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2022-01-01平度市凤台街道办事处经管统计审计服务中心孙洪军

区域治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产生态

平度市凤台街道办事处经管统计审计服务中心 孙洪军

现代化农业设备的研发和投入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让农业产量增速迅猛,各种杂交转基因技术的推广,让人们感叹科技强大的同时也在惊叹农业发展的迅猛。但与此同时,也让人们不得不关注由于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而引发的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已经开始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反作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让人们必须停下盲目前进、埋头发展的脚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关系。现阶段,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观念已经从传统的“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境”逐渐演变成“共建、协同”的发展趋势,新观念的建立不仅是农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顺应时代发展,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表现。

一、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关系

农业经济是形成农业生态环境体系的基础,它既能保持自然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流动,又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系统与系统之间信息和价值能量传递流动的关系。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联系,以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为前提条件,同时也以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为最终目标,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发展,是生物、环境、经济、科学和社会等要素和条件构成的产物。

二、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困境

(1)环境污染恶化。伴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覆盖无法完全普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大量的生活和生产垃圾无处排放,各类垃圾混杂,无法得到科学有效的处理。这不仅影响了文明农村的建设,也破坏了生态农业生产环境,不仅使得居民生活环境恶化,也削弱了农业生产的数量和质量。环境污染问题在农村地区无法得到快速解决,长时间的问题积累将会导致自然环境可再生性下降,更严重者将会危害该地区居民的身体健康。

(2)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条件有所欠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要素包含人口、资源等。就全国的农业特征来讲,农业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比较高,处于稳定的农业生产资源——劳动力储备较强的阶段。然而,在转换过程中是否能够实现协同发展和产业的有效转移,是影响农村劳动力人口资源的重要因素。因此,协同发展的状况是,农业生产力较低,农村生产负效应和资源浪费的情况凸显,粗放式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污染,以及土地的无序开发,将可持续的程度大大降低。此外,用水模式没有转变,形成水资源的浪费,其不良影响困扰着全国的农业建设。即使在资金投入充足的情况下,有些地区发展农业的建设程度仍显示出滞后性,这些为农业的生产转变带来隐患。

三、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加强农村自身的环境规划和环保投入

农村自身应进行因地制宜的环境规划来实现生态效率的最大化,农村土地整理就是其中的主要手段,它不仅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使得生态布局更加合理,从而提高生态承受力。对生活垃圾可以合理布局投放点集中处理并分类。要不断加强环保投入,村里配置专门的保洁员分工负责,确保垃圾妥善处置。要丰富环境管理手段,新农村环境保护效果的好坏与否,与环境管理手段的运用息息相关。在城乡环境管理中,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集思广益,广泛运用各种环境管理手段加强对新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

(二)提高农民生态环保意识

受到传统农业生产习惯和观念的影响,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环保意识并不强。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切实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我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需要加强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开展有关生态问题、环境问题的教育活动,使得生态环保意识得到普遍建立,有效引导农民树立环保意识,重视环境问题,使农民从根本上认识到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提高农民对其周围生态环境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其次,有关部门和相关组织必须落实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手段在基层反复宣传生态环保意识,实时更新相关数据,让基层群众能够了解和掌握农业产业和生态环境的相关信息,使基层群众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地看待生态问题,杜绝为了农业产量忽略环境问题。

(三)加大农业技术创新

为实现农业经济增长,必须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科技兴农”的战略部署,充分考虑我国农业生产实情,加大力度研究符合我国农业发展规律的关键技术,增强农业领域相关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农业附属产业、资源产业、种植业、畜牧业及环保业之间的匹配度,实现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之间的完美结合,建立起农业技术创新的循环优化模式,即在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传统农业技术创新、优化多行业匹配度、形成具有新技术特点的农业生产模式、得到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认可与使用、农业经济得到改善这六个环节之间形成一个循环,并通过不断的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

(四)加强新型能源的使用

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推进观念更新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有全新的技术予以指导和支持,因为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就是要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出发进行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最大化地降低或者消除由于农业生产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影响,而传统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农药、化肥以及传统的耕种方式都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也是生态农业应该重点研发的问题,从而保障生态农业逐渐过渡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避免过去出现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农业经济增长局面。

(五)加大农业补贴资金投入

在生态文明型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大农业补贴的资金投入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重视对农业生产环境条件的营造,实行科技、水利、环保及粮食安全与农业资源储备方面的补贴,以此弥补病虫害、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效率;重视对农业生产及其技术的革新,实行农业收入保险、灾害救济等方面的补贴,以此强化地区农业生产援助,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重视对农业生产者经济效益与合法权益的保障,实行农产品价格、出口及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肥料、灌溉等方面的补贴,以此减少市场形势变化、生产者经济压力等因素对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农业生产与农产品贸易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重视农业生产与生态文明同步发展的平衡关系,实行休耕、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补贴,以此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六)构建农业服务体系

为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稳定发展,有必要推进生态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农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农业部门可积极推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在制定优惠政策的时候,需要深入当地农业市场进行调查,总结分析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升土地流转效率,将生态农产品出口当作扶持重点,根据当地生态农业实际情况逐步朝着规模化经营转变,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同时,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也要根据不同区域制定相应的方案。例如,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应制定约束制度,加强当地的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将水利水电设备维修、禁止乱采乱垦行为、加强生态农产品质检等其他产业措施纳入到农业服务体系中,消除影响生态农业建设、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

(七)缓解农村人口的就业压力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扩张,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城市,其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大量的人才储备和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经济主体进入城市。然而,较大的贫富差距使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农村经济很难再被带动起来,除了少数因地理位置优势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其他地区的农村都因为城市化的迅速扩张使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而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理念将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相融合,不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为农村现有的劳动力人口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岗位,使农民不再是简单的劳动力,还能依靠其自身技能以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实现新的经济价值。这不仅使得农业经济有了专业的劳动力,还能够解决农村人口城市就业难、地域歧视、生活差异等现实问题,切实地缓解了市场经济对农村人口就业的冲击,使农村劳动力也能各司其职,发挥其社会价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集中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度上,其是否能够协同发展,是农业生产实践的根本出发点,推进其协同发展是落实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农业经济水平、建设资源强国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农业经济学、生态学及系统科学理论出发,分析了目前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农业现代化生产模式尚未建立起来,农民、政府间主体意识尚未达成,行为规范尚未达到统一。相对应提出了加强科技手段在协同发展中的地位、调动农民推进协同发展的积极性以及完善协同发展保障制度的对策。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生产生态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生态养生”娱晚年
用旧的生产新的!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毕节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