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中的数学思维及其教学方法探析

2022-01-01苏冬玲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经济学思维

苏冬玲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韶关 512126)

1 数学思维的特点

1.1 逻辑性

在运用数学思维研究经济问题时,都是要遵循一定的逻辑的。以微观经济学为例,通常来说,在进行理论分析时,会运用建立数学模型的逻辑思维。首先,需要根据所要研究的经济问题做出必要假设,为分析问题设定限制条件,这有利于结论的得出;其次,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使模型和经济现象相匹配;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图形变换以及对方程进行推导来求解模型;最后得出结论。另外,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求解模型时会涉及很多的数量关系,不同数量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正因如此,最终结论的科学性才能得以保证。

1.2 抽象性

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很多时候在进行研究时需要借助数学模型来分析,需要作出一些假设,将问题抽象化,从而更易于发现经济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经济学的理论是根据大量的经济现象概括总结出来的,是基于很多的假设条件得出的结论,其本身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而数学思维也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可以根据假设条件建立符合经济现象的模型,这对于经济规律的发现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是研究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

1.3 灵活性

在研究经济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一方面,可以运用的数学方法有很多种,这给分析不同类型的经济问题提供了很大便利,对经济规律的得出起到促进作用,对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在经济问题中,往往一个经济参数不是一个固定的量,而是一个可能区间,在运用数学思维建立数学模型之后,可以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灵活地表现出变量对结果的影响,这对于经济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为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为经济理论的得出提供了很大帮助。

2 数学思维对经济学的影响

经济学中的理论都体现出质和量之间的关系,在进行研究时通过定性分析来反映定量要求,这其中也体现出数学思维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学的历史中,很多伟大的经济理论都是在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由此,可见数学思维对于经济学的影响是很深远的,而且在经济学研究领域运用数学思维也是有经验可循的。马克思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对于经济科学来说,也更是如此。在经济学的研究中采用数学思维加快了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经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经济数学化也越发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在经济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数学思维的教学方法

3.1 构建多层次的教学体系

部分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在进行招生时采用文理兼招的方式,这使得学生的数学和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教师控制教学深度和难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难度较大,会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产生不利,容易打击学生信心,降低学习效率,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而如果教学难度过小,也将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意义,容易出现教学资源的浪费。面对这一问题,高校可以选择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将学生按照其数学和英语基础强弱来进行分层,因材施教,相信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具体实践中,对于数学和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难度较大的英文版教材;而对于数学好而英语较落后的学生来说,则可以选择难度较大的中文版教材。对于以上两个层次的学生来说,在教学进度上可以稍微快一点,教学难度可以稍微增加一些。对于数学不太好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比较简单的英文版教材;而对于数学和英语基础都较差的学生来说,应该选择难度较低的中文版教材。对于这两个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都应降低一些。通过构建多层次的教学体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这可以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从而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

3.2 优化教学设计

一个具有逻辑性的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基础,教学设计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养成。教学设计对教学成功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教学设计足够清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序地进行讲解,从而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整体的具有结构性的把握,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教学成功。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应该根据所教授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老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入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老师应该在展开教学之前对教材所有章节的内容做出图示,并为学生讲解各章节的大概内容,从而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形成一个整体的把握。

3.3 加入教学案例

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而掌握这些知识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也需要借助数学工具来进行深入理解,从这一角度来说,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增加对经济学案例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在数学课堂中如果可以进行实践,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那么对于培养起在经济学中运用数学思维具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教师应该关注一些日常生活中经济学问题,多了解一些经济知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分享身边的具有研究价值的经济现象,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经济问题,这对于培养数学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3.4 增设经济数学课程

对于大部分高校的经管类专业来说,主要的数学课程都是在大一和大二这两年内学习的,对于大三学生来说,前两年所学的数学知识还不足以支撑进一步的专业知识学习。面对这一问题,加之培养学生的经济学中的数学思维十分迫切,高校可以考虑为大三和大四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增设一些更接近专业内容的数学课程,比如,数学建模、运筹学等。此类经济数学课程的设立能够让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在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经济学问题时也可以锻炼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更高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经济学专业增设经济数学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3.5 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能力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经济问题,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创新能力方面。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多端,出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难度都不断增加,将来在处理和解决经济问题时可能会面临很多困难,这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提高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生创造更多的独立思考、自我探索的机会,可以通过举出具体案例然后让学生自己运用数学进行研究分析的方式来锻炼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理论分析以及数学模型分析,学生通过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实践,也将有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

3.6 注重建模能力的培养

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借助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的,因此,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数学理论和方法合理地运用到经济学中,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数学建模能力的重要性,进而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通过课堂学习可以提高将经济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4 小结

数学思维在经济研究领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加之,面对越发复杂的经济问题,培养经济学专业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可以通过构建多层次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设计,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经济学案例,增设经济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建模能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经济学思维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