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探究
2022-01-01张国俊
张国俊
(甘肃省积石山县梅坡保安族小学 甘肃临夏 737101)
从目前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小学学校在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来看,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的问题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长时间以来,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的开展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对于各民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还只有一句空话,并未落实到实处,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忽视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地区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规律。另外,还有些学校的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语言交际方面的联系,进而导致少数民族学生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和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本文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论述和说明。
一、重视教学思维的改变,尽量去引导各个民族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我国是一个由多个民族所组成的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大力帮助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特有的民族语言文字,对于一些不够完善的民族语言文字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优化。尤其是国家所提倡的以民族语文为主,兼学汉语文的双语教育模式更是让各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但是,随着各个少数民族的民族语言文字的蓬勃发展,也让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缺乏重视。尤其体现在一些民族小学校当中,因为民族语言的差异,导致各个民族学生之间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其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动,同时也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育和提升。鉴于此,教师在展开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需要从思维上做出一定的改变,尽量去引导各个民族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譬如,教师在展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工作当中,需要一改传统的只重视学生对于一些学科知识学习的情况,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养成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在此过程中,需要尊重各个民族语言文字之间的差异性,不仅要鼓励和引导各个少数民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利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继承和发扬,革故鼎新,从而让民族语言文字在新时期迸发出活力。
二、重视教学模式的改变,着重解决各民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不平衡的问题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需要立足于本族语言,进一步学好第二语言,并在此基础上来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当中,教师更多关注的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性学科知识的学习,至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很少去关注,并组织和进行相关的训练。尤其是一些教师在展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低年级的学生在初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从死记硬背开始的,利用民汉互译的方式来进行。尤其是一些语法相关涉及较少,而这直接导致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学生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但是效果不佳的情况。鉴于此,就需要教师在展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当中重视教学模式的改变,在尊重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各民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不平衡的问题。
譬如,教师在展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工作当中,就需要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及时的调整和细化每一阶段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模式,有必要的将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育作为展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工作的重点。比如,针对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书写能力的培养就需要教师做好详细的分工。当然,为了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相互之间能够有效的进行沟通交流,实现自身语言交际能力的养成,教师还可以多试着组织开展一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试着利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将本民族的一些优秀文化内容向其他学生进行讲述。从而让学生在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对其他民族文化认识和理解,并以此来解决各民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不平衡的问题。
三、重视居住形式的改变,解决不同民族间学生语言交际水平不平衡的问题
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人们受教育水平高低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和水平是有所区别的。尤其是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低。因此,这部分学生自身的语言交际水平和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较是比较低下的,而这种不同民族间学生语言交际水平的不平衡,会严重影响各个民族学生之间的友好沟通和交流,甚至严重的会影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普及。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重视居住形式的改变,着重去解决不同民族间学生语言交际水平不平衡的问题。
譬如,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展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工作当中,一方面,需要按照不同民族的居住形式,来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方法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比如,撒拉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等地,因为撒拉族有着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本族的文字。因此,很多聚集在中心城市的撒拉族学生已经逐渐出现了完全“汉化”的情况,而那些远离中心城市的撒拉族学生则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则相对比较低下,进而导致一些聚集在中心城市的撒拉族学生难以和远离中心城市的撒拉族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为此要有效的应对和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展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工作当中,不能千篇一律地按照指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地区学生因为居住形式所造成的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掌握情况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远离中心城市的少数民族学生则需要更加注重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教育。
四、重视语言亲疏的改变,帮助各个民族学生去解决语言交际不通畅的问题
为了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得到普及和发展,仅仅从居住形式和教学模式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是远远不够的。想要真正提升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需要教师重视语言亲疏的改变,着重去帮助各个民族学生解决语言交际不通畅的问题。
譬如,我国西北地区民族语言为突厥语族的民族和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少数民族,由于语源上的原因,他们在平时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民族语言为突厥语族的民族,他们在学习同语族语言时比较快,但是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则比较慢,而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少数民族则恰恰相反,西北地区不同民族语言亲疏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不同民族学生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能力的高低。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着重把握各个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之间的规律,根据不同民族语言的亲疏来调整教育方法,从而最大程度的帮助各个民族学生去解决语言交际不通畅的问题。比如,针对一些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相对较弱的民族学生,教师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在尊重民族差异的基础上重点向这部分民族学生传授一些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和方法,加强对学生们的语言交际训练。
五、重视民族融合的改变,着重提高各个民族学生对于汉语文化的接受程度
近年来,随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开始关注并重视地区各民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养成,并致力于借助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手段来达成这一目的。而想要真正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及,还需要教师重视民族融合的改变,着重提高各个民族学生对于汉语文化的接受程度。
譬如,教师在展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工作当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学生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形成正确、直观的认识。另一方面,则需要适当的扩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的宣传力度,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并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从而愿意利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彼此之间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提升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做好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工作,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变各个少数民族之间所存在的语源亲疏、居住形式等因素所造成的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差异较大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让各个民族之间获得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实现各个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和创新。鉴于此,教师在小学阶段展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工作当中,既要重视语言亲疏的改变,帮助各个民族学生去解决语言交际不通畅的问题,又要重视民族融合的改变,着重提高各个民族学生对于汉语文化的接受程度,深入调查和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及情况,认清我国民族地区的语言状况已经迫在眉睫,做好理论性和实践性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为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一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