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域下的新闻传播新发展

2022-01-01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温凯

区域治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马克思主义社交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温凯

一、融媒体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质与原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他们认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将新闻的客观性与思想意识的倾向性做到统一。党性原则是新闻报道及宣传的根本原则,新闻从业人员的“喉舌”作用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为无产阶级服务,在方向、形态等方面做到与人民一致。

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确保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向上持续发展,并且应对了世界各国思想意识的纷繁复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科学的、客观的、正确的,它是社会主义社会新闻报道的“灯塔”,确保了新闻媒体不会迷失方向。

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互联网时代将各国的关系越拉越近,新媒体的拓展、渗透改变了新闻传播形态,新闻报道的结构、框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影响着人类接受新闻的方式。面对“人人皆可报道,人人皆是记者”的形势,新闻专职从业人员面临巨大的挑战。新媒体传播中,部分公众为了搏关注、抢头条、吸眼球、赚力量,肆意触碰网络新媒体的灰色地带,变相利用受众的猎奇心理与窥探欲望,传播、散布不实、不良信息,给社会带来了影响与不安。因此,践行、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原则实施的根本原因。

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原则要确保党性原则与人民性原则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原则的实质。

马克思与恩格斯主张的新闻自由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闻出版的自由是全人类对于新闻客观、真实的向往。马克思认为,真正的报刊是属于人民的,是人民传达日常生活感情、思想的公共传播者。

当然,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的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与恩格斯将党报、党刊作为共产党重要的武器与思想阵地,这是当时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工具,以此确保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因此,党刊是党的精神的载体,是党性原则的体现。

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新闻自由确保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新闻舆论党性原则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保障中不难看出,“党性和人民性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他们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媒体阵地的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党性原则与人民性原则的统一。一方面,新闻工作者代表党、代表国家,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全球化、互联网的不断冲击,部分受众在接收全球消息时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对党性与人民性产生了误解,认为党性只适用于过往的时代属性,认为当下应注重新闻客观真实性,忽略党性对于新闻判断的影响,要知道的是,西方国家的媒体代表的是各个政党的利益,而非民众的真实心声。

除了做到新闻工作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还要做到新闻报道的创新性。创新性原则同样也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质进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新闻工作。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从业人员要敢于突破,挖掘新理念、新形态,不断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二、后疫情时代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生态重组

(一)疫情资讯传播现状

当下,社交媒体已经逐渐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智慧交流方式。尤其在疫情期间,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更加快速、方便地获取了相关内容,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在民众心目中已然降低。但是,社交媒体平台依托互联网而诞生,大量碎片化的信息真假难辨,因此流传出例如“双黄连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酒精杀毒引发火灾”等虚假不实的信息,同时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

G.W.奥尔波特提出这样一个公式,R=I*A,这个公式很好地表现了在正规渠道中所获取的信息数量较少,就会导致真相的暧昧性增加,也就相应的影响公众对于谣言的辨别能力。在疫情影响下,信息传播过程中主流媒体与主流渠道很好地体现了官方媒体的权威性。与此同时,除了一些数据之外,在主流电视媒体中,对于防疫过程中的细节等也成了对人们最为吸引的题材之一。因此,电视新闻媒体的质量与专业素养也就成了保障公众能够接受真实性信息与保障社会舆论的重要手段。

根据CSM相关数据显示,77.3%的互联网用户会选择关注传统媒体社交帐户所发布的消息。这一数据可以证明,当前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逐步增强。虽然社交媒体的传播机制对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也给传统媒体的社交帐号诸如官方微信、微博有所启示,促进其社交化的融合发展。

(二)主流电视新闻节目社交生态的变革路径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交媒体成了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平台也已经成了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途径。在主流新闻媒体中,传统媒体客户端对于疫情的报道也成了一个重要的方向,尤其是中央媒体。

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央媒体在大众舆论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中央媒体也在力求加大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管理、经营工作,试图在互联网、融媒体背景下更好地占据有利位置,以此实现从传统端向社交端的全面覆盖,提高媒体影响力与互联网作用效果。

以央视为例,国家主流电视新闻媒体在防疫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为了积极抢占互联网的文化传播阵地,央视除了将疫情相关新闻在“央视影音”App上进行滚动播报之外,还与快手、抖音等平台合作直播。直播阵地的转移使得节目在半小时内累计观看人数已经接近2000万人次。央视新闻主流媒体与各类社交媒体的融合使得传统的电视媒体时代告一段落,各种媒体方式更好地推动了央视媒体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同时也为社交媒体传播内容方面进行了强化。

再以湖南为例,它将两微一快一抖作为了全媒体内容宣传的主阵地,根据CSM数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2月15日,网络直播近150场,全网总浏览量已突破16亿。

由此可见,传统媒体通过互联网客户端很好地实现了新闻媒体的“社交化”生态重组,更好地将社交化的平台转型成为传统媒体变革的重要路径。

三、新闻传播实践创新延续发展—“四力”与“五有”

(一)“四力”着手,夯实新闻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延续,是我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打造政治硬、能力强的新闻工作队伍的有利途径。

新闻从业人员要走进社会、走近群众,“脚力”尤为重要。走出去的每一步都要求真、求实,与党中央宣传思想一致、步调一致。以“3·15晚会”为例,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许多具有新闻理想的从业人员闯入险滩,冒险挖掘新闻事实,不管是麦当劳的食品问题还是汽车售后问题,都是新闻记者一步步用自己的力量丈量出的。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疫情期间物资匮乏、病例增加等资讯都是身处疫情一线的新闻记者用生命换来的,可以封城、可以闭门,但新闻消息不能闭门造车,只有新闻从业人员走出去,让真相流动起来,人心、社会才能安定。

当下,碎片化信息令人们眼花缭乱,真真假假分辨不清,反转新闻时常发生。在传播样态多样性的今天,新闻从业人员要具有“火眼金睛”般的“眼力”,透过表面看实质,要有问题意识,“海纳百川”才能做出好的新闻报道。例如,澎湃新闻揭露的假口罩新闻,促进了疫情工作的有序开展。

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判断能力极其重要,除了要有看透问题实质的“眼力”以外,还需要通过“脑力”来进行加工,“新闻眼”“新闻鼻”的结合,促使新闻从业人员策划出受众更易接受、更易理解的报道方案。

文字是新闻的有效载体,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必然离不开“下笔如有神”的强大功力,“笔力”的发挥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内功所在。当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文字的输出形式已经不单单跃然于纸上,新媒体、新技术的强化应用给众多新闻从业人员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新闻从业人员要看清形势,适应时代特征与时代要求,以此来丰富新闻的传播形式。

(二)“五有”人才,深化新闻实践

“五有”指的是当今的新闻从业人员要“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新媒体的强势来袭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传媒,有志于成为合格且优秀的传媒接班人日渐增多,若想在新闻行业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闻政治方向需要正确,同时要兼具社会责任感。

未来的新闻传媒人才要有十足的创新意识,敢于突破、敢于创新,不墨守成规、不纸上谈兵。要敢于与时代接轨,不卑不亢,不受技术限制、不被科技束缚,让思维逻辑活起来。

新闻传播专业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要熟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传媒行业有理有据、大放异彩。同时,健康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与新闻事件,传媒储备人才理应培养顶得住压力、扛得住侵蚀的魄力,勇于投身实践,敢于不断试错。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原则是我国开展新闻工作的方向与指导,只有从实质上摸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才能在新闻报道中保持正向的核心和力量。融媒体时代下,必须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正确引导广大传媒从业者成为社会主义的传播者,加强我国新闻事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创新延续与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马克思主义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社交距离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