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家精神与数字经济的关系研究
——基于空间视角

2022-01-04陈顺婷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企业家数字空间

◎陈顺婷

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过渡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将是应对这一特殊阶段的关键举措。同时,数字经济具备的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驱动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新的需求和供给等特征,使得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应对这一特殊时期的突破口。

在此背景下,以机会识别、创新、敢于冒险的企业家精神引领着众多企业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活动微观主体,顺应时代东风,利用数字技术开启了智慧化转型之路,助力相关产业改造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发展。

本文从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因角度出发,利用腾讯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指数,对全国282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究,并探索企业家精神与数字经济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的路径探索及企业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文献综述

1.数字经济。

(1)数字经济的内涵。

数字经济是承接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数字经济”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唐。泰普斯科特提出。我国数字经济在叫法上更多采用了信息化、两化融合、信息经济等概念。G20杭州峰会指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数字经济的测度。

美国对数字经济总量测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起步较早。美国人口普查局最早建立了数字经济的测算框架,主要包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电子商务流程、电子商务交易三个方面。我国对数字经济的测度口径、方法较多,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彭刚等人基于数字经济包括基础层和融合应用层,借助增长核算框架,按照“先贡献度、后增量、再总量”的思路,对2003—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进行了测算。

(3)数字经济的发展脉络及影响。

学者进行了对数字经济的历史梳理、现状阐述及发展趋势判断等工作,其中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学者认为数字经济通过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投入要素、新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创新商业模式;优化就业结构等路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企业家精神。

(1)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企业家精神具有丰富内涵,最早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承担风险、把握机会等应对市场变化的企业家精神较先受到学者的关注。企业家精神的内涵的阐述多围绕“创新”“承担风险”“把握机会”为核心展开。经合组织(2001)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勇于承担风险和创新,创新意味着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承担风险涉及到对新的市场机会的甄别”,对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做了较为全面且简洁的归纳。

(2)企业家精神的测定标准。

企业家精神的测度主要有自我雇佣比率、企业所有权比率、企业的进入退出比率、小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等。国内研究多参考李宏彬等的方法,从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两方面进行衡量:用个体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占总从业人口比重(简称私营企业比重,BE)衡量企业家的创业精神,用发明专利申请量(IE)衡量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3)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现有研究主要从市场竞争、精神配置、研发和知识外溢几个方面研究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庄子银认为,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企业家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模仿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总结现有文献,多从数字经济出发,研究其影响效应,对其内在发展机理研究较少,对如何进一步把握第四次技术革命,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研究不足。此外,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各地政策也通过扶持企业来发展数字经济,企业家精神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产生影响。结合这两点,本文欲探索企业家精神对数字经济的影响。

二、数字经济与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机理

本文欲参考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结合数字经济的特征,将企业家精神细分为创新、创业及合作三方面,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具体来说,企业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1.创新。

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家主要通过增加投入和拓宽创新渠道提高技术创新。一方面,企业的研发投入不断加码,提升企业实力;另一方面,企业家不仅通过加强自身的研发部门,也通过投资助力更多的技术创新。

在产业创新方面,通过数字技术与其他产业深度交融,培育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产业新业态,这类创新直接催生数字经济,也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内因。

总结来看,企业家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拓展了数字经济的深度和广度。

2.创业。

在知识溢出方面,企业家作为连接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关键桥梁,使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家还通过新基建投资夯实数字经济的基础。

在信息披露方面,传统发展阶段,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效率低下,市场交易成本增加,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更加开放,企业家通过对数据的有效利用,达到以下目的:第一,优化,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减少无效供给;第二,拓展,打通信息渠道,捕捉市场机会,拓宽市场份额;第三,提升,开创产品新蓝海,提高竞争力。

在市场均衡方面,企业家识别数字时代到来的机遇,敢于打破旧市场的均衡,为数字经济开辟发展空间。此外,企业家的作用还体现在培育新市场。通过利用数字技术高度契合消费者需求,使数字化更快地渗透到各个领域。同时,数字技术的一体化特性也催生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形成供需相互促进的良性闭环。

总结来看,企业家通过创业创造数字技术的经济效益,开辟数字经济的新市场。

3.合作。

数字经济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其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协同,企业家的合作精神将加速数字经济在各种领域的渗透。

首先,是产业链合作。企业家通过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整合各类数据,为大数据、云计算的实践提供了可能。其次,是跨行业的融合。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传统行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了数字化在各行业的渗透。再次,合作精神还体现在企业自身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与客户共享个性化主权,提供长期的体验,使智能产品的价值和效用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长,提升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来看,企业家通过合作加强数字技术在各行业的渗透,拓宽数字经济发展空间。

三、实证

1.研究方法及模型设定。

(1)Moran's I指数。

Moran's I指数用于反映空间邻接或空间邻近的区域的相似程度,Moran's I指数数值分布在[-1,1],[0,1]说明各地理实体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1,0]之间说明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而0值则无相关关系。

