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频密互动:探讨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2022-01-01

新传奇 2022年48期
关键词:巴厘岛中美关系中美

自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后,11 月16 日至22 日,中美举行了4 场会谈,在多领域展开沟通交流。从全球经济疫后复苏到应对气候变化,再到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美近期连续互动,探讨的议题都涉及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世界两大经济体的频密互动,也对外传递出三个关键词。

自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后,11 月16 日至22 日,中美举行了4 场会谈,在多领域展开沟通交流。从经济团队到气候问题特使,再到两国防长,世界两大经济体的频密互动对外传递出三个关键词。

“落实”

11 月14 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这次跨越大洋的握手也饱含世界对中美关系的期待。中美两国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

会晤中,中美元首同意两国财金团队就宏观经济政策、经贸等问题开展对话协调,同意共同努力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27 大会)取得成功。同时,两国元首责成两国工作团队及时跟进和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随后,中美在不同领域沟通交流的新闻稿里,都可见落实元首共识的表述。

近年来,中美双方团队如此快速高效地面对面沟通,并不多见。今年9 月,中方曾批评美方并没有把领导人稳定双边关系的政治意愿转化为合乎逻辑的政策,认为美方的团队“似乎拿了两套乐谱”。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后,中美双方及时按照两国元首确定的工作重点,保持对话沟通,管控矛盾分歧,推动交往合作。频密的互动,本身就是重要信号。

11 月16 至22 日,7 天时间里,中美双方在3 个领域进行了4 次会谈,共识的落实速度可谓十分快速。

11 月16 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G20 巴厘岛峰会期间会见了美国财长耶伦。

11 月18 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泰国曼谷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应约会见美国贸易代表戴琪。

当地时间11 月14 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

11 月19 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记者会上透露,根据中美两国领导人的要求,中美两国气候特使在沙姆沙伊赫进行正式磋商,讨论如何合作推动COP27 成功。

11 月22 日,正在柬埔寨出席第9 届东盟防长扩大会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应约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举行会谈。

在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中,习近平提到,双方应该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确保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航向前行,不偏航、不失速,更不能相撞。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波表示,“不相撞”就是指在军事层面上不发生冲突。中美两个大国不发生冲突、不发生战争,对两国以及世界都至关重要。此次中美防长谈论“不相撞”的问题,加上其他各领域的沟通,立体、全面地将元首共识落在实处。这不仅是对中美关系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

双方落实元首共识的具体行动,也可从“一词之变”去观察。戴琪正式上任以来,曾3 次与中方交流。前两次交流,中方的评价都是“坦诚”“务实”“建设性”。而王文涛与戴琪的这次交流,在中方新闻稿里被表述为:“坦诚、专业、建设性”。

在分析人士看来,“专业”意味着不要把经贸问题政治化,不要为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而去污名化或者是扭曲实际的经贸行动,这正是落实元首会晤共识的实际举措。

“共同”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不仅在双边领域存在广泛合作空间,在全球性议题上也承担着重大责任。当前,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是中美面临的共同难题,自然也需要双方的共同应对。

从全球经济疫后复苏到应对气候变化,再到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美近期连续互动,探讨的议题都涉及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尤其是面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美如何共同应对,更是备受外界关注。按照解振华的说法,“零和就是失败,合作才能共赢”。

此前,中美在气变领域有较好和长期的合作历史,即使是在两国关系很复杂的情况下,该领域的沟通联系也从未中断。但在今年8 月,受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的严重影响,中方不得不暂停了中美双边气候变化商谈。此后,中美气候特使保持非正式沟通,但一直未开启正式会谈。

据美国《纽约时报》披露,中美两国气候特使在COP27大会期间有多次非正式会面,还有人看到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走进了中国代表团的办公室。这一颇具深意的细节,成为中美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最新缩影。

另据美方披露的消息,易纲会见耶伦时,双方讨论了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发展,包括能源与大宗商品高价与波动所带来的挑战。在全球面临许多挑战的背景下,两人还讨论了G20 的相关问题。

王文涛会见戴琪时,双方对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和多边、区域经贸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魏凤和与奥斯汀的会谈中,双方就国际和地区形势、乌克兰危机、南海和朝鲜半岛问题等交换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谈是今年以来中美国防部长第三次沟通交流。三次交流中,中美都谈到了危机管控的问题。今年4 月,中方讲的是管控风险危机,开展务实合作,确保中美两军关系正常稳定发展。说这话的背景是,一些地区热点问题可能产生溢出效应引发危机,中美两军都有管控风险、稳定两军关系的意愿。今年6 月,中方谈的是管控好矛盾分歧,不把矛盾分歧变成冲突对抗。很明显,中方的措辞发生了变化。原因是美方没有将美国总统拜登的“四不一无意”(所谓“四不”,即不寻求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一无意”指的是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承诺落到实处。会谈前,美军军舰过航台湾海峡并公开炒作。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对美舰过航行动全程跟监警戒,战区部队保持高度戒备,随时做好挫败任何挑衅的准备。

