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语沟通能力为导向的传媒英语教学设计——以《影视传媒英语》为例
2022-01-01王金平
王金平
(武汉传媒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为大学英语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随着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成为大学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
培养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目标,既能增加英语的实践性,促进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职场竞争当中占据优势,也符合我国的人才培养战略,符合我国时代的发展战略。
1 理论基础
英语沟通能力是当今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以及国际视野与协商合作能力、跨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养。
以沟通能力导向的课堂活动应当采用听说、读说、听写、读写等双任务和听读写、听读说等多任务融合的教学方式,全方位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专家文秋芳教授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针对“学用分离”的普遍问题,文秋芳教授在“输出驱动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 POA)。“产出导向法”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学用一体”及“全人教育”的理念。“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课堂活动包含三个环节:输出驱动、输入促成、评价。强调通过设定真实任务情景贯穿于整个教学流程,从而培养学生在跨文化场景中得体、连贯、有效沟通的能力。
随着新媒体以及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国际化,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与专业需求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且能从事传媒相关工作的合格人才。
普通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英语沟通能力的培养。普通的教学更多的是基于教材的内容与练习,强调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提高,各项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分隔开的,并非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沟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强调整体教学,将各项能力的培养融合在一起,将理解、协商、表达能力结合起来。
2 传媒英语教学设计
2.1 教学对象
《影视传媒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在我校的播音主持学院及电影与电视学院的学生中展开,学生将近一千人,已经完成三个学期的通用英语课程学习。该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是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门课程。
2.2 教学目标
《影视传媒英语》是根据传媒类独立学院的专业和学生特点编制的教材,教材内容涵盖了播音、主持、编导、导演、表演、戏剧、电影、电视及影视制作等主题,单元板块分成导入、阅读、练习与E+。通过对各种媒体英语语言的接触,让学生在不同层面、真实情景的语境中直观地体验感悟,从而提高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力。
而传统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上实践比例较低、呈现出学用分离的问题。融媒体时代对传媒类专业的整体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实践性的要求更高。大学英语与传媒专业如何形成互补,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如何深度融合传媒专业知识,如“采、编、播、译”等内容,也为教师及学生双方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该课程的结合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影视文化,取其所长,为我们所用;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语言学习目标上要求掌握影视传媒专业相关英语词汇,最终能理解并解决专业领域内与英语相关的沟通问题。
2.3 总体思路
按照产出导向法的理念,其核心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产出的总目标。该课程的E+部分正是每个单元最终成果的呈现。教学设计分为三个环节,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及产出评价。基于此理念,传媒英语教学的总体思路如下:
2.3.1 输出驱动
根据传媒英语的特点、学生的需求及专业需求设置相应的输出驱动任务。以《影视传媒英语》的第一单元“Broadcasting”为例,首先通过网络平台发放音视频材料,要求学生在听、看之后完成产出任务,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产出任务不尽相同。比如,播音专业的能力强的学生的输出驱动任务可以是撰写一段简短的英语新闻稿并进行播报,能力较弱的学生的输出驱动任务则可以是模仿播报一则英语新闻。学生通过线上平台提交产出任务。这些与专业相关的任务必须既具有语言训练的目标也必须有交际的目标,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产出欲望。在此阶段,学生在尝试产出输出任务,通过线上或线下进行展示。在产出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困难,如英语播报不熟练,撰写英语新闻无从下笔或表达不出来。教师在该阶段的任务就是阐明教学的目标和需要产出的任务,了解学生在产出时遇到的困难,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准备。
2.3.2 输入促成
经过输出驱动阶段,学生会更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知识点的欠缺,因此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在输入促成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对产出任务进行点评,找出产出部分的问题与不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是语言促成,通过学习教材里的阅读材料—四则具有历史意义的广播事件,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输出所需的词汇、重点句型及其话语结构,从而扫清产出任务的障碍。另一方面,是思政目标的促成,通过学习这些重要新闻事件,了解事件本身的同时也了解西方重大新闻播报的历史和特点,也作为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窗口。在批判性地学习了解新闻事件及新闻当事人的过程中也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师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促成学习的发生。
2.3.3 产出评价
评价是产出导向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在评价标准明确的前提下,也可采用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等形式。评价内容主要侧重于沟通能力的说、写、译等产出任务。
评价可以是对输入促成阶段的活动进行即时评价,也可以是对产出成果进行即时或延时评价。以评促学,使每次评价成为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的机会,同时对新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以本单元为例,在输出驱动环节,教师和学生首先对学生线上提交的产出任务进行师生评价和生生互评,教师把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到课堂上,教师把针对产出任务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进行讲解,同时指出产出成果中值得肯定的部分。
经过促成阶段之后,学生重新完成并提交产出成果。教师也可对促成的新知识点重新发布产出任务。《影视传媒英语》每个单元的E+部分实际上是最终产出成果,以英语新闻播报、小戏剧表演、小剧本编写等形式提交的产出成果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在完成这些成果的过程中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实现“产出导向法”全人教育的理念,也符合当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要求。
3 结语
产出导向法倡导以学习为中心,强调以沟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大学英语的工具性的特点;其倡导的全人教育理念也体现了大学英语人文性的特点。以说、写、译为产出成果,体现了产出导向法“学用一体”的理念,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