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盛顿协议》与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新视野

2022-01-01丁福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沟通交流外语教学毕业生

丁福聚

(重庆工程学院 重庆 400056)

0 引言

《华盛顿协议》是澳大利亚、美国、爱尔兰、英国、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在1989年签署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我国于2016年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实现了我国本科工程专业教育与其他成员国的相互认证。这对推动我国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基于《华盛顿协议》的工程专业外语教学改革路径

《华盛顿协议》采用基于教育成果的认证标准,即根据毕业生是否达到协议所要求的“毕业生素质能力”来判断学位是否实质等效。毕业生素质要求包括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与开发解决方案、调研、现代工具的应用、工程师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道德操守、个人与团队工作、沟通交流、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方面内容。为达到“毕业生素质能力”,《华盛顿协议》采用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和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工程专业外语教学要实现自身和工程教育的协调发展,突显出课程应有的价值,应主动以OBE理念为指导,以“毕业生素质能力”要求的沟通交流素质为基础,注重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实现我国工程人才的国际化发展。

1.1 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工程专业外语教学遵循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主体,教学的评价取决于教师教学的效果。以学生为中心是OBE的核心下位理念之一。基于该理念的工程专业外语教学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需要获得的能力而定,教学实施适切于学生学习环境,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教学形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聚焦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这就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师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白学生需要取得的成果是什么,然后确定怎样的教学设计更适合学生获得这些成果。工程专业外语教学需要帮助学生达到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华盛顿协议》毕业生素质要求第十条的沟通交流上,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和回应指令。确定学生在沟通交流上需达到的学习成果后,教师应精心设置相应的课程,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准备适合的教学设施,以示范、诊断、评价、反馈及建设性介入等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各教学步骤的活动,促进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

实际操作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差异化需求构建自主式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风格和知识结构,利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自主式学习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调整及自我评价完善自身能力,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协作式和探究式学习,比如通过相互听取报告、集中陈述发言等,对某些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提升沟通交流能力。其实,语言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其它《华盛顿协议》毕业生素质要求,如问题解决能力、知识获取与改造能力、有效作出判断的能力、思辨及质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也可以同步得到发展。

1.2 反向设计

传统工程专业外语教学遵循学科知识输入的理念,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教学模式倾向于教师系统讲授确定的语言知识,教学评价决定于教师讲授的效果。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很好地满足教师系统地向学生讲授学科知识,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教学评价无法有效判断学生是否有效达到了《华盛顿协议》毕业生素质要求所规定的外语相关能力。反向教学设计可以有效避免这些弊端。反向教学设计,简称反向设计,是OBE的核心下位理念之一。反向设计从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出发进行逆向教学设计。设计路径为:由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再由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的指标点,然后根据毕业要求的指标点确定课程体系或课程模块,进而由课程确定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项目。这样,所有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都能适切于需求的满足和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其中,培养目标、指标点确认、课程体系设置的主体为学校,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成果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

由于《华盛顿协议》毕业生素质要求已经明确了工程专业学生在语言沟通交流需要达到的成果,外语教学的反向设计可以从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语言能力指标点开始。指标点应细化和具体化毕业生素质要求内容,使其成为若干更易落实且方便测评的点,如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和回应指令等。指标点确定后,便可以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或课程模块与相应指标点对应,如通用外语课程、专门用途外语课程和跨文化交际课程,以及听、说、读、写、译专项训练课程模块。设置好课程体系后,接下来便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具体的课程教学环节。具体教学中,授课教师要知道所教课程或模块与哪个指标点契合,明白哪些教学内容可以用于指标点的达成,清楚该课程对于学生达到毕业生素质要求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以确定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项目,帮助学生达到指标点要求,从而达成毕业生素质要求。

实际操作时,教师可以参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语言能力要求分为基础级、提高级和发展级,进行分层教学和分类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可以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任务式、合作式、项目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宜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

总之,对于反向设计,只有当教师明白自己的教学对达成毕业生素质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贡献与责任,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对达成毕业生素质要求和培养目标的作用,且教学的评价有利于对目标和要求的符合度和达成度进行评价时,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主体性并保证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一致。

1.3 持续改进

传统工程专业外语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注重评定和选拔功能,缺乏诊断、调控和改进功能。持续改进是OBE的核心下位理念之一。持续改进是一个以“评价—反馈—改进”为基础的闭环式循环往复动态形成性评价体系,要求对教学的每一步及步骤之间的联系和实施效果都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及时改进某一步出现的问题,或步骤间连接出现的问题,以更好地达成教学阶段成果和实现最终成果。持续改进的目的在于始终确保培养目标与需求相符合,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相符合,指标点与毕业要求相符合,课程体系与指标点相符合。同时,持续地改进教学活动,使其始终与学生实际需求和毕业要求相符合。

对于工程专业外语教学的持续改进,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持续改进评价的过渡性特征,对教学阶段成果进行总结,及时发现上一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例如,教师要思考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是否有助于指标点的达成,如果课程内容不利于指标点的实现,要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或课程内容,使课程体系保持与指标点相符合。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总结和评估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毕业要求的达成,如效果不大,则要及时改善教学环境、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活动有助于毕业要求的达成。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反馈—改进”的持续改进体系中,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阶段性学习情况,持续改进自己的学习,提升学习质量。

通过闭环式的循环往复运行,“评价—反馈—改进”持续改进评价模式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并及时改进,使教学各环节能保持彼此符合,保障教学质量,为学生毕业生素质要求的达成和专业认证的实现提供支持。

2 结束语

沟通交流能力是《华盛顿协议》毕业生素质要求和工程专业学位认证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工程人才国际化流动的必备能力之一。外语教学在培养工程专业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中不可或缺。为适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专业认证,工程专业外语教学应积极融入工程人才培养的大框架,以工程教育倡导的OBE理念为指导,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反向设计和持续改进的教学,实现外语教学从学科导向向目标导向的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从终结性评价向持续改进评价的转变。

猜你喜欢

沟通交流外语教学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交流 强化互动联动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她”架起人大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