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打印人工椎体在脊柱转移瘤整块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

2022-01-03王林高嵩涛刘继军罗建平张俊娟钟楚楠张瑜哲牛科润

实用医学杂志 2021年23期
关键词:椎体脊柱人工

王林 高嵩涛 刘继军 罗建平 张俊娟 钟楚楠 张瑜哲 牛科润

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郑州450003)

脊柱转移瘤是脊柱最常见的肿瘤,约有30%~70%的恶性肿瘤会出现脊柱转移[1]。脊柱转移瘤可造成严重的骨质破坏,影响脊柱稳定性和脊髓的神经功能[2]。据研究[3]显示,5% ~10%的脊柱转移患者会出现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截瘫,大大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手术仍然是切除肿瘤组织、解除神经压迫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多数脊柱转移瘤病灶均能够有效切除边界,其有利于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并延长患者的远期生存时间[4]。然而整块切除创伤大,切除了脊柱的骨性结构、小关节、韧带、椎间盘等,脊柱彻底失稳,需要对脊柱连续性、稳定性进行重建。传统的重建材料有自体髂骨块、人造骨柱、钛网等,但存在着融合率低、界面吸收、塌陷、移位等问题[5]。

随着3D 打印技术的发展,3D 打印植入物在骨科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3D 打印人工椎体具有与人体自身椎体相似的弹性模量、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机械强度、适合骨长入的微孔结构,这些均使个体化人工椎体重建脊柱转移瘤术后骨质缺损成为可能[6]。国内外对于脊柱转移瘤整块切除后使用钛网和3D 打印人工椎体重建其稳定性的对比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脊柱转移性肿瘤整块切除术后行3D 打印人工椎体材料和钛网材料重建患者的资料,并对两种重建材料术后疗效、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自2016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行脊柱转移性肿瘤整块切除手术的患者。纳入标准:(1)病理结果明确为脊柱转移性肿瘤;(2)出现病理性骨折或有明确脊髓压迫症状;(3)脊柱转移病灶仅累及单个椎体;(4)于我院行椎体整块切除手术治疗,并接受3D 打印人工椎体或钛网重建脊柱。排除标准:(1)临床评估患者预期寿命较短,小于6 个月[7];(2)合并其他脏器多发转移患者;(3)脊柱转移为复发病灶或累及多个椎体;(4)一般情况较差,合并严重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系统(如高血压、心梗、心律失常)、免疫系统及血液系统疾病无法耐受手术。

根据术中使用的重建材料分为两组。使用3D打印人工椎体材料重建的为观察组,共24 例患者,男14 例,女10 例,年龄45 ~72 岁,平均(55.2 ±5.3)岁;使用钛网材料重建的为对照组,共24 例患者,男13 例,女11 例,年龄42 ~75 岁,平均(52.4 ±6.2)岁。手术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预后评估,包括Tomita 评分[8]和Tokuhashi 评分[9]。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例

1.2 植入材料 3D 打印人工椎体:由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提供,材料为多孔型钛合金(金钛-6 铝-4 钒),孔隙率为80%左右,孔隙结构为(800 ± 200)μm,杨氏模量为(2.5 ± 0.2)GPa,前凸角为0/4/8 度。规格:颈椎人工椎体直径12/14 mm,高度12 ~90 mm(2 mm 递增);胸腰椎人工椎体直径12×18 mm~18×24 mm,高度25 ~120 mm(5/10 mm 递增)。钛网:由北京理贝尔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提供,材料为钛合金,圆柱形状,直径为12/14 mm,厚度1 mm,最大高度为100 mm。颈前路钛板螺钉系统:由北京理贝尔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提供,材料为钛合金,钛板长度为22 ~88 mm,螺钉直径为4/4.5 mm,长度为12 ~18 mm。胸腰椎钉棒系统:由上海锐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材料为钛合金,螺钉长度30 ~50 mm,直径为3.5 ~7.5 mm。

1.3 手术方法

1.3.1 术前栓塞术前1 周内,患者在局麻下由介入科医师行血管造影术以明确肿瘤供血情况,为减少术中出血,选择性地给予血管栓塞。为避免栓塞物脱落入颅,一般颈椎肿瘤血管不栓塞。

1.3.2 肿瘤椎体的切除以胸腰椎肿瘤为例,全身麻醉后采取俯卧位,以病椎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长度范围包括病椎上下各两个阶段椎体,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筋膜,分离椎旁肌肉并向两侧牵开,分离软组织时注意避免进入肿瘤组织。于病椎上下两个椎体分别置入椎弓根螺钉,切除肿瘤椎体时交替连接两侧连接杆,整块切除肿瘤椎体,彻底减压脊髓及神经根,蒸馏水、化疗药物交替浸泡灭活术区,处理残留椎间盘组织,刮除上位椎体下终板软骨和下位椎体上终板软骨以准备融合界面,注意保护脊髓、神经根及椎体前方血管,严密止血。颈椎肿瘤采用平卧位,颈前路入路切除肿瘤组织。