(2)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权重矩阵是n个地区之间相互关系网络结构的一个矩阵,适用于截面数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建模。基本空间权重矩阵主要有基于空间邻接关系、距离、经济-社会规模三种类型,本文选用基于地理经纬度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

(3)模型设定。

由于数字经济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同时,企业家创业选择不仅受到特定地理位置的影响,还受到临近企业家创业行为的影响,不同区域之间的企业家精神发展具有空间相互依赖性,企业家精神也具备特定的空间分布,因此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研究,选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基本表达式为:

2.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选用腾讯研究院“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

(2)核心解释变量。

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创业、合作精神。用个体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数占总从业人口比重衡量创业(Semp)精神,用发明专利申请量衡量创新(Inn)精神,用第二三产业协同集聚指数来衡量合作(Cor)精神。

(3)控制变量。

投资水平(Inv),采用人均资本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衡量。交通条件(Tran),以城市道路人均占有面积作为交通条件的衡量指标。消费水平(PCL),选用当地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衡量。

(4)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6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为样本,主要数据来源为《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7)以及腾讯研究院《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

3.数字经济指数及企业家精神的空间格局。

(1)空间格局。

本文利用ArcGIS10。2软件中的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对282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指数及企业家精神现状进行差距分级,并采用可视化地图展示全国282个地级市数字经济及企业家精神现状的空间分布状况。

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大一线城市为主要增长极,在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形成较高数字经济水平。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纵向”拓展,东部沿海区域具备明显优势。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普遍水平较弱,在武汉、长沙、重庆、成都等较高水平区,形成数字经济的“孤岛”。

企业家精神也具备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创新精神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形成明显集聚,创业精神在长三角地区尤为突出,与数字经济指数分布的空间格局有高度相似性。

合作精神的空间格局较为特殊,呈现东部发达地区较低,中西部地区较高的格局,说明从产业融合角度看,企业间合作密切程度在西部优于东部。陈国亮认为二三产业同时具有互补效应和挤出效应,在城市规模较大阶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集聚存在较大的挤出效应,在城市规模较小阶段,制造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存在较大挤出效应,只有城市处于中等规模水平时,二三产业的互补效应达到最优。因此,呈现该格局的原因可能是,西部地区作为较晚发展的地区,在推进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承接东部产业,多利用产业链中游的制造环节刺激服务业的发展,虽协同度较高,但总体水平较低。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开始较早,第三产业较为发达,正处在通过科技创新拉动制造业发展的前期,推动产业结构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使得其二三产业协同度低。

(2)空间集聚特征。

通过STATA 16.0软件得到数字经济指数及企业家的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且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表明全国地级市数字经济指数及企业家精神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

4.实证检验。

(1)普通OLS回归。

以2016年中国282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对数据进行普通OLS回归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企业家创新精神对数字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企业家创业精神对数字经济产生了负效应,原因可能是在数字时代,进行创业的企业多集中在科技、零售行业,且多为中小微企业,虽然数量大,但对产业效益的拉动效应弱,可能存在由于电子商务大发展而产生的高质量产品“挤出效应”的现象;此外,科技创业的投资的回报期较长,我国尚处在数字经济发展前期阶段,成效可能尚未显现,投资对数字经济产生的负向作用也可能基于上述原因。企业家合作精神通过推动产业融合,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而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控制变量中,交通条件以城市道路来衡量,交通条件越差,更倒逼线上行业的发展,如外卖、电商通过统一的配送,提升城市道路的利用率。此外,人均消费水平对数字经济也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

(2)空间滞后模型(SLM)回归。

本文采用LM-lag检验和LM-error检验对空间滞后模型(SLM)及空间误差模型(SEM)进行选择。根据检验结果,选用空间滞后模型(SLM)。

空间滞后模型(SLM)回归结果表明,在考虑空间效应后,企业家创新精神对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凸显,交通水平的影响也有一定加强,企业家创业、合作精神对数字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程度减弱。

四、结论

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1)企业家创新、合作精神对数字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创业精神在现阶段对数字经济产生负效应。

(2)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集聚状态,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形成较高数字经济水平,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发展较为突出,西部呈现核心城市一家独大的“孤岛”现象。同时,企业家精神也具备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创新精神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形成明显集聚,创业精神在长三角地区尤为突出。

进一步研究方向:

由于数字经济指数由四大分指数组成,在探索数字经济与企业家精神时,可能出现对不同分指数的效应相异,可进一步研究企业家精神对不同分指数的影响,以期对企业家创业精神对数字经济的负效应做出更深入的解释,验证创业精神是否对某一分指数的促进作用弱于对另一分指数的抑制作用而造成上述结果的猜想。

猜你喜欢

企业家数字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答数字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