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凝聚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研究
2022-01-04成志刚
刘 阳,成志刚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一、问题的提出
步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加以重视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随着家庭功能的弱化,老年人对于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急剧增长,其需求不再仅限于物质水平的提高,还表现出对获得尊重、融入社会等较高层次的社会性需求。因此,重视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感知,它受老年人个体特征、服务质量、社会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发展的角度而言,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所形成的客观条件给老年人带来的满意度感知也会有所差别。特别是社会性因素对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尤为重要,其中社会凝聚因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受到学术界和政府决策层的极大关注。社会凝聚是立足于社会发展,将社区、家庭、网络、群体和社会凝结在一起的动态机制,基于社会凝聚维度,深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根据长株潭地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调查数据,从社会凝聚角度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提升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研究假设
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以及社会凝聚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在回顾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关于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如陈成文等认为性别、受教育程度、户籍、家庭收入和慢性病情况等[1]108-109老年人自身因素会对养老服务满意度有影响。侯冰等则分析了22项养老服务项目对老年人需求的满足情况。[2]4-11孙兆阳等提出健康护理类服务对老年人满意度的影响最大,生活辅助类对其没有显著影响。[3]111-117还有部分学者则从外生性因素来探讨其对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如邱磊认为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利用、社区环境形象、员工形象等因素对养老服务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4]15-18石琤指出政策体系是决定居家养老有效性的关键因素,[5]146-159社会资本会影响老年人对公共养老服务的需求,[6]95-98从而影响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
关于社会凝聚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迪尔凯姆的社会分工论。他分析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别,提出要通过社会整合和重塑社会秩序来为社会提供持续发展动力。Schmitt认为社会凝聚可以概括为减少不平等和增加社会资本两个维度,并选取了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14个指标对社会凝聚进行了测量。[7]403-428拉美国家的社会凝聚指标选取则关注社会不平等和消除社会差距,主要包括差距、体制能力以及市民支持三个要素。国内关于社会凝聚指标的研究大多是参照欧洲社会质量下的社会凝聚指标体系,如邢占军等将社会凝聚界定为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平、社会资本、社会信任、社会归属、社会参与等方面行为与态度的综合反映。[8]54王丽容、[9]156陶诚[10]146-156等从信任、规范和价值观、社会网络、认同来对社会凝聚进行研究。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社会凝聚界定为社会成员的集体认同,具有减少社会不平等和增加社会资本的内在特征,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信任、社会资本、社会归属、社会平等、社会参与等方面行为和态度的综合表现。
据此,就社会凝聚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本文从社会信任、社会资本、社会归属、社会平等和社会参与五个维度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一)社会信任。从信任对象看,社会信任可分为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本文从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两方面来探讨社会信任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人际信任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熟悉度及情感联系的基础上,而制度信任是建立在契约规范、法律法规的基础上。[11]19-24个体较高的信任认知倾向会推动合作意愿和行为,[12]164-170社会信任对居民参与养老保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3]109-123有利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多元主体协作,提升服务满意度。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
H1a:人际信任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H1b:制度信任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嵌构在个人或组织关系网络中,或者通过其关系网络可以直接获取或衍生出的显性或隐性的资源的总和。[14]242-266本文从组织关系和个人关系两方面来探讨社会资本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人际关系、活动参与显著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15]87-91社区内老人结伴互助是满足精神需求,提升养老质量的有效途径。[16]103-112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
H2a:组织关系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H2b:个人关系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社会归属。社会归属表现在社区居民对自己社区身份的确认,以及对社区的投入、喜爱和依恋。本文从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两方面来探讨社会归属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成员资格身份可以表达出个人的情感安全与归属感,[17]691-705居民对所处社区有较强的依恋感,对其他社区成员的熟识度越高,则对社区的整体评价和满意度都很高。[18]176-181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
H3a:社会融入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H3b:身份认同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四)社会平等。社会平等关注的是实现个体平等的权利以及获得来自制度或者社会关系的支持和宽容的程度,以此减少社会排斥。本文从社会宽容和社会差距两方面来探讨社会平等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当人们与自己所处社会环境中的其他成员相比较,沦入相对剥夺地位时会强化其对于社会不平等的判断,[19]81-90影响生活满意度。宽松的社会环境、社会的更加公平对人们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20]73-78社会歧视会显著降低流动人口的心理融入水平,影响到其生活满意度的提升。[21]44-53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
H4a:社会宽容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H4b:社会差距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
(五)社会参与。社会参与关注的是人的赋权增能,强调社会在多大程度上为社会成员提供发展机会和激发潜能的条件,个体的权能能否得以发挥和增强。[22]135本文从社会组织参与和社会组织支持两方面来探讨社会参与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社会组织参与和帮助意愿等态度和规范及表现的行为都是社会凝聚力互动状态的特点,[23]289-290个体的社会组织参与和社区互惠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24]74-85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规模大小与社会支持网络的紧密度正向影响其生活满意度。[25]53-64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
