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探究

2022-01-03谭春燕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课文小学生

谭春燕

摘要: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后,学生已经累积了一定的优美词句,但他们对于作文还是“望文生畏”。在阅读教学时,个别教师重视学生文本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动笔练习写作的机会并不多,这样会让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出现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将读写结合教学应用与课堂教学,依照教材内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训练的点,为锻炼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以实现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同步提高。

关键字:小学语文;高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语文是集基础性、人文性、工具性于一体的学科,学好语文对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是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积累更多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阅读及写作能力,并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阅读是视觉和思维的输入过程,而写作是思考和动笔的输出过程,阅读是为能发展写作,写作又是对阅读知识的检验,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入写作指导,真正实现读写结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大量阅读,累积更多写作素材

从读和写在日常教学中的关系来看,我们就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只有读好才能写好,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优质文章,不仅能累积很多写作素材,还能拓展自身视野及思维方式,这样就不至于到写作时,直接照着模板硬套,让写出的文章给人感觉千篇一律。教师每周应为学生安排自由阅读的时间和机会,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读书氛围,让学生能尽情享受阅读过程。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语文基础,所以在选择书籍时范围就可以适当放宽,教师也要对小学生选择的书目进行把关,为他们推荐更多高质量书籍,让其阅读写作能力同步提升。

例如,在学习《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默读课文,体会在这一天内“我”的心境变化。然后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描述中真实表达自我感情的方法,再让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匆匆》与这篇课文在情感表达方式上进行比较,这样就极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今后学习其他文章时也能游刃有余,教师随即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史铁生的《第一次盼望》这本书,里面节选了作者许多文章精华,如《第一次盼望(节选)》《玩具(节选)》《老海棠树(节选)》等,内容十分适合高年级小学生阅读。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描写精彩的部分摘抄下来,再组织学生开展“史铁生文章交流会”,让学生充分在讨论中吸取作者在写作方面的长处,进而用在自己的作文之中。这样教师重视学生阅读量与质量的提升,累积更多写作素材的同时,促进读写结合根植于学生内心。

二、立足教材,积极进行仿写训练

在信息时代发展背景下,学生能更方便的获取到各式各样风格、题材、内容的读物,很多学生会认为课外书要比课文精彩得多,而忽略教材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其实在小学教材中的课文题材繁多、語言形象、情感丰富,十分符合高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范畴。教师就要根据每个单元都标出的训练侧重点,让学生在阅读中建立仿写意识,让学生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框架、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以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例如,在《竹节人》这课学习中,作者通过回忆性的文笔描写出“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和感受,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这就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动手欲望。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喜欢各种玩具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在课下进行竹节人或其他小手工制作,并把制作过程的欢乐用写作方式表达出来。如果学生暂时没有好的思路想做什么,教师可以给学生足够时间去查找视频资料,然后再进行动手制作。同时也可以结合之前学生制作手工的回忆,来写出 相应文章。在写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制作过程、制作效果和玩法介绍表达出来,并将在制作中或玩耍时发生的趣事一一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丰富学生的写作方向与内容,也可以让他们深入品析课文内容,在仿写能力上更有进步。

三、学会批改,提高读写结合成效

在很多情况下要写好一篇作文并非一气呵成,可能就连一个词也需要经过反复的斟酌和推敲,才能把作文质量与水平提升上去,学生的写作也同样如此。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大多太过依赖教师的批改,自己不知道检查文章的疏漏之处,而且也不能针对教师的评语自主修改文章,这样就失去了批改的意义。教师的意见固然重要,但如果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然后再向教师提问,这样他们在写作上定然会有很大进步。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读写结合训练中,应提供学生自主批改文章的思路及方式,这样可以不仅可以避免发生低级错误,还能切实提高读写结合成效。

例如,在学习《石灰吟》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用开放性的问题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你们能否试想换一下,当于谦带着手铐脚镣走上刑场的那一刻,一定有无数的话想对世人诉说,他最想说些什么呢?可以让学生把于谦想说的话用笔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与作者产生极大共鸣。教师可以把部分学生作品进行投影展示,带领学生们共同阅读文章,让学生检查里面的错别字、语句通顺程度、句子之间的逻辑性等,并考虑在哪些地方还需要润色,才能让文章读起来更生动。学生就会按照教师的提示认真研读,并提出自己的见地。其实让学生修改的出色不是目的,目的是给学生更多锻炼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进而学会在批改文章中深入阅读,让读写结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结论: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点板块,对小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更是与他人交往的必备素质。因此,在阅读课堂活动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实际学情,深入发掘课文中有训练价值的资源,有足够的耐心长期坚持读写结合训练,以推进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同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创新写作能力,如此才能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闫研.读写结合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天津教育,2021(32):154-155.

[2]王春霞.读写结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课外语文,2021(25):141-142.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课文小学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