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河南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路径探析

2022-01-0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赵胤

区域治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面源高质量污染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 赵胤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取得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标志着“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只有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三农”问题的关键

“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农业,而农业是人与自然关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的产业。追根究底,乡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乡村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历史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西方的天人相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论。从地理决定论来看,前者主要取决于西方文明发源地较为贫瘠的生存环境,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情况下,征服自然、与自然斗争来求生存造就了西方天人相分的思维习惯,随着生产力与思想的演进,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便成为西方主流思想,其代表为英国近代哲学家培根,他提出“人是自然界的丞相和解释者”,并喊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西方的天人相分论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为西方带去了生产力的革命性发展,但势必会造成人与自然的紧张、冲突与对立,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论,从宇宙论角度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应当对自然有敬畏之心,人伦日用都应以自然为依据,效法自然、顺应自然。中国古代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工具落后,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很大,靠天吃饭是农业生产的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自然相对敬畏,利用自然的前提是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相对和谐,产生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与农耕文化。

我们党向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连续十八年(2004年—2021年)发布文件指导“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时代背景下,乡村建设工作任重道远。近现代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比如,农药不合理利用带来的土壤污染、养殖业乱排乱放造成的水体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等等。这些生态问题的产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态宜居的总要求相矛盾,是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具有乡村面积大、农村人口多、乡村建制多、农业比重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的特点,发展不充分最突出的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河南按照乡村振兴总要求进行出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观光、建设田园综合体、发展乡村生态产业等方式,统筹推进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高质量发展,涌现出了信阳郝堂村、漯河南街村等美丽乡村典型。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新时代的乡村焕然一新。但是,在新时代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如何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重要转型期,补齐掣肘乡村发展的生态建设短板,成为河南各级政府当下面临的首要问题。具体应把握以下几点:

乡村仍然存在面源污染问题。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由于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及养殖类禽畜粪便无序排放造成的,具有分散性、广泛性、不确定性和滞后性等特征。由此造成监测难度大、防控压力大、治理主体分散、技术指导不到位等问题,乡村面源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生态保护观念不到位。虽然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但受制于落后的生产方式,农民环保意识仍然薄弱不到位。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毁林开地、滥用农药化肥、焚烧秸秆、随意丢弃垃圾等问题,直接影响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存在城市污染向乡村转移的问题。由于城市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加强,为降低环保成本,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开始逐渐向城乡结合部甚至乡村转移。这些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环保技术落后、布局乱等突出问题,再加上乡村监管不到位,成为乡村土地、水体、空气等污染的新来源,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造成阻碍。

三、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河南路径探析

以党建高质量引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河南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公报提出:“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中原更加出彩的奋斗目标。”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在党,“三农”问题如此,乡村振兴如此,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如此,唯有加强党的建设,打造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才能把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挥到位。一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学习,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坚持系统建设理念,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另一方面,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破除唯GDP论,在干部考核中增加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引入面源污染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生态保护理念宣传、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考核维度,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同时,必须严格落实乡村生态保护政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强化河湖长制。

进一步做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面源污染由于其来源广、分布分散、污染时间长等因素导致治理难度较大,成为掣肘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要坚决把资源环境恶化势头压下来,让透支的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要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部署要求,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首先,必须进一步完善防治技术,加强面源污染监测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运用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创新监测方法,构建监测体系,彻底明确乡村面源污染情况,并根据污染程度划分治理次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其次,强化多元共治,健全共同治理机制。面源污染具有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及时间的长期性,面临治理主体单一、治理效果不佳的问题。强化多元共治即农民、政府、企业、社会、地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到面源污染防治中来,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必须厘清各主体的治理责任,切实贯彻落实治理措施。最后,进一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定期开展清洁专项行动,改善乡村卫生状况。做好乡村道路硬化工作,为乡村建筑“穿衣戴帽”,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劳动环境,同时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

加强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是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好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宣传方式,以村民喜闻乐见的小视频、戏剧等内容展开寓教于乐的生态文明宣传。推动专家学者下基层,组建宣讲队伍,进行通俗易懂的宣讲,切实提高村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另一方面,要吸收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保护元素。在传统农耕文化中寻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注重对传统乡规民约中相关元素的吸收借鉴,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构建先进的生态保护理念。同时,要健全生态保护法律,加强普法教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总遵循,结合河南乡村实际因地制宜,构建乡村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开展广泛的普法宣传,以法律约束的方式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理念。

猜你喜欢

面源高质量污染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思考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到2025年,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