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盘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2-01-04553000贵州省六盘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吕树鸣

农家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菌棒六盘水市食用菌

553000 贵州省六盘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吕树鸣 罗 凯

食用菌产业作为持续快速推动贵州省280万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行“农村产业革命,振兴乡村经济”的重点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贵州省六盘水市按照“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总体思路,坚持做优做强大宗食用菌、做特做精特色珍稀食用菌,食用菌产业呈裂变式发展,逐渐走出了一条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品牌发展之路。

一、六盘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六盘水市食用菌种植已有50余年的历史。据《六盘水市志·蔬菜水产志》记载,六盘水1968年双胞菇引种栽培获得成功,平菇于1977年由床栽发展到塑料袋栽,猴头菇于1979年由六枝矿务局五七工厂引种栽培成功;竹荪、香菇于1984年在盘县引种栽培获得成功。全市食用菌产业历经半个世纪,从引种、地栽、袋栽的小规模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逐渐向设施化、工厂化、专业化生产方向迈进。

实行农村产业革命以来,六盘水市食用菌产业由弱到强,实现裂变式发展。2016年,全市食用菌种植规模200万棒,以农户自发种植为主。2017年,市、县成立了蔬菜种植专班,全年种植面积为1449万棒。2018年,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3838万棒。2019年,全市食用菌产业规模突破1亿棒,达1.0544亿棒。 2020年,全市食用菌产业规模达1.88亿棒。截至2021年8月底,全市食用菌产业规模达2.79亿棒,产量6.62万吨,实现产值7.9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3.92%、178.73%、144.19%。

目前,全市主要食用菌企业1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现有企业品牌7个,其中六枝特区5个,水城县、钟山区各1个;产业技术服务人员共计66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1人,初级职称35人;食用菌技术骨干85人,掌握了一定程度的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的菇农1273人。

二、典型案例

1.贵州省康群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产业引领,“三变”模式,带动农户就业增收。该公司属县级国有平台公司,通过政府投资、大连捐赠、企业融资等多种方式发展食用菌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三变”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是通过流转土地增加农户收入。土地流转6200亩,按500/亩•年进行流转,年支付流转费310万元;通过土地入股有机肥厂,年分红104万元用于发展壮大13个村集体经济。二是吸引农户到菌种场务工。公司带动稳定就业727人,较2020年增加340人,其中因疫情不能外出务工人员102人,人均收入3000元/月;三是吸引农户到种植基地临时务工。临时用工达4400人,以年龄在40~55周岁的劳动力为主、特别是妇女较多,人均月收入1800元。四是解决公益性岗位就业工资补贴。2019年公司年分红资金达960余万元,用于解决全县“组组通”公路养护员、村环境卫生保洁员、水管员等2594个公益性岗位工资性补贴,带动了农村就业,增加了农户收入,实现多方共赢。

2.贵州鸿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产融合发展,带动林下食用菌发展。六枝特区贵州鸿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林下食用菌种植及其加工类产品,走出了一条“林下生态产业”的发展新路。一是通过林下食用菌栽培,既降低栽培成本,又增加收益。林下食用菌栽培不同于设施栽培,利用林下环境湿润,天然避光的环境,不需要花费巨大成本建设大棚、安装加湿设备,成本低,且林下食用菌口感好,营养丰富,价格高,是现代追求养生人们的首选,实现成本下降,收益提高的“双赢”。二是产品直接上餐桌,让产业通过餐桌“口口相传”。由于林下直接栽培的可能沾有泥土,卖相差,在深入市场了解后,公司探索出了一条从林间直接上餐桌的发展道路。配套发展餐饮业,把林下菌菇直接做成餐饮,让产业通过餐桌“口口相传”;产品直接上餐桌,没有经过市场流通,减少流通中间环节,既能降低直接消费价格,又能增加企业收入。三是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为了提高产业附加值,鸿霖做起了食用菌加工产业,当前紧俏的产品有儿童猴菇面条、粗粮猴菇面条、香辣油菌菇、香脆油菌菇、香菇和猴头菇干品等,在做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的同时,解决了当地结业问题。目前,公司解决了13个稳定就业岗位,每年为附近村民提供500~700人的临时就业岗位,每天工资收入80~100元。四是传播“致富经”,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林下食用菌种植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收益之后,公司通过菌棒补贴的形式,给予农户0.9元/棒的补贴,并给贫困户免费发放菌棒,带领村民一起做林下菌种植,再统一组织工人、农户进行免费技术培训,统一保底收购菌菇,统一产品销售。2016-2017年,仅两年就共给何家寨村21户贫困户免费发放了50000多棒菌棒;2019年以来,在鸿霖公司培训基地学习培训的贫困人口就有80多人,目前,农户参与林下菌种植的积极性高涨,大家都自觉自愿地一起学习参与种植,共同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坦途。