魏凤和与奥斯汀会谈时,特别谈到了两国两军关系。他表示,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正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人类战胜危机指明了正确方向,亚太的和平稳定需要地区国家共同努力维护。中国希望与美国建立健康稳定发展的大国关系,这也应该是中美共同努力的方向。美国必须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壮大,不要攻击抹黑中国、遏制打压中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利益。只有这样,中美关系才能搞好。稳定的两军关系对两国关系发展至关重要,两军应当避免冲突对抗。

权威军事专家表示,拜登政府上台后,美国逐渐把台湾当成一张“牌”来打,台湾问题明显变成了着力点。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博弈,逐渐成为硬手段的比拼。危机管控的重要意义,也进一步凸显。

此次中美防长会谈中,魏凤和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意味着什么?权威军事专家表示,军事上的“红线”意味着不可逾越。如果逾越就会遭到强烈的反制与报复,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相比于其他领域的报复,军事上的报复更加立竿见影。中国军队有骨气、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美国必须正视这一点。

“继续”

不可否认,中美关系的改善并非一蹴而就,双方团队在未来保持沟通尤为重要。在中美的接连互动中,“继续”也成为双方频频提及的关键词。

王文涛与戴琪会谈时,同意双方继续保持沟通。戴琪还透露说,期待在公开和坦率对话的基础上,与中方的对话能“更上一层楼”。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解振华在记者会上介绍,中美双方已经商定,在COP27 结束之后会继续开展正式磋商,“甚至还要进行面对面磋商”。

中美防长会谈结束后,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在记者吹风会上表示,中美双方认为,应当保持沟通渠道畅通。下一步双方将保持沟通接触,共同把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落到实处,为推动中美两军关系重回正轨作出努力。

一直以来,“合则两利,斗则俱伤”都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金科玉律。中美双方在经济、气变、安全等领域继续保持沟通的共识,正是为“合则两利”创造现实条件。这些已经进行的中美互动被不少外媒解读为中美关系“解冻”或“趋于稳定”的最新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11 月8 日至16 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王超率团访问美国纽约。这是3 年来中国访美规模最大的代表团。作为代表团一员,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表示,美方人士对于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走向普遍感到担忧,中美之间存在很多结构性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不容易解决。但不少美方人士都希望中美关系能够得到改善,双方能够加强交流互动,加强对话以管控分歧。吴心伯特别提到,在交流时,美方人士一再表示期待早日访华。因为直接对话,更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对华认知。

吴心伯认为,虽然美国社会对中美关系存在“消极声音”,但仍出现不少“积极声音”,一些有识之士也正为此作出努力。美国政府、智库、媒体对于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的反应都是比较积极的。此次会晤后,中美有望能够恢复和重启一些交流与对话机制。双方在这个过程中,会加强对话沟通,以及推进在一些具体问题领域的合作。沟通对话越多,越能增进彼此了解,找到达成共识的可能。

“在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可能会看到中美关系的‘局部天气’有所改善。”吴心伯说。

用发展实力争取战略主动

但更多分析认为,中美关系下一步的走向,还要看美方的具体行动。正如有评论指出,中美互动的“共识”与“落实”缺一不可,美方能否将双方共识“继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成为影响中美关系下一步走向的关键。

近年来,美国对华认知深陷误区,习惯从冷战思维和战略竞争的视角看待和定义中美关系,直接导致中美关系陷入僵局。而中美在沟通上“断触”难免加深战略误判,擦枪走火甚至爆发冲突的现实风险就会增加,这对两国乃至世界而言都是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双方能坐下来谈,说透意图、亮明立场,对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眼下,中美在军事、经贸、气候等多个领域都恢复了高层对话,释放出两国关系回暖的积极信号,但对美国的种种说辞,还是要听其言、观其行。事实上,近年来,中美进行过多领域多层次的对话,双方有很多表态。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坚持以一种成熟理性的方式与美国打交道。但遗憾的是,美国人经常是说一套做一套。比如,口口声声支持“一个中国”,却暗地里给“台独”撑腰打气;一边信誓旦旦要“加强合作”,一边对中国企业挥起制裁大棒;前面高喊坚持“多边主义”,后面就裹挟盟友策动“反华团体”……就拿最近来说,中美两国防长还在会谈,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就踏上了位于南海边缘的巴拉望岛,拱火意图显而易见。

正如有观察人士所言,中美之所以能够沟通对话,不是因为美国改变了对华认知,而是中国自身的发展让我们有实力谈,正确的立场让我们有底气谈。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由于美国始终抱着霸权执念不放,就必然会对潜在的竞争者进行千方百计的打压遏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特别是当前,美国国内面临政治极化、通胀高企等诸多难题,通过在外面树靶子来转移矛盾,更成为其不得已的选择。可以说,美国对华言行不一或将是常态,关键是我们要坚定立场、亮明底线,继续做好自己的事情。用发展实力争取战略主动,这是我们敢于斗争的底气所在,更是应对变局不变的王牌。

猜你喜欢

巴厘岛中美关系中美
全球化困境下的中美经济关系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印尼·巴厘岛
巴厘岛Potato Head Studios度假酒店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巴厘岛记趣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