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分析
2022-01-01李卓璟
李卓璟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以及东部发展的几大区域性发展战略实施活动,并且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已经逐步形成。区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此大趋势下,我国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以及经济总量都已经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从四大板块中分析出我国东部是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区,中部和西部在第一产业上游走大的幅度增长,而东北地区增长幅度较为缓慢。从1997年~2010年,我国的发展区域经济增长主要发展形势已经从南向北到东向中西部移动。
1.区域发展特点
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格局中固定资产投资从北部的大发展趋势逐渐在往西部前进,而这种大趋势导致了我国的高速发展地区改为天津滨海新区等地的钢铁,石化,煤电,装备制造行业。并且滨海新区也以金融创新为重点进行试点,促进“北上西进”的重要转变。目前发展速度较慢,但是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和以后的发展状态来看,东部地区产业将会呈现加快的势头。而工业增长主要突出的是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已经作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要地区,相比于西部的地区来说,发展势头较强。并且工业增幅也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工业增长也将为由中部地区逐渐向其他地区发展,形成全国式的工业行业增长态势。对于大城市,由于人口密集度高,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集聚化程度也正在大大提高,而且我国在大城市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于其他地方更均匀密集,使经济发展更加便利快速。并由于人口的集中化导致投资需求、建设需求和消费需求不断加大,由于人群之间的内卷和比较等情况,使我国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发展极速增加,促进了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拉动了其他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全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重要经济增长区。
2.区域经济合作
我国的区域增长发展不仅要依靠自身区域的努力,更要联合其他区域共同发展和繁荣。我国中央政府提出加强东中西部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来达到各个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各地方政府应以此为指导思想制定出区域合作政策建立出经济合作的模式和机制,能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加强区域合作和交流也能为我国的区域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全国的区域经济当中,劳动力和资金是能经济发展中可流动因素,也是区域合作的重要流通利益,将两者作为区域经济的交流媒介实现区域的经济一体化。从中央提出再由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将区域规划研究和制定作为首要经济发展任务,将极大地促进各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目前,我国区域政府已经重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合作,并且将区域合作和发展的问题提到章程上进行排查和解决。
二、制约发展问题
1.区域经济差距问题
我国的发展趋势愿景是从东部繁荣逐渐转向为中西部繁荣,但是目前转移过程并没有很好的实现。经济发展圈也没有持续扩大,各地区发展的趋势也正在逐步没落,合作经济发展逐渐没有苗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落后地区的经济模式和管理制度在很多地方并不完善,极大地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降低经济发展的效率,并且落后地区的部分思维模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造成落后地区持续落后,发展地区持续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并且,这种地区发展产生的差距随着时间和经济的发展逐渐扩大,已经极大地影响了经济繁荣势头的转移和经济发展范围的扩大趋势。
2.区域分割问题
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另一个原因是区域分割问题。地方政府的主要目的和需求是提高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提高经济发展态势,因此,在想要达到这种目的下就会利用公开或非公开的形式来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建立贸易壁垒和行政壁垒,将人才、技术、资源和商品等垄断在本区域内,使本区域的经济发展集中,将优等资源分配给本地区,以此达到更高的利益和发展趋势。但是,犹如闭关锁国一样,在短时间内是可以达到少支出多收益的情况,暂时提高了本地区的利益发展,但是长此以往,将会因为技术的不更新使本地区的收益大大降低,垄断式的经济发展也会使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次数大大降低,信息收取的不顺利导致流通渠道堵塞。各地区的行业、企业之间优势无法互补,资源浪费和资源短缺的问题逐渐出现在本地区的各个企业当中。并且,由于资源垄断也会使本地区同一行业之间形成竞争的情况,内耗必将导致衰落。因此,只有开放和统一的区域经济合作才会使本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形成完善的体制模式和优等的资源配置。
3.产业同构问题
高经济发展趋势的城市容易造成闭关自守的现象,相同落后地区也为了提高本地区的经济态势而盲目扩大生产范围,引进并不符合本地区的高效益模式,大量的不合适造成了部分产业资源浪费而部分产业资源短缺的现象,生产能力过低也会导致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跟不上人们要求,造成行业废置的现象。一味地引进高收益模式也将会造成本地区的人力资源紧张,工作效率降低,大大浪费了人力资源。并且政府的施压也会使企业的压力增大,对于产业中的商品就会过于追求高收益和高产量,造成同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和重复建设,使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极其严重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和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化,同一类型的竞争者大大增加。本地区的经济建设高开低走,丧失了原本盈利的适合模式,造成混乱的分工效益和经济规模,影响了本地区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三、区域经济发展方法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发展不协调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障碍,成为制约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制约影响因素。并且由于各区域政府之间的比较和盲目追求高收益造成很多落后地区的人力资源大大浪费、而很多高发展区域资源浪费。各个区域之间资源不流通、技术不更新使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呈现落后态势。因此,我们在对区域与发展的现状进行改变可以采用反梯度来推动发展。而且,现在全世界已经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转变为全球化数字经济发展。在此新形态势之下,我国区域经济应该紧跟实事,创造出新的收益来源,把握好全球化经济发展机遇,根据本地区的特色和实际情况引进高发展地区的高收益模式,通过融合和改变创造出符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引进创新型技术相互融合来赶超高发展地区的经济态势。并与高发展经济地区相互合作,进行资源分配和技术共同创新来使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达到新兴态势,也使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迅速,扩大各地区的差距不断缩小形成全国经济发展。
1.确立各级政府职能
想要彻底改变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就一定要从根本上改革区域政府的职能和导向机制,政府不能一味地追求本地区的发展而造成封锁和攀比现象,各地方的政府应该积极且正确地响应国家的号召,为本地区的企业和行业研究出符合本地区发展的模式和发展机制,并及时与中央政府进行汇报和审批。但中央政府一定要保持各地区政府的特色和独立行政手段,不可以为了达到统一效果和目的而牵制各地区政府的独特性发展,使各地区的特色相同,毫无优势和独立性,会造成各地区的竞争等问题。合适的管辖机制和管理方式能够使各地区的发展主要趋势不同,使各个地区达到经济发展合作的新模式。共赢趋势将会使各地方政府更加认同经济合作的政策,通过优势互补来使各地方的差距减小,将经济发展范围扩大。制度改革将是改变区域经济发展制约的基本方法,形成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规范化运行机制将有助于推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2.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在完成对政府的改革和企业协调之后我们更要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从能力上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是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我们通过技术创新和资金投入使本地区的产品的质量和品质达到更高的层次,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获得更高的收益与声誉,缩小与发达区域的经济差距,协调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态势,完成全国区域共同发展目的。并通过地区政府的积极推进,将财力、物力、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完善,达到更好的发展趋势,加强基础建设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外资,并与其他地区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四、结语
目前,在我国区域产业发展中,东部发展昌盛,而中西部发展比较落后,发展趋势的推进逐渐搁置,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积极地解决各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发展机制,以及确立各级政府的职能,保持与中央政府的协调关系,积极提高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改变区域发展的思维模式,才能够真正地达到各区域的发展水平基本相同,达到各区域优势互补的目的,促进我国的经济更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