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中道与德对当下的启发

2022-01-01孙明君

新传奇 2022年48期
关键词:躺平老子用心

庄子的思想在我们这个时代并没有过时,对于现代人而言也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它能够让我们某些时候躁动的、焦虑的心逐渐平静下来,它并不是让我们自暴自弃地“躺平”,而是教我们如何认清自己、善待别人。

一提到道家,我们就会想到老庄。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和德是其《道德经》里的两个核心概念。对庄子来说,道与德也是同样重要的核心概念。

庄子的道论

道本来的意思是道路,当一个日常生活中的词上升到哲学高度的时候,这个概念往往是难以准确界定的。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老子看来,道和名都是说不明白、道不清楚的。到了庄子这里,他尝试对道加以界定。《庄子·大宗师》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意思是:道是真实可信的,是客观存在的,它无为而无不为,但是看不到它的行为和形状;它可以传授但不可以接受,可以感觉到但见不到;它是自己的根本——道是“道”的产物,它自生自在,在天地之前就存在了。道使鬼神、帝灵化生天地。道在太极之上还不算最高,在六极之下还不算最深,比天地先生不算久远、比上古还长不算古老。因为它高不可及、深不可测,始无穷、终无尽。

庄子对老子的“道”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描述了它在时间、空间上的无限性。庄子认为“(道)无所不在”。

庄子的德论

道是非常抽象的,德就是道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实。在庄子的德论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庄子·德充符》)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所以命又是庄子德论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词。

庄周梦蝶的故事对于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非常大。图为元代刘贯道所绘的《梦蝶图》

《庄子》中所涉及的命,具有不同含义。有时候命具有一种偶然性,有时候命又代表了一种必然性。《庄子·德充符》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庄子在这里说到了古人认知中的很多事情,比如生和死是大家不能决定的,比如存和亡是一个部落不能把握的。一个人的穷和达、贫与富、贤与不肖,社会对这个人的毁与誉,个人通常是无可奈何的。个体的饥渴、四季的轮回,这样一些事情都是事之变、命之行,是个体没有办法更改的。庄子把这些东西统称之为命。

对于如何才能做到安之若命,用庄子的话说,第一是用心若镜,第二是与物为春。

关于“用心若镜”,《庄子·应帝王》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如果我们的心是一面镜子,有人离开时,镜子不会挽留,也不会送他。有人走近时,镜子也不会特意迎接他。所有走到镜子前的人和物,镜子都“应而不藏”,只是真实反映对方。如果做到了“用心若镜”,就能“胜物而不伤”。“胜物”即可以反映物体,“不伤”即不伤害我们的内心。

对于“与物为春”,《庄子·德充符》里说:“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郤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这里说的是,我们的内心要平和、愉快,要畅通而不失于兑。“兑”是六十四卦里的第五十八卦——兑卦,表达的也是愉悦的意思。“与物为春”也包括与人为善,当我们的情感由内向外关注时,我们就能带着善意、带着春天一般的温暖去对待外在的世界。只有当保持这样一种态度来应对万物时,才能实现庄子所说的安之若命。

庄子的世界观

道与德还体现在庄子的世界观中。

首先是庄子的养生观。我们知道道家和道教一直重视养生,但是庄子的养生思想是比较独特的。庄子觉得一个人迟早要终其天年,并不像道教所宣扬的那样可以活八百岁、上千岁,或者直接羽化而登仙。

其次是庄子的天人观,说的是天和人的关系。庄子想要告诉我们的天人思想就是:“天与人不相胜也”,即人和自然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状态。

再次是庄子的处世观,主要表现在《庄子·人间世》里。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庄子通过树等意象来表现自己如何处世。他一生只做过小小的漆园吏,为了糊口不得不去承担这样一个职务。他其实是不愿意进入官场的,但是他在文章前半部分的论述主要是针对那些进入官场的人物。

最后是看庄子的生死观,他感觉到人生如梦。有些人只要一看到“人生如梦”四个字,就感觉到庄子的这个观点太消极了。人生不都是真实的吗?为什么说人生如梦呢?

其实,人生如梦是庄子对人生的一种认识,庄周梦蝶的故事对于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非常大。在人生如梦的前提下,一个人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才是判断这个人的人生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标准。

庄子在认识到人生如梦后,是如何看待人生的呢?《庄子·大宗师》里说:“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他感觉到大地给了人形体,人劳作是为了生存,到了一定的年龄“佚我以老”,人开始退休养老。最后人死亡的时候,他说“息我以死”。死亡让人安息,人又回到了大地的怀抱。所以庄子认为,人的内心对于天地始终都怀有感恩之情。

庄子对这个世界的苦难看得很深很透,他在看得深透之后并没有拂袖而去,依然深深地挚爱着这个世界。他用“用心若镜”和“与物为春”的处世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

庄子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哲学家,他的思想在我们这个时代并没有过时。在正视其历史局限性的前提下,庄子思想对于现代人而言也包含着一些积极因素。它能够让我们某些时候躁动的、焦虑的心逐渐平静下来,它并不是让我们自暴自弃地“躺平”,而是教我们如何认清自己、善待别人。

猜你喜欢

躺平老子用心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用心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躺平,都能更好的起飞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用心熬一碗汤
智者老子
用心,让家更有味
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