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22-01-01山东建筑大学蒋长鑫

区域治理 2021年18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

山东建筑大学 蒋长鑫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

“ 工 匠 精 神”(Craftsman’s Spirit)是一种发源于工匠行业的职业精神,是个人能力、专业素质及价值观念的体现,也是对时代发展的一种现实反映。早在尧舜时期便有“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的故事,舜在河边改良了制陶的方法,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次品率,方便了生产生活。可见“工匠精神”的历史悠久。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具有敬业乐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等内涵。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也对激发个人实现目标的动力,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应具备“大国工匠”品质。而高校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弘扬和培育大国工匠精神的责任。当代大学生群体视野宽阔,精力充沛,但是缺乏耐心和毅力,具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倾向。大学生群体也存在对工匠精神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如“工匠精神”更多的是对技能型人才和工科类大学生具有现实意义,忽视了其精神方面的影响。由此可见,在高校弘扬和培育大国工匠精神,不仅是提高当代高校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是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从而在高校大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实现个人价值,加快实现我们国家“智造强国”战略目标。

二、“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关联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工匠精神”体现了人们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认同,进而产生自我认同感,并将这种正向的能量积极回馈到社会。工匠精神中所倡导的爱岗敬业,追求品质至上,促进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讲求互助协作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联系十分紧密,因此依托高校思政课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和吃苦耐劳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生观教育

人生观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工匠精神具有精益求精的品质,所谓精益求精就是执着、专注、投入的品质,才能不断地推陈出新。在我国古代,工匠们大多倾其一生琢磨一件器物,长时间的勤学苦练,练就了高超技艺。他们能够耐得住寂寞,具备高度的专注力、意志力和追求极致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力量也源于对理想的追求。“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高校大学生大多缺少生活的磨炼,沉浸在学校和家庭保护下的“温室”里,容易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追求安逸舒适,缺乏耐性而经常“三分钟热度”,这不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理想的实现。因此倡导工匠精益求精、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利于大学生群体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还能使大学生群体自觉抵制不劳而获、急功近利等扭曲的价值观,克服过于浮躁的心气。

(二)工匠精神中的敬业乐业和甘于奉献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职业观教育

工匠精神本身就来源于职业精神,因此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的优秀素材来源。高校要帮助大学生做好学生就业的身份转变,在正确的职业观的引导下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到事业的过渡。敬业是工匠对本职工作的尊重,也是对行业规则的敬畏。乐业强调工匠发自内心地热爱他的职业,虽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是却能够在劳动过程中获得满足。只有敬业与乐业相统一,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从中获得巨大的能量。而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就业目标不明确,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强;功利主义现象,过分重视职业收入,奉献意识较弱等。这说明高校需要在职业观教育方面要加大力度。用工匠精神涵养大学生的职业观,倡导大学生群体就业后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引导个人立足岗位、脚踏实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三)工匠精神中的尊师重道和团结协作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观教育

道德观教育对于约束人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手工艺人学习技艺大多为师承,而师傅除了教授徒弟技术的同时,还会将个人对生活的体悟传授给徒弟,让徒弟懂得做人的道理。徒弟虚心学艺,师傅不吝赐教,师徒之间氛围融洽,形成良好的尊师重道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技术创新呈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需要不同的主体参与,这就需要工匠们善于学习,具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围绕“立德树人”为中心开展教育以来,高校大学生群体已具备了较高的道德认识及道德意志,能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参与各种公益活动。而随着越来越的“00后”大学生涌入校园,由于他们的思想前卫,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使得道德观教育工作的推进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有利于推进道德观教育。新时代工匠精神蕴含着尊师重道、提倡协作、强化责任的道德精神,具备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这些精神能够成为维护现代社会良性运转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可以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工匠文化感染学生,传承工匠精神。但是开展工匠文化进校园,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精心设计内容。首先,积极开展与践行工匠精神有关的社团活动。大学社团作为高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的大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充满活力和激情,大学社团成了高校大学生展现个人风采,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在高校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学生参与性强。开展与工匠精神有关的社团活动,能使高校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团活动和社团文化的熏陶。如通过举办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手工展,参观当地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地,或者开展工匠精神相关的演讲活动,积极动员高校大学生重视工匠精神,切实感受匠人精神的魅力所在。其次,借助校内平台线下与线上的同步宣传。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视频号等线上媒体,将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进行宣传,如定期更新工匠精神的相关推文,播放工匠类纪录片等。此外,也可以利用校内广播、大屏幕、海报等进行线下宣传,并邀请当地的手艺人和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进行宣讲,借此机会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使高校大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特质。

(二)将工匠精神编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高校大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来源。因此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公共课程中,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可将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规范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职业观,为社会输送更高素质的可靠人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讲授中可以结合工匠精神,倡导学生看问题做事情要实事求是,并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不断探索自己的专业领域,积极储备专业知识;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一章节中依托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多向学生延伸和拓展具有代表性的新时代工匠人物,讲述他们的事迹,分析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鼓励学生只有实干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应该积极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像革命先辈那样有一股拼搏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将个人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形势与政策》可以结合对于当前中国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亟须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引导学生培育“工匠精神”,增强个人使命感。

(三)将工匠精神深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

在全社会都积极倡导培育工匠精神的大环境下,高校思想课教师队伍更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教书育人的匠人,教师应树立“匠人”精神,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当前,存在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不少教师非科班出身,基础功底不够扎实。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时时研读马克思经典著作,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一旦经典原著的学习不到位势必会影响教学的进行。因此可以定期开展学术沙龙,与其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其次,还应钻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结合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并且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挖掘学生感兴趣或者能引起共鸣的素材。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如组织同学们录制关于工匠文化、工匠精神起源的趣味化微课视频,发掘自己家乡的手艺人,制作微电影或者纪录片,或撰写相关小论文作为课后作业,提高他们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感。同时也要学会与其他老师的协作,通过资源共享,增强学科的魅力,更好地完成教学。

注释

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职业写作
拿出精神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