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创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1-01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创新教育学院余建华

区域治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双创课程思政育人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创新教育学院 余建华

2016年国家领导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高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其他课程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价值引领,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机制,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育人成效。当前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指出:“高校要不断推进高素质双创人才培养,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这凸显了双创教育在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双创课程成为推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助推器,那么如何有效的实现双创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在双创课程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凸显双创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思政与双创教育的内涵

(一)什么是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新课程,它是一种新形势背景下的新型课程观念。本质就是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提升课程育人成效,在课程中挖掘并融入“思政元素”。实现思政课程的显性育人同课程思政的隐性育人相结合。

(二)双创教育的内涵

双创教育即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素质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在经历困难和挫折时,始终保持英勇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品质。双创课程素质目标的培养就需要去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思政元素去进一步强化除能力目标之外的素质目标所蕴含的品质与精神。

二、课程思政融入双创课程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本身有别于思政课程,它作为一种隐性的思政教育,以专业课、公共基础通识课程为载体的思政育人形式,其根本是从专业课、公共基础通识课中去发现并挖掘思想政治育人元素,将这些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非思政课程教育教学中,从而进一步增强新形势背景下高职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新形势下做好双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双创课程教学中,是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对双创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是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新格局的重要抓手,也是高职院校优化升级双创课程体系的实施路径。

(一)落实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对双创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在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国家和社会需要高素质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做好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推动双创教育的重要举措。这些人才的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可以依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双创课程本身所蕴含“课程思政元素”来提升,从而可以经受社会的检验。

(二)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新格局重要抓手

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是时代趋势,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仅有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几门课程,都是非常纯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紧密的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因此只有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引领,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其他课程中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才能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有衔接、有呼应。

(三)优化升级高职院校双创课程体系的实施路径

自2015年“双创”提出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到高校都非常重视双创课程的建设,双创课程体系建设也初见成效,但是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只注重创业知识能力培养,却忽视了创业道德、意志品质等素质的培养。所以构建课程思政视野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双创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增强双创工作的育人成效与育人针对性。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双创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程思政本身只是一种课程观,它不是弱化课程专业属性,强化思政本色,而是将课程的思政元素有机、自然地融入课程的各个环节与过程中。课程思政本身就是希望教师在传授双创课程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思政育人功能。但是课程思政理念在双创教学中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重视双创课程技能培养忽视课程育人功能

当前,各高校都开设了相关的双创课程,课程体系的构建也趋于完善,但是课程的考核评价机制单一,过多的重视双创能力培训、创业的成功率、参与双创类比赛,忽视了双创课程的育人精神和创业家的精神培育。

(二)教师参与课程思政主动性不足,融入艺术性缺失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老师们对理念的认识不足,更多的为了完成自上而下的教学要求,缺乏主动思考,融入方式死板、融入内容片面。这种情况不仅不能起到价值引领作用,可能会适得其反,从而对双创课程教学本身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影响。

(三)教师缺乏对思想政治元素的理解

在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中,教师本身没有真正掌握和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学中对哲学术语使用不当,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事情描述出来,从而无法真正体现出课程思政在双创教育教学中的育人功效。

四、课程思政背景下双创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1)加强双创课程思政的总体方案设计。目前,“课程思政”理念在高职院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双创课程也纳入了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双创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制定双创课程思政实施总体方案。双创“课程思政”理念推进需要学校多部门协同配合,比如教务处、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后勤处等。部门之间协同、联系需要顶层制度设计,没有制度和责任约束,各部门工作协同推进形同虚设。学校成立双创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任组长,教务处、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学校各职能部门、处室单位负责人担任成员,并制定双创课程思政的总体方案。比如教务处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审核和课程考核,学生处负责双创课程师资的聘请与管理,双创活动、比赛的组织与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双创课程师资团队的培训与考核,后勤处负责双创场地的管理与落实。只有做好了顶层总体方案设计并逐级落实,双创课程思政工作才能有效地推进与落地。

(2)加强双创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推进落实双创课程思政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要求双创教师本身对双创课程专业知识要有深刻的理解与领会,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教师只有在自己深刻领会专业和课程思政理念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双创教育教学中。双创课程思政队伍建设可以围绕组建双创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团队的组建可以由5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7-8名双创教师组成,定期进行交流研讨,协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完善团队师资交流培训、挂职、实践交流制度,提升双创课程思政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

(3)加强双创课程思政教材体系建设。教材在教学改革中也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大多数双创教材都是基于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与实践方面的,但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既需要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层面的知识,也要关注到学生素质发展的精神内涵,比如工匠精神、社会责任与使命感等方面的培养。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所处的区域优势不断推进教材改革,编写适合学校的自身发展的教材。

(4)推动双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双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需要改变传统的知识理论与技能传授教学模式,形成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挖掘了课程思政元素之后,如何有效地、自然地传达给学生,确保学生真正领会?第一,通过设计双创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借助新媒体(微信、抖音、短视频)推送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学习及时反馈收获。第二,双创课程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内容中挖掘思政元素,巧妙运用于实践教学中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精神与品质。第三,双创课程本身也可以依托双创的各类比赛强化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创业精神,在双创比赛中也可以融入思政元素,在大赛准备和比赛过程中提升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意识。

五、结语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双创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推动双创课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推进双创课程思政改革,推进课程改革顶层设计,围绕“三教”改革落实双创课程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真正响应国家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课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