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课带领一本”的阅读教学谈

2022-01-03夏秀珍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居里夫人课文内容整本书

夏秀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00万字。从目前学生的阅读量来看,与课标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而且仅有一部分学生有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换言之,就是培养学生语文诸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书香中觅得一方乐土,变教师教学生读为学生想读、要读的自主行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好教一篇课文,阅读一本好书。

一、在品味资料袋中,实现从一课带领一本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新课程背景下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的“资料袋”,其形式多样,有文字介绍,有图片展示等。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關的知识。我们对课文后面安排的"资料袋"进行了分析、整理,认为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资料袋"这一课程资源,课前做到预习,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课中适当穿插,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验;课后适当延伸,起到丰富阅读积累的作用,使语文课绽放熠熠之光。

根据课文后面的资料袋极富教学价值。我们可以根据这个资料细致带领学生阅读整本书。

《跨越百年的美丽》资料袋——爱因斯坦的《悼念马丽﹒ 居里》。我们结合这一资料中: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根据这一句话打开学生的思路:为什么爱因斯坦会这么评价居里夫人。老师就可以顺势而导,引领学生阅读《居里夫人传》

二、在品味语言文字中,实现从一课带领一本。

一本书的写作手法,语言特点往往会体现在节选课文本。我们抓住课文与书的相似点,巧妙地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在教学本课时:教师随着教学的推进问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生(梁衡),其实在原文中,作者还记叙了居里在巴黎求学的小细节。

补充资料。

1、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

2、她长得美,男学生们为了能多看她一眼,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但她对这种热闹不屑一顾。她每天到校最早,坐在教室前排,给那些追寻的目光一个无情的后脑勺。

3、她本来是住在姐姐家中,但为了安静,就一人租了间小阁楼,一天只吃一顿饭,日夜苦读。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压在身上,以取得一点感觉上的温暖。

接着教学过程回放:

1 默读这几个句子,你会思考什么?

2 生1:我想到居里夫人为了研究科学,即使有一头漂亮的金发,她也把剪得很短。

生2:我思考居里夫人不爱慕虚荣,为了科研事业,勤奋,不怕苦,不怕累。

3、师:其实在居里夫人写的自传当中,详细地介绍了她自己研究科学的整个过程。走进《居里夫人传》,你会更深刻地认识居里夫人的。

随着课堂的深入和教学大纲需要,教师巧妙地在教学中“插播”和“嵌入”原文中的内容,让课文内容更加丰富完整,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书中的乐趣。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课外读书的欲望。

三、在品味形象中,实现从一课带领一本

语文书中,许多课文都是节选原文,有的根据原文还进行了删改,如果在教学中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补充,添加,这样估既可以丰富课文内容,又可以从课文过渡到整本书,实现从一课引领一本的顺利对接。

在教学过程回放:

师:这段时间,同学们正在阅读玛丽,居里写的《居里夫人传》,通过整本书的阅读,你还能从书中感受到她跨越百年依然美丽的原因吗?

生:我从在战争来到巴黎的时候,她完全可以离开战争中的巴黎,离开这危险之地,但是,当她把实验里贮存的镭转移到波尔多,当她把镭安全送到后,她便立即返回巴黎,她这种受国的精神将她的美丽跨越了百年,甚至千年。

生:我想说:居里夫人的美还在她献身科学与淡泊名利之中,她研究这些化学元素后,完全可以申请专利,但是,她并没有,以至于为了研究镭事业,最终是一位美国的著名大刊物《反光灯》的主编,梅内尔夫人发动美国妇女的捐赠。其实,如果她自己申请专利,她,甚至她的子孙后代都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她并没有这样做。

人物形象,有必要适当的补充。这样做既可能丰富课文内容,又可以从课文过渡到整本书,实现从一课到一本的顺利对接。

四、在课堂结尾中,实现从一课带领一本

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一些名著节选的课文中,抓住课堂的收尾处,将一本书的阅读推荐给学生,从而实现阅读的目的。

在教学中《祖父的园子》的结尾是这样教学的:

当老师一遍又一遍将文中童年自由自在的画面通过引读后,老师巧妙问道:作者萧红把童年浓缩着文字,记载在《呼兰河传》里,接着老师从课件中出示许多不同版本的书,问学生你们看过哪一种版本,许多学生都说没有看过,这时老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这本书被一百二十多家出版社出版,同学们知道原因吗?于是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巧妙应答:这么多优点,所以人们这么喜爱这本书,请同学们再读这本书品味作者童年里灿烂的阳光。

执教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在课堂结尾处,老师说:当人们提起守财奴、爱财如命的人时,自然会想起严监生,其实在《儒林外史》这本书中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如,第三回讲到的范进中举,继而对故事作了简单的介绍,当教师说到,60多岁的范进中举后会是怎么样的情形,你们想知道吗?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自然都非常想知道,也就有了阅读《儒林外史》一书的冲动。

教师在教学一课结尾处,巧妙地链接与原著相关的内容,设置悬念,就能激发孩子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也就为孩子学习一篇课文到阅读一本书架构了一道桥梁,使孩子们想读乐读。

“书中自有黄金屋。”教师应该在一本语文书里面引领学生更多在去阅读,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文本的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把握课堂教学时机,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猜你喜欢

居里夫人课文内容整本书
吴健雄孙女眼中的“东方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论语》整本书阅读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科学奇女居里夫人
居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