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记忆”品牌塑造与文化传承
2022-01-04
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崔喜斌
“军工记忆”三个终极问题三个阶段
一、关键词:打造
“军工记忆”是什么,从哪里来,记什么,忆什么——“1.0 时代”——坚持打造精品,挖掘反映军工“国家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和“把一切献给党”的理想信念
新阅宣传中心从2012 年至今,以军工行业“老领导、老专家、老模范”“讲故事、 忆传统、传精神”为主要内容,以“口述历史”为表现形式, 发挥影像在抢救历史资料方面的作用,组织全行业开展“军工记忆”系列电视纪录片摄制。历时9 年,先后深入一线走访200 余家军工单位,采访拍摄900 余位军工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建设者,其中两院院士30 多位,50 多位总师和大国工匠,摄制完成了16 集《武器型号系列片》、5 集《抗战硝烟》、2 集《航天六十年》、8集《三线风云》、5 集《链接世界》等38 集成片,总时长近1500 分钟。36 集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科教频道、军事频道、中文国际频道播出,腾讯、凤凰、爱奇艺、优酷、土豆等多家主流视频网站多次转载发布。《国家记忆》、《新闻联播》、央视新闻频道纷纷利用《军工记忆》的内容素材,衍生播出了多个反映军工精神的专题片和新闻专题。人民日报撰文《36 部纪录片带你领略辉煌中国》推荐《军工记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军工记忆》作为优秀国产纪录片向全国各级电视台推荐。2013 年,讲述第一艘核潜艇和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5 号研制背后故事的《水下长征》、《东风破晓》 获第19 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奖。2015 年,《军工记忆.抗战硝烟》获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全纪录主题活动系列片奖励。2017 年,《军工记忆- -三线风云》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中央档案馆评选为“第22 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年度收藏作品奖,并被中央档案馆永久收藏。2020 年,首次聚焦国防科技工业军贸和装备出口事业的《军工记忆.链接世界》被中组部评为第15 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优秀奖。
二、关键词:塑造
“军工记忆”为什么,到哪里去,推什么,传什么--“2. 0 时代”-坚持多管齐下,以多维传播渠道和多样创作手段塑造军工文化品牌以主动姿态着力开展多频次传播。为增强“军工记忆”在融媒体智媒体全媒体时代的影响力、传播力、穿透力,我们因势而变、顺势而为,2016 年按照融媒体介质和特点,利用《军工记忆》拍摄的内容素材,开办《军工记忆》微信公众号平台,策划发布“军工记忆”短视频及图文信息300 余条,实现内容二次传播、多频传播,提升了《军工记忆》在新媒体的影响力,播放量超3000 万次,再度唤起社会大众对军工发展、军工文化、军工精神的共鸣和价值认同。与中宣部沟通,《军工记忆》入驻《学习强国》,成为全国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党史国情的学习素材。各军工集团公司把“军工记忆”纪录片的短视频作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补充学习材料,利用行业媒体及官方微信进行广泛深入报道, 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党组组织集体观看《军工记忆一抗战硝烟》 电视片,航空工业集团领导点名表扬肯定“记忆军工”,军工后人、军工传人有感而发主动发声,形成了规模和声势。以开放视野稳妥探索国际化传播.国防科技工业国际传播,具有特殊重要性、特殊专业性、特殊涉密性,既要秉承“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优良传统,又要适时适度、顺势乘势讲好军工故事,特别要把握好分寸、尺度、时机,迈出迈好中国军工国际传播的第一步。2017 年,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邀请参加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专题交流展映。积极策划《军工记忆》推广宣传活动,2019年,召开《军工记忆》媒体推介会,邀请各军工集团公司及50 余家主流媒体、行业媒体、新媒体平台参会。《军工记忆》引起国家外宣传播平台的关注。目前,包括中央电视台及各省级卫视30多家成员台,《军 工记忆.型号》《三线风云》《链接世界》系列纪录片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国落地播出,海外收视人群超过4500 万人次。
三、关键词:再造
“军工记忆”怎么办,向哪里发力,论什么,创什么--“3.0时代”坚持多维产出,以多元文艺表达溢出军工文化品牌。今年5 月29 日,我们精心策划组织了军工记忆盛典,得到局领导、中宣部宣教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财政部国防司、国资委宣传局、文旅部、各军工集团公司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及媒体朋友们大力支持,出席盛典活动并为记忆事件代表人物颁奖。盛典紧扣“初心、基石、使命、传承”四个关键词,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从人民军工90 年砥砺奋进历程中节选出13 个值得记忆珍藏的经典瞬间和“致敬抗战军工老战士”、“致敬已逝军工先辈”2个特别致敬环节。通过故事讲述、视频短片、情景短剧、情景舞蹈、情景歌曲等形式,讲述了军工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朴素作风和感人精神,重温那一段段炮火硝烟、坚守奉献的激情岁月。“八一”建军节前夕,军工记忆盛典在央视频及主流新媒体平台隆重上线,光明日报、中国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新社、人民网等中央主流媒体纷纷以军工记忆-13 个经典瞬间再现军工故事为主题,进行密集报道。军工记忆盛典既是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献上的一份文化厚礼,也是品牌转型重塑的一次成功实践,首次突破纪录片思维,以歌舞、朗诵、舞台剧等多种文艺形式提升了军工文化的冲击力和穿透力。
“国之重器,以命搏之”。人民军工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历程,人民军工系列精神族谱所蕴含的能量,为军工文化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创作土壤、丰富的内容素材,提供了源泉、动力和多重视角。如何突出典藏性、传承性、系统性和国防军工特色,打造军工记忆文化长廊,持续举办军工记忆盛典,做好“军工记忆”品牌维护、品牌拓展、品牌宣传、品牌再造,实现军工记忆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刚刚起步。如何把军工那些还要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支招破题出主意。“激励人心、 震撼人心、摄人心魄、引人入生”的奋斗者的大故事、好故事,把《军工记忆中的原型人物进行文学化文艺化的再创作再表达,提气提神、真实真切地加以传播传递,实现“军工记忆”品牌更多的“破圈出圈"“光合作用”“化学反映”“现象传播”, 就是最大的深刻,也是最潮的声音。
