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维度实践激活小学科学课堂的科学性
2022-01-01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中路小学廖碧燕
文/ 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中路小学 廖碧燕
当前世界各国科技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离不开大量的科技人才,科技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教育。小学科学课堂的中心要义是启蒙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很难适应新时代要求,我们应做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变化,延伸教育触角、多维度挖掘资源,构建立体课堂。一手要紧握现阶段小学科学课程改革要求,一手要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探析多层次实践开辟课室外“新战场”,以转换不同模式的教学场景,促使课程教学更加高效。
一、实验式教学先行,注重科学实验的自主性
自然科学最讲究实验论证。我们要把新课程改革要求作为支点,撬动科学实验的自主性。通过创设实验导学的课堂模式,将学生的科学激情、思维训练、主观能动性彻底解放出来,高效率高水平开展科学课堂实验教学活动。
以“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时为例,主要是以实验探究为主,一是让学生独立制定实验计划,思考在实验时需要控制的条件。二是指引学生组团围绕实验环节主动制定实验计划,在探究过程中重视证据,在总结过程中形成遵循逻辑的理性思维。三是善于“举一反三”扩大思路,活动后让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大小还与什么相关联。四是应用与提升,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以此逐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营造出浓厚的探究科学、实践科学、创新科学的良好课堂氛围。
二、情景式教学先试,尝试课外科学实验活动
科学性最直观的表现莫过于科学实验现场情景教学,合理延伸拓展课内科学实践,衔接科学课堂内外。一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有理有据。二是眼耳口鼻身体触感全开,高效开展课外科学实验活动。三是因地制宜,解决教学资源紧缺问题。尝试做法是推动辖区内优质校企合作,利用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等资源,为学生创造校外实践新课堂新空间,将课堂搬出教室,搬进企业,搬进大自然。
以“我们的家园”这一单元为例,本单元每一课的活动都是从同学们熟悉的自然、生活现象入手。一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设计当下水资源现实状况、水污染是谁造成的、污水又是如何让人费心治理等循序渐进的引导性问题,驱动学生们积极思考和互动。二是深入一线实地调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学校周边调查水体污染情况,采集水体样本,分析水体污染原因。三是深入到污水处理厂等环保类企业,直观感受污染水体和干净水的差别,由浊变清的复杂与困难。将真实的情境中引入到科学课堂,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观察、分析、交流等一系列锻炼过程中得到全方位提升。
三、小学科学与多学科融合先走,加强科学课堂综合性
科学性还体现在包罗万象。一些重大的研究往往发生在不同学科之间的碰撞,开启“科学+X”的多学科融合探索已成为未来的趋势。学科融合是指在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学科“存异”基础上进行“求同”整合,优化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贯通盘活各学科间的脉络链接,为学生的科学学习及成长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所需养分。
以小学科学为主干,不断发掘其他学科中蕴藏的“科学闪光点”,引导学生分别从学科角度和科学角度进行探索。例如,六年级科学“传动的齿轮”这一课时与六年级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知识相关,教师可以用自行车作为链传动的代表在课堂上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去发现齿轮传动的特点,并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了解其他的机械传动方式。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国强。我们努力在新起点上开创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新局面,既要培养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又要学会在课堂上开拓创新教学模式,乘势加强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转变,进而培养学生的品质素养,从而使一批批学生成为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