1.3.3 重建观察组:测量缺损高度,试模安装,选择合适规格3D 打印人工椎体,制备异体骨颗粒填塞于中央植骨管道内,将人工椎体放置于缺损区并调整位置,适当加压相邻椎体保证骨-人工椎体界面紧密贴合,透视确认假体位置良好。胸腰椎肿瘤病例连接椎弓根螺钉连接杆及横联,颈椎肿瘤病例安装颈前路钛板螺钉固定(图1);对照组:取异体骨颗粒紧密填塞于修剪后的钛网内,其余步骤同观察组(图2)。

图1 胸椎转移瘤整块切除并3D 打印人工椎体重建Fig.1 Thoracic metastases were resected en bloc and reconstructed with 3D printing artificial vertebral body

图2 胸椎转移瘤整块切除并钛网重建Fig.2 Thoracic metastases were resected and reconstructed with titanium mesh

1.4 术后处理肿瘤标本送常规病理,明确原发肿瘤类型。术后常规卧床,指导双下肢功能锻炼,给予预防感染、消肿、止痛等药物应用,术后1 周内给予甲泼尼龙静脉输液以减轻脊髓、神经根水肿。引流量24 h 少于20 mL 时拔除引流管。切口愈合并拆线2 周后开始原发肿瘤的内科治疗。

1.5 疗效评价标准

1.5.1 一般指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从皮肤切开到皮肤缝合完毕)、出血量(纱布估计出血量+吸引器瓶内液体量-术区冲洗量)。

1.5.2 疼痛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系统于患者术前、术后1 周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计算缓解度,缓解度=(术后1 周评分-术前评分)/术前评分×100%[10]。

1.5.3 神经功能评价采用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评分系统对患者脊髓功能评分,并计算术后1 周、3 个月、6 个月、末次随访时的改善率,改善率=(随访时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11]。

1.5.4 术后椎体融合情况6个月后行脊柱X线及

CT 检查,评估人工椎体或钛网与相邻椎体整合情况,具体评估标准如下:(1)确定融合,影像学检查观察到骨重塑,人工椎体或钛网与上下临近终板骨界面处有骨小梁穿过;(2)可能融合,人工椎体或钛网完整,但与邻近椎体未完全重塑和整合,无明显放射透亮带;(3)可能不融合,人工椎体或钛网完整,但与邻近椎体间有明显放射透亮带;(4)确定不融合,人工椎体或钛网断裂、移位或下陷[12]。

1.5.5 沉降情况及稳定性评价由融合节段的高度及曲度变化作为评价指标,通过脊柱X 线侧位片测量术后1 周、3 个月、6 个月、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eight of anterior bone,HAB)、椎体后缘高度(height of posterior bone,HPB)和cobb 角数值,并计算其与术后1 周(等同于术后即刻)的差值[13]。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IBM,美国)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指标手术时间:观察组(322±42)min,对照组(355 ± 30)min,观察组手术用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术中出血量:观察组(2 229±231)mL,对照组(2 420±273)mL,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2.2 疼痛评价VAS 评分:观察组由术前(7.4 ±1.4)分降至术后(2.2±0.8)分,对照组由术前(6.8±1.1)分降至术后(2.4 ± 1.0)分,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观察组疼痛缓解度(70.4 ± 11.5)%,对照组疼痛缓解度(65.8 ±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

2.3 神经功能评价两组患者术前JOA、术后1 周JOA 评分及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 个月、末次随访JOA 评分及改善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JOA 评分及改善率Tab.2 JOA score and improvement rate of two groups x±s

2.4 术后并发症4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0 ~45个月(平均20.4 个月),所有患者术中无脊髓或大血管损伤或排异反应出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各2 例,改变体位、延迟拔管后均顺利愈合;观察组1 例胸7 椎体转移瘤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浅表感染,加强换药、延长敏感抗生素应用后顺利愈合,对照组1 例肺癌并胸4 椎体转移瘤患者术中出现胸膜破裂,术后肺部感染,转ICU 治疗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2.5 术后椎体融合情况两组患者植入物与相邻椎体融合情况见表3,两组融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

表3 两组患者植入物与相邻椎体融合情况Tab.3 Fusion of implants and adjacent vertebral bodies in two groups 例(%)

2.6 沉降情况及稳定性评价术后3、6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HAB、HPB 及cobb 角度的减小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4)。

