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校新生军事训练伤防治

2022-01-04李响军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目伤病参训

谢 齐,李响军,丁 陶

(1.海军工程大学基础部, 武汉 430000;2.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上海 200433)

新生入学入伍军事强化训练一直是军队院校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1]。训练中的强度、负荷、密度都会对身体条件各异的学员产生不同的训后效果。学员参训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思想因素还有军事训练伤因素等[2]。通过调研发现,军事训练伤是影响训练成果的主导因素,因此针对新训中青年学员和士兵学员发生军事训练伤的相关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提出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更好地开展新生军政基础强化训练奠定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对某海军院校2021级新生学员军事训练伤相关影响因素及病例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1.2 方法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伤诊断分类标准》及相关文献制定统一诊断标准。明确规定:凡参与军事体育训练而引发骨、软组织、器官损伤致功能障碍,影响正常训练1天以上的称为军事训练伤[3]。结合新生参训课目及军事训练伤类型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各伤病发生率,并与课目种类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描述采用例数和百分比的形式体现,结合EXCEL建立数据统计,采用描述性统计对新生学员军事训练伤有关数据进行检验与分析。

运用R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检验,根据应用回归分析法中的P值、t值和方差分析军事训练各因素对军事训练伤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剔除无效数据,采用t检验,并根据Pearson检验法原理,得出P值的大小,从而验证两者数据分析的结果是否具有相关性。

2 结 果

2.1 军事训练伤损伤部位分布新生学员普遍身体素质薄弱,在各课目训练中达标较困难[4]。因此,训练阶段采用的是递进式训练手段,训练内容按适应性训练、发展性训练、增强式训练依次进行。各中队不同水平学员训练效果不同,产生的身体疲劳度各异,因而导致军事训练伤的类型差异较大。

调查后发现,在训练过程中产生军事训练伤学员占到新生总人数的40.22%,占比重较高。各中队新生训练伤主要以大腿关节、肩袖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四种类型损伤为主,其中下肢的大腿关节和踝关节训练伤病例数占比较高,说明大量的以跑带练是训练伤的主要诱因,这一点值得重视(表1)。

表1 各中队训练伤人数及百分比

为了解不同训练伤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将四种伤病类型进行交互分析,结果发现除肩袖关节与膝踝关节关联度不高以外,训练伤之间均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P>0.05)(表2)。

表2 训练伤类型相关性分析

2.2 具体伤病类型分布通过分析发现,在军事训练当中跑跳蹲的训练手段相对较多,整体上以下肢训练伤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7.20%,其中骨骼肌、筋膜发生训练伤概率较高,如股四头肌拉伤(9.01%)、足底筋膜炎(9.61%)、胫骨前肌综合征(8.11%)、腘绳肌拉伤以及肩撞击综合征(7.51%)的病例数所占比重较高。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训练伤大都产生于三公里心肺耐力跑课目训练中,并且这些病例还存在多伤并发现象(表3)。

2.3 军事课目中病例分布通过对八个中队的持续跟踪,发现训练伤病患在三公里跑课目中所占人数比最高,其次是单杠和双杠课目。从分析结果来看,虽然训练课目在训练伤例数上有所差异,但对新生产生训练伤具有显著影响,尤其是三公里心肺耐力跑课目(表4)。

表4 训练课目中病例人数分布

2.4 既往病史分布从对2021级士兵学员的调查中发现,训练伤主要以腰髋关节、膝关节的骨损伤为主,具体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半月板损伤、前后十字韧带损伤等病因。数据分析结果也表明,既往病史对士兵学员产生训练伤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表5)。

表5 士兵学员过往伤病史

2.5 其他致伤因素分布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所跟踪的其他影响因素对学员训练伤的发生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如表6。

表6 其他因素致伤病例分布

2.5.1 训练着装不正确引发训练伤 调查发现有7.62%的新生学员在训练期间患有趾外翻、足底筋膜炎、甲沟炎等伤病,通过访谈的形式了解到这类学员产生疾病的原因包括鞋不合适(大小不对、弹性差、透气性差)、跑步姿态问题(着地过于用力)、无良好修剪习惯等。

2.5.2 食物营养缺乏科学性 有4.15%的学员早餐或者晚餐会选择不进食或者少量进食,出现营养失衡,从而导致其在军事训练中出现晕厥、恶心、呕吐等情况。此类训练伤多发于心肺耐力训练课目中。

