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区自主游戏培养大班幼儿劳动能力
2022-01-01广州市海珠区晓港中幼儿园盛景分园潘毅碧
文/ 广州市海珠区晓港中幼儿园盛景分园 潘毅碧
我园立足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认知、兴趣爱好、技能掌握等方面,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等,让幼儿在生活区自主游戏中感知、体验、实践,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具有一定劳动能力。
一、拓展足够的生活区游戏空间,萌发劳动的意识
我园大班生活区的创设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来源于幼儿生活,贴近幼儿生活,不断延伸,不断拓展生活区的游戏和探索空间,让幼儿在较大空间的生活区中进行自主游戏,从而萌发爱劳动的意识。
如大一班的生活区以“植物生态”为主题,创设了生活区游戏活动——“颜植所”,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充分利用园内的种植园,根据幼儿兴趣爱好不断拓展出悦木舍、汇美舍等一系列生活探索游戏。大二班的生活区是以“生活美食”为主题的“细工坊”,将各种自然物与教室整体环境相融合,一起创设了“茶颜悦色”“五谷磨坊”“新心面语”等小角落,供幼儿自主游戏。大三班的生活区以“绿色环保生活”为主题,创设了生活区游戏“智能馆”,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幼儿又开展了“奇思妙想”和“妙手生花”的等生活探索游戏。
生活区是幼儿园区域之一,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中心缩影,但大班级生活区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区域,还根据幼儿兴趣,游戏推进,不断拓展、延伸出“区中区”,实践、操作、劳动的氛围浓郁,幼儿在足够的空间内自主地活动和劳动,从而萌发劳动的意识。
二、投放合适的生活区游戏材料,激发劳动的兴趣
班级生活区自主游戏的开展,要根据幼儿的兴趣、游戏的推进,适时投放合适的材料,便于幼儿操作,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
如大二班因一个孩子带回家乡特产柚子引发探索——“好香”“我想吃了它”“柚子怎么打开”“柚子可以变成什么”“柚子果汁好好喝”,继而产生以“生活美食”为主题的生活区。幼儿积极主动和老师一起收集各种蔬菜水果、坚果豆类、茶类、面粉、调料等常见的生活材料,收集勺子、碗、榨汁机、擀面工具、石磨等常见工具,并适时投放到生活区,让幼儿自主地运用生活用具,亲身体验与食物互动,动手操作,操作过程中的压、搓、擀、磨等流程,非常适合大班幼儿。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积极探究豆、面粉等可探索性强的生活、自然物,玩得不亦乐乎,进一步激发和保持了幼儿游戏和劳动兴趣。
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及时投放合适的游戏材料,供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取放、自由使用,让幼儿在操作中学到知识,在游戏中增强生活体验感,激发劳动的兴趣。
三、提供充足的生活区游戏时间,体验劳动的乐趣
多给幼儿游戏、操作、学习的自主时间,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大二班的“生活美食”的生活区游戏活动,当老师把面粉、各种生活调料、擀面工具等材料投放在生活区时,孩子非常感兴趣,具有强烈的操作欲望。他们在讨论着:“面粉加上水,揉成面团,可以制作蛋糕。”“我妈妈用面粉加水,搓成饺子皮,用来包饺子。”“我妈妈用面粉做成包子。”等,回忆妈妈如何地制作包子、包饺子的劳动情景。他们互相分工,有的孩子在桌面上铺上垫子,有的孩子围上围裙把面粉倒在碗里,有的孩子盛水,大家有模有样地参与劳动。在生活区的游戏中,孩子们体验到父母劳动的辛苦,也体验了劳动的乐趣。
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生活区游戏时间,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体验劳动的乐趣。
四、开展丰富的生活区游戏活动,培养劳动的能力
生活区的游戏活动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积极地把劳动教育融入生活区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
(一)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开展劳动教育
我园以《指南》为核心,充分挖掘元宵、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将民间游戏融入生活区,让幼儿通过操作、劳动来了解和学习,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塑造幼儿爱劳动的美好心灵。根据不同节日活动要求及孩子兴趣,在生活区投放合适的材料,让幼儿在生活区中学习制作元宵、制作香包、包粽子、包饺子等与节日相关的内容,通过生活区的自主活动,不但可以亲身体验到节日中浓浓的传统文化故事,还能对劳动也有了更多的体验和实践。
(二)借助园内生态园,开展劳动教育
大一班教师借助园内生态园,把生活区外延到户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在春天时节,开展了“颜植所”自主游戏,进行“悦木舍”“汇美舍”等生活探索小游戏。让幼儿在原生态、真实的环境中自发游戏、自主探究、自由创作,自主体验劳动。
教师在生态园中提供小铁锹、小锄头、小铲子、喷水壶等常用的劳动工具,让幼儿在固定的时间内给班级的种植地翻土,种下萝卜、青菜、番薯、土豆等蔬菜和粮食,大家还互相制定整理菜田和浇水的时间。到了收成的时候,教师带着孩子体验拔萝卜、拔番薯、收割青菜,让幼儿充分地融入劳动过程,感受到劳动的辛劳。
(三)借助大班幼小衔接的活动契机,开展劳动教育
面对即将毕业的大班幼儿,我园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指引下,通过多种活动不断夯实幼儿衔接的专业能力、劳动能力,开展适应孩子发展特点的幼小衔接活动。
1.营造“我要上小学”的氛围。在班级主题墙和生活区中,展示“走进小学”“我的小学”“我会收拾书包”等活动内容。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提供不同的小学用品,如文具、红领巾、书包等,便于幼儿在游戏中自主探索、自主劳动。教师在观察到幼儿在小学游戏中会使用沙漏,又为其提供计时器,让幼儿对时间有更好的把握。
2.体验“我是小学生”活动。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有上小学的愿望,是幼儿开启小学生活的情感动力,培养幼儿劳动能力,是幼儿重要的入学准备。孩子们通过阅读绘本、观看照片,初步了解小学的环境设施与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孩子在生活区中模拟小学课堂,有的扮演“老师”的角色,有的扮演“小学生”的角色,他们在模拟课堂中,学习自己系红领巾、收拾小笔袋、整理书包,通过真实的情景,提供幼儿劳动的机会,让幼儿学习完成小学生的要求,提高劳动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