表4 两组患者沉降高度及曲度变化Tab.4 Changes of settlement height and curvature in two groups ±s

表4 两组患者沉降高度及曲度变化Tab.4 Changes of settlement height and curvature in two groups ±s

注:减小值均为与术后1 周的差值

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HAB减小值(mm)HPB减小值(mm)cobb角减小值HAB减小值(mm)HPB减小值(mm)cobb角减小值HAB减小值(mm)HPB减小值(mm)cobb角减小值观察组1.10±0.29 1.00±0.23(0.5±0.4)°1.38±0.31 1.27±0.30(0.7±0.5)°1.57±0.42 1.51±0.46(0.9±0.6)°对照组2.11±0.45 2.00±0.34(1.4±0.2)°2.46±0.48 2.30±0.37(1.9±0.4)°2.64±0.49 2.49±0.44(2.2±0.6)°P值<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3 讨论

随着恶性肿瘤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大约有70%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脊柱转移[14]。脊柱转移性肿瘤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周密的术前规划、术中彻底切除肿瘤以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15]。手术切除脊柱转移瘤后能否有效重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重建材料的选择。传统的重建材料包括自体髂骨块、异体骨或人造骨柱,以及各种金属重建材料如钛网、人工椎体等。自体髂骨取材方便、价格低、融合率高,但自体髂骨取材后可导致供区感染、血肿、疼痛和感觉障碍等并发症[16]。异体骨或人造骨柱同样存在排异、融合率低、弹性模量不匹配等缺点[17]。钛合金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强度和耐腐蚀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椎体切除后的重建。然而,钛网由于其与相邻椎体接触面积较小,弹性模量较高,其术后并发症如钛网沉降、移位以及不融合等并不罕见[18]。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在骨科的广泛应用,3D 打印为脊柱转移瘤切除术后重建带来了新的选择方案,其具有更好的个体化设计,与相邻椎体解剖形态匹配良好,生物稳定性强,但有关其与钛网在脊柱转移瘤切除术后重建的对比研究较少。本研究对脊柱转移性肿瘤切除术后行3D 打印人工椎体材料和钛网材料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3D 打印人工椎体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小于钛网组(P= 0.003 和P= 0.012)。手术操作中需要经历撑开相邻椎体-测量高度-植入重建物-加压的过程,因此手工截取相应长度钛网存在因测量导致的误差,而3D 打印人工椎体可以根据术前测量预先制备相应高度的假体,与真实缺损高度误差较小;且钛网和3D 打印人工椎体生产工艺存在区别,钛网需要反复修剪并测试与相邻终板的契合度,3D 打印椎体上下缘的弧形或斜坡形设计能更好地与邻近终板吻合,大大降低了安装的难度和时间[19],同时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

为了评估3D 打印人工椎体和钛网在脊柱转移瘤术后解剖和功能重建的差异,本研究对两组术后椎体融合情况、沉降情况及稳定性评价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术后6 个月,3D 打印人工椎体组总体融合率为87.5%,钛网组总体融合率为62.5%,两组融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0)。术后3、6 个月及末次随访3D 打印人工椎体组塌陷速度均小于钛网组,生理曲度恢复速度大于钛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OSHIOKA 等[20]对47 例食管癌脊柱转移患者行全椎体切除术并钛网植骨重建,其研究发现30 例患者(63.8%)发生下陷,其中22例术后1个月CT即发现下陷。钛网与终板因无法完全契合易导致应力不均、局部点状压强过大,不仅容易高度丢失且延长愈合时间。3D 打印人工椎体与相邻终板吻合度高、接触面积大,有利于分散承重力量,进而降低塌陷率。且3D 打印人工椎体的海绵状微孔结构更接近于人体骨组织中的哈氏管,更易于骨长入,有利于提高愈合率、降低愈合时间[21]。而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有赖于椎体高度的维持和曲度的恢复,这也解释了本研究中虽然术后1 周JOA 评分及缓解率两组无明显差异,但是术后3、6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3D 打印人工椎体组JOA 评分及改善率均高于钛网组。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1)随访时间较短,未对患者术后肿瘤控制率、生存时间和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统计;(2)随访病例较少且仅为单中心研究,之后需要扩充样本量并联合多中心研究;(3)影像学检查中因存在金属伪影导致测量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尚需要优化影像技术及测量精度。

综上所述,3D 打印人工椎体作为脊柱转移瘤切除术后重建材料,能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且不易出现假体下沉并发症,能更好地维持脊柱高度和曲度,提高总体融合率,在脊柱转移瘤的手术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椎体脊柱人工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人工,天然,合成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人工“美颜”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