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2022-01-0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小学生游戏

陈 磊

(杏花村实验学校 安徽·池州 247000)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在这个时期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知识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而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小学阶段是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认知方式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内容。

1 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1.1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逻辑性、抽象性和联系生活是数学学科的三个显著特点。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具备基本的数学思维,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小学数学虽然没有那么复杂难懂,但由于教师和学生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数学在学生的眼中成为了单纯的计算、测量,数学知识变的抽象难懂,乏味无趣[1]。

1.2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发展不成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有趣的事物能够吸其注意力,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于枯燥、乏味、有一定难度的事情容易放弃,对学习还没有稳定的认知,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主动的进行学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和督促才能完成学习。另一方面,当代小学生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受到信息化的影响,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和思维的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探索精神。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

1.3 教师的教学方式

受传统教学观念以及小学数学学科特点的影响,讲授式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教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的讲解知识点,采用题海战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熟练程度。没有从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特点出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压力,没有参与课堂的机会,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学习主动性十分薄弱。

2 提升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的策略研究

2.1 开展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热爱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还可以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相关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游戏化教学[2]。

如教师在进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时,教师在讲解完具体的计算方法进行练习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设计了老狼和小羊的游戏,教师随机邀请几名学生到讲台,其中一人扮演老狼,其余为小羊,如小羊为10人,这时,其余同学就会喊“老狼、老狼几点了?”,扮演老狼的同学随机说出一个数字,如“4点了”,这时扮演小羊的学生要每4个人抱成一团,这时,其余同学写出具体的除法计算公式10÷4=2(组)…2(人),按照这种游戏方式邀请不同学生到前面,通过不断变换小羊人数和点数,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形象、直观的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下也可以通过类似游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2.2 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存在数学。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学习数学的目的是用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相结合,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具体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所讲的知识更加通俗易懂,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3]。

如教师在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的教学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学校六一儿童节运动会项目为主题,首先让学生探讨运动会上学生都要参加哪些活动,学生们积极发言,有的说要跳高,有的要参加跳远,有的想参加赛跑,有些学生说自己不愿意运动,想给班级当啦啦队,通过讨论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什么方法统计出不同学生想参加的活动,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学生要参加的各类活动名称,随后在说道每项活动时,让想参加的学生举手,统计出相应的人数,记录在对应的活动下面,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班级本学期要组织郊游活动,征求学生意见的情境,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哪个地点选择的学生人数最多,就去哪里,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3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基本已经普及。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采用图像、视频等技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的对所学知识有所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4]。

如教师在进行《负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时,由于小学生以往接触到的都是正数,因此在首次接触到负数时会觉得抽象难以理解,如果死记硬背不但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冬季时海南三亚的海浪沙滩与哈尔滨的冰天雪地,让学生讨论同一季节在不同地区能开展的娱乐项目和游戏有哪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在展示两个地点的气温,其中三亚为20℃,哈尔滨为零下15℃,然后在利用多媒体展示体温计的图片,提问学生在温度计上20℃和零下15℃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在数学上应该怎样区分20℃和零下15℃呢?引出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2.4 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生性活泼好动,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自主意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限制了小学生自主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开设一些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动手操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时带来的喜悦,从而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目标。

如教师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时,让学生计算校园内长方形、梯形花坛的面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内量取长方形花坛和梯形花坛的边长,然后引导学生将实物转化为图形,在图纸上进行面积的计算,学生在实际动手的操作中激发了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结语

学习是永久性的话题,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阶段。而小学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数学、喜爱数学,从而提升自身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小学生游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