H5a:社会组织参与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H5b:社会组织支持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课题组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对湖南省长株潭地区进行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调查。截止至2019年末,湖南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8.63%,[26]老年抚养比大,社会负担较重。作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不仅是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也是中部六省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更是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通过对长株潭地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有利于发现、总结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经验。为尽量使研究结果接近长株潭地区的真实情况,首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长株潭地区所辖的13个区中选取8个区作为样本框,然后将8个区所辖的84个街道468个城市社区按01-468排号,最后根据随机数生成表随机生成42个最终调查点进行实地调查,其中长沙市16个社区、株洲市12个社区、湘潭市14个社区。共发放调查问卷1260份,剔除因逻辑错误或数据缺失等原因而失效的问卷19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070份,有效率为84.92%。
本文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得到总体信度为0.804,大于0.8,且删除题项后信度值并不会明显提高,因此本研究的信度比较理想,满足进一步研究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内容效度方面,调查问卷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方面,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 KMO样本测度值为0.803,大于0.7,且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显著,表明本问卷结构效度良好。
(二)变量选取
1.因变量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本文选取“总体来说,您对本社区养老服务是否感到满意”进行测量。
2、自变量
(1)社会信任选取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两个指标进行表征。其中,人际信任选用调查问卷中“您对社区工作人员或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信任程度”进行测量,制度信任选用调查问卷中“您对国家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政策的信任程度”进行测量。
(2)社会资本选取组织关系和个人关系两个指标进行表征。其中,组织关系选用调查问卷中“您参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活动的频繁程度”进行测量,个人关系选用调查问卷中“在社区您与其他老人互动的频繁程度”进行测量。
(3)社会归属选取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两个指标进行表征。其中,社会融入选用调查问卷中“您习惯并适应本社区生活的程度”进行测量,身份认同选用调查问卷中“您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会员身份的认同程度”进行测量。
(4)社会平等选取社会宽容和社会差距两个指标进行表征。其中,社会宽容选用调查问卷中“本地老人和外地老人在社区福利待遇和身份限制的差别程度”进行测量,社会差距选用调查问卷中“本地老人和外地老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福利待遇和身份限制的差别程度”进行测量。
(5)社会参与选取社会组织参与和社会组织支持两个指标进行表征。其中,社会组织参与选用调查问卷中“您参与社区组织的频繁程度”进行测量,社会组织支持选用调查问卷中“社区帮助您解决遇到的困难的频繁程度”进行测量。
3、控制变量
模型中的控制变量包括可能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产生影响的因素。本研究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均收入作为控制变量。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详见表1。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取
有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模型是一种用于因变量是多分类并且各类变量间存在次序关系的回归模型,且其参数估计效果要优于二元Logistic 回归,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定量分析。本文设定因变量的水平为5,建立4个Logistic回归模型,称为累积Logit模型(Cumulative Logits Model)。因变量取值为1、2、3、4、5,相应取值水平的概率为π1、π2、π3、π4、π5,对i个自变量拟合4个模型,如下所示:
(二)检验分析
1、多重共线性检验
为了保证回归结果的科学性,本研究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IF)和条件索引来衡量自变量的共线性。当VIF>10时,认为变量间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条件索引在10与30之间为弱共线性,30到100之间为中等共线,大于100为严重共线。[27]522-523本研究选取的10个变量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10,仅社会组织支持的条件索引为30.338,其他变量均小于30。综上,本研究选取的10个自变量能够通过多重共线性检验,不需要对自变量进行剔除或整合。
2、模型检验
本研究拟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进行分析前需要检验模型的适用性及其拟合度。
模型适用度检验主要是对模型的平行性进行检验,经检验可知,卡方值为128.686,自由度为129,对应的P值为0.491,基于此判定本研究适合于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 SPSS20.0对模型进行拟合检验发现,模型卡方值为176.773,显著性P值为 0.000,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Cox and Snell、Nagelkerke以及McFadden这3个伪决定系数值分别为0.300、0.339、0.165,均大于1%,这几个指标均说明该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能够很好地解释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
(三)模型结果分析
1、社会信任方面。如表2所示,人际信任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具有部分显著影响。当人际信任X1取值为1到4时,其对应的OR值分别为0.0478、0.1167、0.3154、0.6102,表明随着人际信任程度的不断提升,会带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提升,但变化并非简单的线性,当X1取值为3以上时,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变得不显著。由此可见,提高人际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当制度信任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制度信任X2取值为1到4时,其对应的OR值分别为0.4931、0.6194、0.8825、0.8869,其偏回归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因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限导致对政府养老服务相关政策的解读不到位,使老年人无法及时获得应有的养老服务补贴或其他福利,从而影响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鉴于此,假设H1a仅部分成立,而假设H1b不成立。