文化与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郑长铃
通过文旅产业破解军工文化发展的困局
在文旅产业中挖掘、创造、激发军工文化的内涵、价值、活力,讲好“中国军工故事”,不仅是军工文化在国内“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双重背景下突破重围、解决发展困局的方式,更是符合国家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使军工文化上应国家民族意志、下成民众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应有的力量。
树立正确的观念,重新认识军工文化,只有正确地认识了军工文化,才能更好地阐释它;基于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以文旅产业为抓手,建构军工文化融入民众生活的诸多模式;把握文化消费主体的文化需求,为其提供所需的文旅产品,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文旅产业的大背景下不断发掘军工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使其得到应有的良好发展,为繁荣社会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校教育。专题课堂、研学计划、课后素质培养等方式把军工文化融入到教学中。
社会教育。通过专题展示馆、博物馆等场所,以体验式、沉浸式的研学方式,向更多的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科普军工知识、传扬军工文化,并与学校教育形成良性互补,共同讲好“中国军工故事”。充分利用好科技、互联网等手段,将军工文化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平台进行整合,嵌入并突显军工文化的内容,拓展其存续面,提升其认知度。
借助旅游、文娱等行业的优势。建设主题公园、主题游乐场,增加科技元素等,寓教于乐、寓学于兴趣,既有效地传播了军工文化,也创造了附加值。
打造军工文化IP。深度结合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塑造我们的军工文化IP,在创造文化价值的同时,达到宣传军工文化的目的。
中核集团董事会秘书潘建明
加强核文艺创作弘扬伟大精神
《点燃心中那团火》获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三是一批影视剧。四是一批宣传片。每年在央视播出一部纪录片,如《中华之核》《解密中核》《钱三强》等,其中《“核”动中国》获中央企业优秀宣传片奖。五是一批原创歌曲。先后推出《核工业之歌》《祖国需要我》等,开展红歌创作传唱。同时,通过《求是》杂志等主流央媒大力宣传“两弹一星”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核故事,不断增强“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播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谋其大,以“两弹一星”精神主导“五个一批”文艺创作
党一是一批图书。先后编撰出版了近50 余部图书,其中《核铸强国梦》系列丛书中的2 部图书获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60 位核科学家的故事》获国家图书出版奖。二是一批演出。比如,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全国巡回宣讲38 场,遍布20 个省市100多家单位的15万观众。举办“党领导下的中国核工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暨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宣讲会,深入一线展示核工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舞台剧《核梦开始的地方》
取其中,以影视作品诠释“两弹一星”精神内涵
核工业是影视创作的“富矿”,多年来涌现了一批核工业题材的影视剧,其中电影有《邓稼先》《横空出世》《东方巨响》《飞越绝境》等,电视剧有《国家命运》《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那些年,我们正年轻》《激情的岁月》等,剧不仅反映了我国核工业的命运始终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同频共振、血脉相连,也展现了老一辈核工业人以身许党许国的深厚家国情怀,用红色基因铸就大国重器,激励着核工业人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完成国家重大使命中建功立业。
落其小,以八个影视创作项目再现军工企业的钢筋铁骨
根据中宣部有关影视创作要求,我们拟制了《繁荣我国核工业文艺创作工作方案》,重点推出了八个影视创作项目:电视剧《硬核时代》、纪实电影《彭士禄》、、科幻电影《人造太阳》《401 元素》、电影《国之荣光》、电视剧《点亮世界》、网络电影《光绪之死》《无人区》。以上项目除第一个外,其它尚处在孵化阶段,恳请今天到会的国家部委、国防科技工业影视文化创新发展联盟、影视文化企业等大力扶持,共同推进“两弹一星”精神“动”起来、“活”起来、“传”下去。
落实文化强国战略打造航空工业先进文化力
航空工业集团党建文宣部副部长张会芬
新时代、新起点,航空工业牢记初心使命,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生动范例,让“航空工业”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大国名片。近年来,航空工业集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先进文化力建设。
抓好思想引领力建设,为航空工业文化定锚指向。先进文化力明确写入了集团战略,以先进文化力建设为牵引,以体系化思维搭建航空工业改革发展的坚固基石,以高质量发展成果来检验先进文化力成效。
抓好价值支撑力建设,为航空工业文化强基固本。发挥文化价值观导向作用,确立企业和员工核心价值观,激励员工立足岗位,聚焦主责主业,全身心投入企业价值创造,实现企业价值增长和员工个人价值提升。
抓好行为导向力建设,为航空工业文化正身立形。持续完善先进文化力建设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发挥强化执行、约束行为的管控作用。
抓好团队凝聚力建设,为航空工业文化集智聚力。过出版《顾诵芬画传》《向祖国汇报》《航空故事》等主题图书,发布《集团文化手册》《先进文化力研究》等系列文化产品,把航空报国精神凝聚到文化中,滋润于思想中。
抓好社会影响力建设,为航空工业文化插翼远翔。利用珠海航展、巴黎航展、上海品博会等境内外专业展会、申报财富世界500 强、履行社会责任等方式传播航空工业的品牌影响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