三、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覆盖不足。虽然六盘水市食用菌生产基地在不断地发展,但食用菌产业规模化程度低,产业体系不完备,水电路、冷链储运等服务体系有待加强。目前,全市成规模食用菌基地基本配套冷库、冷链车等服务设施,但是对于种植大户、散户等经营主体,冷库、冷链车等基础服务覆盖明显不足。

2.专业人才匮乏。六盘水市没有一家科研机构开展食用菌科研工作,真正懂食用菌的专业人才匮乏。当前,市内企业主要从省外聘请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不够了解六盘水市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情况,技术存在一定的“水土不服”现象。

3.社会参与度不高。目前六盘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主要是政府推动,农投企业、合作社组织生产模式,私营企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农户自发参与较少,主体所有制模式单一,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市场活力有待提高。

4.经营主体不强。食用菌产业招不进优强企业,经营主体数量少,力量弱,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少。目前,全市成型的食用菌生产经营企业仅18家,菌棒生产能力在1000万棒以上的仅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2家,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

5.行政干预较多。目前,六盘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偏重强调产业政策属性,市场属性有待提高。政府行政干预较多,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疲于应付各种会议、检查、调研接待、数据调度等,真正用于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四、六盘水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对策

1.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支持食用菌生产聚集区完善水、电、路、仓储、加工、物流等基础设施配套;整合资源,政府建设或鼓励企业、合作社等有偿共享冷藏、冷链运输、烘干等设备等基础设施,解决生产大户、散户鲜菇短期存放、运输、烘干等难题,吸引更多大户、散户参与发展食用菌产业。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柔性或全职引进等模式,引进食用菌产业领军人才及相关专业人才。依托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培养食用菌产业急缺人才、食用菌、实操型人才;选择一批具有一定经验,干劲足的大户或群众为重点培育对象,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职业菇农,打造一支产业振兴生力军。

3.提高社会参与度。发挥协(学)会的专业优势,引导一批协(学)会参与到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来,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加强信贷、基础设施、技术支持等关键要素配套服务,引进一批企业及种植大户、引导一批国有企业、培育本地企业、种植大户、个体户参与到六盘水市的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来,增强食用菌产业市场活力。

4.强化经营主体培育。服务好现有经营主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引导一批国有企业、专业合作社转型参与食用菌产业发展;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到六盘水落地生根,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条,找准产业发展的“支点”,推进产业振兴。

5.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农推技术人员等内行在产业发展中的“智囊团”作用,推动产业扶贫遵循科学、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找准产业项目与农户增收的结合点,把行政干预对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推动产业市场化、有序发展,发挥产业发展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应有的作用。

6.支持食用菌产业组团式发展。在项目安排、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扶持,支持水城县菌种场释放产能,提高菌棒质量,引导全市食用菌经营主体购买水城县菌种场菌棒,减低全市菌棒生产成本。引导全市食用菌经营主体在产业链中合理分工,形成食用菌产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推动全市食用菌产业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菌棒六盘水市食用菌
一线光阴入洞中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竹木屑主基质配比菌棒对香菇出菇效率及品质的影响
华北平原地区香菇菌棒越夏关键技术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山的国度
My Room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JBZ—S—4型菌棒注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