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出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来

2022-01-01东莞市桥头镇第四小学莫凤群

师道(教研)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五壮士课文情境

文/ 东莞市桥头镇第四小学 莫凤群

知识的学习,缘于我们对于世界的疑问。“学起于思,思成于疑”,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思考,而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缘于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是带着问题学,将我们课堂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分解成系列的、关联的、精准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答中获得知识、习得能力。如此,既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能更好地促进课堂过程的优化与效率的提高。

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该如何问呢?

一、“问”出兴趣激发来

小学生因其年龄而具备极为鲜明的认知特点,感兴趣的知识就会认真,不感兴趣的知识就会抗拒、抵触。要想让他们认真学习、努力钻研,就要通过文本的重构、路径的重建、方法的重组来切实促成孩子们自身学习内径力的激发与培养。因为学习内驱力是维持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强化学习欲望的根本动力。一节课,学生思维的锻炼、培养、发展通过是从问题开始。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伊始,我们就应该通过艺术的问题设计,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比如在教学《窃读记》这篇课文时,我这样提问:同学们,我们今天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呀?生:《窃读记》。师:“窃”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生:偷。师:读书不是应该大大方方吗?作者为什么要“窃读”,也就是偷偷地读呢?她又是怎样“窃读”的呢?这里面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呀?生:想!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围绕文章的主题,巧妙地提出了一系列关联的问题,一下子就把孩子们对课文的兴趣激发起来了,也把孩子们对知识的求知欲牢牢抓住了,接下来孩子们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自然是“不待扬鞭自奋蹄”了。

二、“问”出情境氛围来

文以载道,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可以看作为“道”,而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与方法选择则可以看作为“文”,毫无疑问,“文”是“道”的呈现与承载,而“道”是“文”的内核与引领。因此,内容与目标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方式与方法的选择,反过来,方式方法的运用又影响着内容与目标的实现程度与效果。但是,如何才能实现小学语文内容与目标和方式与方法的相互融合呢?适当的、准确的问题情境创设是我的经验之一。

比如《掌声》一课,它讲述了一位原本自卑忧郁的女孩,一次偶然的发言之中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与肯定,进而促使她从自树立起了自信而走出自卑的故事。如果不能有效将孩子们带入情境、代入角色,课文主人公这种心路的历程与发展很难激起孩子们的共情,他们也就很难理解并升华课文的主题。

为此,我着重引领孩子们去体会、感知主人公小英上台发言前内心的矛盾、斗争、胆怯,然后顺势向他们抛出了一个问题:“假如小英就是你,在从座位走上讲台的过程中,你内心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你会怎样在内心鼓励自己?”简简单单的问题,却一下把学生带入情境、代入角色,学生们开始入境入情,去体会、想像、思考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心路历程。问题情境的创设实现了学生们的过程参与和角色代入,从而在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促进了他们的情感体验的提升和思想认识的升华。

当然,通过问题的设置去创设情境时,既要考虑问题设置的系统与关联,又要注意问题提出的难度适切与兴趣激发,还要关注问题的聚焦与开放。碎片化、太难或是太易、没有指向性、答案过于单一,都会导致问题情境创设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问”出因材施教来

课堂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有所获。那么,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就应该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的差异与不同,问出一定的梯度和层次感来,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层到深层,由简单到复杂,由总结到提炼,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的设问,要有相对简单的问题,这类问题是留给学困生的,让他们在解答中获得学习的自信;要有难度相对适中的组织型、伸展型问题,让中等生在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中逐步提高;要有专门针对优秀生设计的创意型、提炼型问题,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大的纵深空间。

比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读完课文后,请你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狼牙山五壮士“壮”的句子,并讲一讲原因;2. 你认为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群怎么样的人?3. 课文题目叫“狼牙山五壮士”,请问,你认为他们“壮”在哪里?作者又是怎样表现他们的这种“壮”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难度不断攀升,但也正是遵循认知规律契合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由表及里、从浅到深,并且同时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给予了足够的思考空间,很好地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

四、“问”出效率提升来

随着多轮课改的持续、螺旋式推进,在课堂上对提问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认同。说实话,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早已不缺少老师的提问,但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在于老师提问的数量。低效,甚至无效的课堂提问越多,对课堂教学效率的伤害越深。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与生成,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指向精准,追求高效,真正促进全体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比如在讲授《小英雄雨来》一课时,在熟悉了课文之后,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这篇课文的文眼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围绕这篇课文的文眼,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反复写它的用意是什么呢?它与雨来的“小英雄”形象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的发问,有助于孩子们对于课文主人公雨来“小英雄”形象的认识与把握,更能促进他们对于“小英雄”形象深处浓浓的爱国情怀和斗争精神的理解与认同,从而实现家国情怀的激发、培养与提升。

问题是知识学习的起点,也是思维活动的支点,更是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切入点。好的课堂问题设计,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情境的创设,推动落实因材施教,切实提升教学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价值。

猜你喜欢

五壮士课文情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背课文的小偷
狼牙山五壮士
——根据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编写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语文(S)版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奇变偶不变
背课文
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