2、社会资本方面。如表2所示,组织关系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具有部分显著影响。当组织关系X3取值为1到4时,其对应的OR值分别为0.2176、0.4343、0.4152、0.6603,表明随着组织关系程度的不断提升,会带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提升,但变化并非简单的线性,当组织关系X3取值为4时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服务项目有效供给不足,养老服务主体功能异化等原因导致了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从而影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个人关系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当个人关系X4取值为1到4时,其对应的OR值分别为0.8138、0.5450、0.7189、0.7819,其偏回归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也许是因为社区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未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并且大多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数量较少、文化程度不高、服务专业能力有限,导致无法有效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的互动活动,从而影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鉴于此,研究假设H2a仅部分成立,而假设H2b不成立。
3、社会归属方面。如表2所示,社会融入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具有部分显著影响。当社会融入X5取值为1到4时,其对应的OR值分别为0.0151、0.4215、0.3708、0.6798,表明随着社会融入程度的不断提升,总体上会带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提升,但变化并非简单的线性,当社会融入X5取值为2时影响不显著。身份认同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具有部分显著影响。当身份认同X6取值为1到4时,其对应的OR值分别为0.9130、0.3352、0.5148、1.1735,表明随着身份认同程度的不断提升,总体上会带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提升,但变化并非简单的线性,仅当身份认同X6取值为3时,影响是显著的。鉴于此,假设H3a部分成立,假设H3b亦部分成立。
4、社会平等方面。如表2所示,社会宽容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具有部分显著影响。当社会宽容X7取值为2到4时,其对应的OR值分别为0.1862、0.2185、0.3110,表明随着社会宽容程度的增加,会带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提升,当本地老人和外地老人在社区福利待遇和身份限制的差别程度越来越小,老年人对社区的公平感知越强,从而显著提升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社会差距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当社会差距X8取值为1到4时,其对应的OR值分别为0.1144、0.0758、0.0765、0.0756,表明随着社会差距程度的不断降低,总体上会带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下降,但影响幅度不大。这可能是因为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机会平等、分配平等的公平感知,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多数本地老人表示自己退休前为当地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应该在某些养老服务政策待遇上与外地迁入的老人有所差别,由于福利待遇的差别不是很大,对外地迁入老人公平感知的影响不大。因此,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过程中应调适社会差距的程度。鉴于此,假设H4a仅部分成立,假设H4b成立。
5、社会参与方面。如表2所示,社会组织参与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当社会组织参与X9取值为1到2时,其对应的OR值分别为0.3829、0.4543,表明随着社会组织参与程度的不断提升,会带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提升。因此,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应该重视老年人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支持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影响不显著,当社会组织支持X10取值为1到4时,其对应的OR值分别为1.390、1.2561、1.6703、2.2660,其偏回归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因为社区养老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以及老年人互动互助机会较少,使得老年人无法更多地得到他人的帮助或者获得帮助其他老人的机会,导致社会组织支持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影响不显著。鉴于此,假设H5a成立,而假设H5b不成立。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根据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课题组对湖南省长株潭地区进行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卷调查数据,基于社会凝聚,运用有序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社会信任、社会资本、社会归属、社会平等和社会参与五个维度对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存在显著影响,但各变量的影响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具体来看,社会差距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社会组织参与、人际信任、组织关系、社会融入、身份认同、社会宽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制度信任、个人关系、社会组织支持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影响不显著;显著因素的内部次序对城市养老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显示出差异性。
基于社会凝聚维度及实证分析结果,为提升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强化人际信任和组织关系。一方面,要加强人际信任的建设。应通过转变老年人的信任观念,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标准、收费标准等制度建设,建立养老机构的信用资质认证和养老机构等级评价体系,打造信用信息监管平台等措施来提高老年人的人际信任,以提升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另一方面,在提高老年人人际信任的同时强化组织关系。信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活动的参与,从而提升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
(二)促进社会融入和社会组织参与。一方面,促进老年人社会融入。应通过加大社区及社会组织对老年人的支持力度,鼓励家庭成员多陪伴老人等方式来激发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入。另一方面,促进老年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组织参与能提升老年人的社会自我效能,进而优化老年人获得社会组织支持的潜力,促进老年人的社会融入,从而提升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关键是要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一是强化居委会组织建设,二是鼓励和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三是加强社区的管理和建设。
(三)调适社会宽容和社会差距的程度。一方面,应提高社会宽容的程度。社区应加大对外地老人的接纳度和认同度,通过提高人际信任水平,消除文化偏见,优化资源分配等措施,提升社会宽容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应控制社会差距的程度。合理的社会差距是为了保证相对公平,过高或过低的社会差距会降低社区老人社会公平的感知程度,影响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所以,在社区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应当减少歧视,注重老年人权利、机会和规则的公平。
(四)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一是要加强已有养老服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开展养老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素养和技能水平。二是在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护理、养老管理等相关专业,加快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开发和培养。三是完善养老服务人员的从业能力等级考评,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待遇及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