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2022-01-0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杨 迪

(邵阳学院 湖南·邵阳 422000)

1 大学语文课程的特点

1.1 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经过小学、初中和高中长达12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对于语文这门课程已经非常熟悉,他们学习了许多语文知识,涉猎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均有一定的写作基础,所以从功能上来定位大学语文的话,它具有基础性的特点。正是因为学生有着一定的基础,那么在大学语文的教材编选方面,尽可能的选择与中小学语文教材不重复的内容,在知识拓展方面追求新意。我校的教材在内容上分为两个版块,一个是经典选读版块,另一个就是实用写作版块,既夯实学生的文学基础知识,又强化学校教育与社会实用的联结。

1.2 注重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的使用离不开语文的学习,可以说,语文是人类知识、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学生经过多年母语学习的熏陶后,大学语文更注重的是学生语文修养的提升。如在学习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时,教师不仅是想要学生通过学习对现代诗人与诗歌创作进行了解,更多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诗歌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并且将这种情怀传递且延续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可见,大学语文是具有人文性特点的,教师通过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课堂知识中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领悟有价值导向的人文情怀。

1.3 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大学语文的特点不仅包括基础性与人文性,它还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大学语文中的实用写作版块,其中包含行政事务应用文、日常应用文、新闻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等内容,每一个单元下面的写作训练,都是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开展各项工作打下基础。这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大学语文不只是情感领悟,也是具有实践性的课程。

2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语文在大学课程体系里属于公共必修课,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就学生层面而言,他们知道语文成绩的突破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门课上花多的时间不一定有成效,还不如将心思更多地用在众多专业课程与其他公共课程上,这样,他们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自然减少。其次,就教师层面而言,专门的大学语文教师是有限的,无法完全承接学校所有大学语文的课程教学,这需要其他教师参与其中,而他们花费在大学语文课程的心力是非常有限的,可见部分授课教师对大学语文的重视程度也是有限的。最后,就教学管理层面来看,大学语文课程开设范围仅限于师范专业,普及范围小,这也是这对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的一种体现。

2.2 教学方式的单调性

在我校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设计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90%的课堂还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能进行教学的。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课堂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常态,融入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进行趣味化教学早就已经普及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经过多年的趣味化、生动化的多媒体语文教学,进入大学,大学语文反而“返璞归真”的回到了最早的、最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与积极性肯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大学语文大多数课堂还是呈现出“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也就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3 考核方式的单一性

学校的大学语文考核方式就是考试,30%的平时成绩加上70%的考试成绩,课程学习结束后上课班级统一采取闭卷考试,试卷以填空题、默写、翻译与写作等题型为主,考试前学生会将精力放在背课文与记理论上,短暂性的记忆往往会出现的结果就是考完试就遗忘。当然,考试作为一种有效的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大学语文的考核方式可以降低考试成绩的比重,采取多样化的方式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4 教师团队参差不齐

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建立师资团队时存在一定的缺失现象,主要有几个方面的体现:其一是专门的大学语文教师数量不足。其二是专业课教师兼上大学语文,他们的个人精力是有限的,无法分化出更多的心力用于大学语文课程的精心设计与钻研。其三是部分大学语文教师身兼多职,专业性不足,也会影响大学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缺少专业的教师团队进行专门的大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

3 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

3.1 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

大学语文是一门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及实用性的公共课,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加强课程建设。其一,需要强化学生的认知,让他们意识到母语学习的重要性与基础性,让他们在课堂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与用处,那么他们自然会加强对课程的关注与喜爱。其二,需要打造专门的大学语文教师团队,强化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技能。大学语文并不是一门谁都能教、谁都教得好的课程。教研室应该组织一支专门的大学语文教师队伍,通过教研室开展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强化任课教师的责任意识,这样才能确保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开设得真正有价值,让更多学生通过大学语文课堂受益。其三是学校加大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支持力度,可以扩宽大学语文授课范围,可以增加大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室的数量,可以给予一定的教学竞赛的经费支持等。这样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对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关注,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也是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3.2 创新教学方式

根据地方院校实际情况,创新大学语文课堂,这才能改变现有的局面。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改变固有的模式,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活力,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方式。

一方面,增强师生互动,打造活力课堂,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如教师在讲授戏剧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分小组、分幕表演戏剧中的场景,学生通过表演把握人物的情感,通过老师讲评等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让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起来。另一方面,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学习通建立班级群,将授课班级进行分别管理。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定位等方式清点人数,对课堂考勤有了全面的把握;课中可以发布设置讨论环节,引发学生思考;课后可以发布作业,学生在网上提交作业,可以避免遗失学生作业的情况,也减少了教师保管平时作业的难度。

通过多样的形式,打造不一样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觉得大学语文课堂是丰富的、有味道的课堂,增加学生对大学语文课堂的期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推动大学语文课堂的改变。

3.3 完善考核机制

我校大学语文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我们知道考试只是一种检验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在现有的考核中基本糅合了学生的课堂考勤、课堂参与度、学习反馈率等综合因素来考察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平时表现。但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来说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增加平时作业的比重,减少考试所占的比例,加入实践环节。比如可以通过比赛(征文或演讲)的形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初选,以赛促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演讲与写作的能力,也要让学生意识到大学语文的意义与特点。

4 小结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做好的,这需要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语文的特点,发现地方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有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从加强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式和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革新,从而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面貌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让学生真正的沉浸于大学语文课堂中,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认可大学语文课堂,从而感受到大学语文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语文课堂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