅依赖于说教、批评,而是应该将人性化关怀融入,采用开放式教学法,给予学生关心、关怀与关爱,真正意义上走进他们内心深处,鼓励他们主动将问题说出,引导他们将消极自我认知消除。
2.2及时预防
高校所采取的事前预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高职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但仍有部分高职生会产生心理危机问题有待教师解决。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十分有必要。对于已经发生或存在的心理危机,通过及时准确地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及时解决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心理危机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当学生发生心理危机时,应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对高职生存在的心理危机状况进行风险评估与危机类型判断,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判断来制定干预策略,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工作。高校需要为学生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当教师对学生作出辅导时,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过往的心理情况,对于存在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工作,特别是具有自杀、自伤或伤害行为的学生,需要对学生进行24小时的监护工作。专业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选择合适的心理治疗方案,降低学生的心理危机,通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咨询工作中,引导学生可以有更良好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学习。在高职生心理危机存在时,尽量减少学生独处的情况,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交流,减少学生心理存在的孤独感。
2.3开拓多渠道辅导,利用好社会家庭资源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配合社会、家庭资源的辅助。就目前很多学生心理有偏差的原因大部分源自于原生家庭,身边的亲朋好友以及社会环境,因此,要想做好全面的高校心理健康构建,还应当结合社会、家庭来进行。一是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成长背景要有一定的了解。二是加强高校教师对高校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这一点在目前高校当中是非常欠缺的,很多高校都因为面对的是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应当要学会承担、学会勇敢,对于任何事情都应当会有自己积极的排解态度。因此,对于高校学生的成长背景并不会过多的关注,尤其是大一学生,更需要做好心理健康教学。很多学生从高中的紧张学习到大学的氛围是不适应的,心理会产生很多想法,对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情况作出相应的教学、排解方案,让学生能够积极地面对大学生活。三是引导学生的亲人、朋友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传播给高校学生的亲朋好友相关的心理健康常识,让他们在面对高校学生的时候能够采用合适的相处方式,拥有正确处理问题的态度,从中来引导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关系,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结语
大学生不仅要在身体方面茁壮成长,也要增强生活适应能力与排解心理压力能力。心理学教育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也取决于心理教育教师,所以这对于高校心理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应积极学习心理学理论与知识,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大学生心理教育具有特殊性,积极心理学课程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心理辅导,并不断总结经验、革新教学方式,促进积极心理学在高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倩.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农家参谋,2020,22:223+275
[2]邓彩艳,李晓倩.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9-9(11)
[3]李雨泽.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作家天地,2020,1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