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运用

2022-01-01袁吉萍杨昌昆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学法

袁吉萍 杨昌昆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黔南 558000)

1 游戏与游戏教学法

1.1 游戏

《辞海》关于游戏的定义是:“体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文化娱乐的一种。有智力游戏(下棋、积木、填字),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搬运接力),竞技游戏(如足球、乒乓球)。”[1]《辞海》从游戏对人的影响与方式进行分类。从书中的定义可知进行游戏活动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某种快感和锻炼身体。在这游戏的主体都是人,游戏活动过程离不开人的参与互动。且根据游戏的参与形式则可分为三种。《现代汉语词典》对游戏的释义:“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等”[2]《现代汉语词典》从游戏的体验和过程上来解释,着重强调游戏的反复行为以及获得游戏者满足自身的娱乐需求。

本文将在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为进行教学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的游戏,定义为教学游戏。教学游戏与游戏间存在联系也存在区别。米舌莱说:“游戏显然是一种无偿的活动,除了它本身带来的娱乐外,没有其他目的。从他成为教育游戏的时候起,它事实上就不成为游戏了。从游戏被用来培养某种技能或在某一特殊领域增进个人知识的时候,它就不再是游戏了”[3]米舌莱强调游戏的无偿性,他认为赋予游戏教育任务时就不算是真正的游戏。可见用以教学的教学游戏与游戏的第一目的发生了改变即从使参与者获得快感变成了使参与者受到教育。

1.2 游戏教学法的概念

游戏活动因其本身特性而具有教育价值,这一价值逐渐被人们关注并重视。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先行者们进行了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尝试,探索开发利用游戏教育价值的方法。游戏教学法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学术界关于游戏教学法的定义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权威的定义有两个,一是“游戏教学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和复习、巩固某一种知识的教学方法”[4];二是“根据教学大纲将教学和生动有趣的游戏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5]尽管定义有所不同,但游戏教学法的内涵是趋近一致的。即将教学的内容经过教师精编、设计融入教学游戏之中,让学生获得或者巩固知识。根据游戏教学法趋近一致的内涵,笔者认为游戏教学法的概念可归纳为:为了实现一定教学目标,教育者采用把教学内容恰当地融入教学游戏开展教学,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

2 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2.1 师生对道德与法治课不重视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由国家安排的中小学必备综合性课程在整个小学及初中阶段必不可少,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状况中仍存在问题。有学者就道德与法治课的现状问题调查某地区得出一个结论:“学科地位不高,待遇低,存在感、归属感、幸福感、职业认同感缺失。在‘当前最令你苦恼的事情’调查中,其中‘工资收入低’比例最高,比例为37.5%;‘学科在学校地位不高’‘学科受欢迎程度低’‘学校评价教师绩效指标不合理’三项占比27.28%;‘教学任务繁重’占10.61%。”[5]基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对于本学科的兴趣不高,且承受压力较大。在中小学阶段的状况不太理想也主要因为这门科目被认为是“副科”,学起来也比较简单。与在中小学被认为的“主科”语数外等科目相比分数较低。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也比其他学科老师低。“随便来个老师就能教道德与法治课”这种荒谬的看法在社会上屡见不鲜。

2.2 教学模式单一

有学者为了解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在教学方式方面,课堂上大多数时间选择的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和讲练结合两种方式,调查中比例高达65%以上,注重活动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比例较少,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刻板、枯燥,更多以知识灌输为重,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发展。同时,数量众多的非专业教师在专业理论、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显著不足,‘勾一勾’‘画一画’‘背一背’成为常见的教学方式。”[6]学生在长期接受单一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对教学模式产生厌倦,面对千篇一律的授课方式感觉麻木,没有学习激情。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学方式还是以讲述讲解为主,这意味着很多的课堂都是同一模式的。在这一个教学模式下多以“灌输式”为主,勾画背诵成为学生应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常态。

2.3 教学评价单一

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教师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都有相互敷衍的趋势。教师将教学重点划出后,安排学生背诵通过考试。学生敷衍老师不预习、不复习考试前开始背,考试结束后全部忘光,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学生的成绩评价唯一的标准是自己考试分数,老师的教学评价结果是学生考试的分数。但考试成绩并不能把学生所有的真实状况反映出来。有的学生记忆力好短时间的复习就能够考出不错的成绩,并不能体现他学到了多少知识。也有学生在考试时状态不佳,导致考试成绩低。以上种种都不能代表学生的总体水平。

3 游戏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3.1 确保教学游戏的教育性与兼顾娱乐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成长获得知识,游戏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的是教科书上的知识能完整的,正确的通过教学游戏传递给学生。实现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游戏的教育性与娱乐性的兼顾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首先要把握好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游戏要突出体现这些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不丢失,体现出教育性。第二,教师对所有参与课堂的学生有基本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各种情况选择和设计教学游戏。保证能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第三,教学者选择的游戏不能过于花哨,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掩盖教学内容。

3.2 设计教学游戏的规则必须要明确

教学过程需要教师设计,教学游戏的规则是教学游戏运行的重要保证。制定教学游戏的规则需要满足清楚明确、公平公正,平等原则。首先,清晰明确原则,教学游戏的规则是使用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制定的规则要让学生能够读懂,理解并遵守那么教学就不能顺利完成。其次,公平公正原则。公平竞争是学生参与游戏主动配合的前提是学生产生积极性的动力之一。最后,平等原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平等,师生关系不平等或生生关系不平等就会产生隔阂,学生对教学内容不积极,没有热情,没有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

3.3 合理使用游戏教学法

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教学中长期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可能会下降。这样做会形成两种结果。一是长期应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学生感到千篇一律丧失新鲜感导致教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学生长期接受同一种方法后而对使用其他教学方法时产生排斥,降低其他教学方法时的教学效果。如可以将游戏教学法放入导入部分,设计一个情景式角色扮演游戏,抛出问题和课堂知识,同时打开学生的心扉活跃气氛。进而采用讲述法、讨论法解决不清晰的书本概念,攻克教学重难点。实现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促进教学。

4 结语

本文对游戏教学的概念进行了简析,就当前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应试教育弊病严重体现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师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缺乏激情。笔者针对游戏教学的运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一,运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和构建教学游戏。做到教学知识完整,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学游戏要兼顾娱乐性,游戏的娱乐性是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热情参与教学的关键。第二,教师在构建游戏确立游戏规则考虑到几个原则,教学游戏的规则是影响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在建构游戏时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各种因素使用。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学法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