2.5.3 心理因素致伤 个人心理因素是导致新生军事训练伤多发的原因之一[5],例如训练周期长会导致新生思亲情绪加深,参训时出现抵触情绪,容易诱发训练伤;部分新生因过于激动,在训练中出现异常亢奋现象,导致其动作幅度过大,姿势不当,同样是诱发训练伤的原因。此类新生学员占到总人数的3.53%。

2.5.4 防治保障不到位 军事训练的器材、设备的保障不到位同样是训练伤诱发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老化生锈、年久失修的器材和设备,如单双杠杠面出现断裂、田径场跑道出现积水、坑洞等问题,极易导致新生扭伤、挫伤,甚至出现骨折、韧带断裂等训练伤病。士兵学员在这一类伤病中占比较大。

3 讨论与防治

3.1 建立科学化军事训练伤预防机制

3.1.1 科学施训 严控训练手段 青年学员和士兵学员体能储备差异较大,多数青年学员高考前极少参与体育活动,体能素质薄弱,易引发训练伤;而士兵学员在基层部队参训时,多数训练计划普遍缺乏科学性,导致旧伤累累且极易复发[6]。因此新生应避免“关东煮”式的训练手段,避免严重训练伤发生,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韧带断裂以及四肢骨折等。在开训前应对学员实施体能素质分层级管理,为不同层级学员设计递进式训练手段,保证训练强度合理高效。尤其是针对心肺耐力跑训练引发的大腿关节和膝踝关节训练伤频发问题,施训者应以力量素质为主设置训练内容,避免训练伤发生。在施训中应根据新生训练状态和效果适时调整计划和手段,如发现新生在训练中出现动作变形,质量下降,就应及时降低训练强度和负荷,并根据训练伤隐患,为新生提供理论指导和康复处方。

3.1.2 实时监测 完善预防机制 通过掌握2021级学员伤病数据以及往届学员口述的伤病情况,发现不同年级学员之间产生的军事训练伤类型、损伤原因等相关数值都异常相近,但相关数据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整理,缺乏早期建立预防方案、训期实时监测动态、后期开展康复措施的完整机制,因而导致军事训练伤频发且防治效果差的现状。因此实施新生军事训练时,除了设计系统科学的训练计划之外,还应与医护人员及时对接,共同完善训练伤的预防机制。早期应全面开展青年学员体质检测和士兵学员既往病史监查,并对学员实施体能素质分层级管理;训期应对两类学员开展持续跟踪,发现训练伤隐患存在时,应依据学员层级管理预案,积极调整训练计划和手段,避免训练伤发生;出现训练伤刚发或旧伤复发时,应及时减训停训,制定专门性恢复处理办法,避免伤情加重;后期应加强对病患学员的伤病类型及康复情况等结果的整理,为学员提供持续恢复训练和专门性体能训练措施,同时为学员全面开展军事训练伤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3.2 完善其他影响因素管理机制

3.2.1 健全体系 提供有效保障 分析新生训练伤其他因素的数据时,发现粗劣的训练保障和不良的生活管理同样是诱发军事训练伤的重要原因[7]。因此健全训练保障体系必不可少。一是须加强对餐饮服务人员的培训,提供营养配比均衡、品种多样的菜肴,能够提高学员参训质量和积极性;二是须加强对训练场地、训练器材的周期性维护和保养,这对保障训练完成、降低训练伤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还须健全生活管理措施,督促新生学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打理仪容仪表,例如合理修剪指甲、勤洗衣物,这些措施对于降低训练伤发生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2.2 即时医诊 增加治患效率 通过实时观察发现,部分新生出现军事训练伤时,隐瞒病情,不及时上报,想通过短暂休息获得恢复。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恢复患处,还会影响医诊效果,错失最佳治疗时间。因此新生发生训练伤时,应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并对其伤情进行全面诊断,如诊断出较为严重损伤如骨折等情况,应由医护人员将病患带离训练场并进行专业医治;如诊断结果为疲劳性损伤、扭伤、拉伤,则需要医护人员结合患处提供康复处方。另外,医疗部门也应主动掌握新生身体状态,为其提供专业医疗保障和合理康复意见,预防旧伤复发,保障新生安全参训,为学员完成考核标准提供帮助[8]。

猜你喜欢

课目伤病参训
基于Excel的军事体育考核成绩统计表的设计与实现
大牲畜闪伤病的中药疗法
构建新疆基层教师国家通用语培训体系策略研究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健身不练肩 伤病在明天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伤病专家 格兰特·希尔
“师太”扛枪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