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内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探索

2022-01-0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6期
关键词:演练思维能力案例

王 珊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5)

1 高职内科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欠缺原因

1.1 教学内容过于枯燥

教师在课堂中有着重要引导作用,这表示教师需要拥有扎实理论基本功和丰富实践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内容串联起来。学生通过课堂来进行内科学知识学习,保证课堂质量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基础。目前学生很难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主要因素在于教师没有将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结合起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更多是受传统思维影响,为学生传授临床理论知识,而内科学是一项较为严谨的学科,教材内的专业用词更偏像与晦涩难懂,对于学生来讲过于枯燥,很多内容都是理论性总结,学生在学习时会感觉提不起兴趣,从而缺少学习积极性。

1.2 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学生面临临床环境经常会觉得束手无策,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进行过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进行授课时常常采取单一、枯燥的讲述方式,对于教材理论课程设计和实践教材设置并不平衡,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偏向于理论,学生在遇到实践活动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置。此外,因为教师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学生学习时一直处于被动吸收知识,因此学生缺少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在面对没有教师引导的实践活动时常常不知道要怎样进行模拟,并在实践活动教学中缺乏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2 高职内科学教学中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策略

2.1 采用病案模拟教学法

2.1.1 引入案例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为学生准备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入实践活动分析,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临床想象力和临床思维力的激发。帮助学生根据临床理论去对病因进行思考,分析病人发病原因,结合病人症状去进行归纳,让学生自己去对病症进行判断,同时也要让学生自己对病症进行处理,学生思考时教师要为学生留出一些思考空间,以此来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教师将案例引入课堂时,应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要能突出某一疾病的特点,包括发病情况、发病症状和病情演变等。

比如,教师在讲解《肺部感染性疾病》时,就要找一些典型的案例来进行分析,要让学生通过病例能够诊断出具体的感染原因,教师要提醒学生在分析病例时需要助于哪些方面因素,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病例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质量方案,或根据病人情况提出清晰的诊断方案。这样在教学中既增强学生思维能力,也对学生实践反应能力进行了观察,有助于教师后期针对性指导。

教师在引入病例进行讲解时可以采取单一案例分析,也能采取多数知识讲总结完后再进行案例讲解,这个都能根据教师课堂时间进行变动。例如,教师在讲解《细菌性肺炎》时,教师可以选择先将《肺炎链球菌肺炎》理论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讲解清楚之后在开始对《葡萄球菌肺炎》进行理论知识和案例讲解。也可以将《肺炎链球菌肺炎》和《葡萄球菌肺炎》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引入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让学生自己判断案例中病人情况属于那种情况,这样能有效锻炼学生临床判断能力,进而加强学生临床处理能力。

2.1.2 模拟演练临床思维

模拟演练临床思维能够让学生快速带入角色,真实感受解决病情的教学方式。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演练临床思维之前,需要先让学生熟悉疾病原因,病人发病状况、临床表现和诊断方式,在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方面内容之后,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病情模拟。学生在模拟之前也会对模拟非常感兴趣,也会加大学生对模拟的兴趣,在遇到记忆模糊的知识后,学生也会第一时间去查询资料,来保证模拟的成功。

例如,教师在教授《支气管哮喘》这一课程时就可以采取模拟演练来增强学生对病情的熟悉。教师应提前将模拟内容告知学生,然后由学生自己加强对《支气管哮喘》知识的熟悉程度,在进行模拟演练过程中,由教师随机抽取同学来扮演医生和病人,扮演医生的学生需要做到快速诊断病情,讲出发病原理,提出检查方式和治疗手段。扮演病人的学生需要熟悉《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表示出常见的症状来配合医生诊断。采取模拟演练之后,教师还应指出《支气管哮喘》中的重点、难点来考验学生,让学生对《支气管哮喘》进行进一步探索,并熟悉整个医疗过程。当整个模拟演练结束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整个演练过程进行回顾,探讨模拟演练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整理,之后教师要根据模拟中的情况给予学生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在遇到临床实践时能够快速调整自身状态,进而推动学生进行科学临床思维训练。

2.2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教师想要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良好结合起来,就要采用多层次、多途径教学方法取向学生传递医学知识。教师要做到将现代化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比如采取多媒体课件教学、根据电化教学、通过病房实习、临床影像、病情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上课前也要做到充分备课,将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演练,查询多方面资料,为上课准备充分资料,以免学生没能跟上教师教学进度。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接触写真实病例,可以让学生临床辅助检查,在现场为学生进行实践和理论结合授课,让学生加强理论知识认知。教师讲完课程后,让学生根据所讲内容,写出病例整体情况,从而锻炼学生分析、归纳、判断和诊断思路掌握能力。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空间,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教师必要时还应让开阔学生思路,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可以从其他方向进行引导,让学生增加思考范围,培养临床实践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高血压》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将学生对不用情况下容易发生高血压情况的方式进行探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之后根据实际例子让学生对不同高血压症状进行分析,还要让学生分析发病人群特点,这将有利于学生总结高血压病症相关特点,结合教师给予的实例,学生临床知识将会有所强化。教师要调动学生之间的积极性,加强教学互动,提高学生认知程度,培养学生判断分析能力,吸收高血压病情特点和临床症状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2.3 实践应用临床思维

学生见习是提升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参与临床岗位的必要过程。教师为学生合理安排见识内容,将会有利于学生加强理论知识掌握,同时也会增强学生临床反应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发展。教师带领学生见习时,要根据学生具体学习的教学内容为基础来安排学生见习内容。

比如教师让学生去呼吸系统进行见习,学生实践练习将会是咳嗽、咳痰、咳血、呼吸空难、听诊呼吸音等教学内容。学生能在见习的过程中接触到实际案例,能够让学生根据病人情况进行诊治,写出病人实际治疗方案,进行病程记录等。学生熟悉相关工作之后,能让学生对于课本理论知识有更深层见解,还能保证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实践教学是根据内科学课程一起进行推进的,想要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掌握更加完善,就要增加学生实践学习机会,让学生清楚季节不同,病人容易得哪方面病情,还应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该用什么药等情况,这些知识都是学生从书本当中无法实际体会到的内容,因此学生在空闲的时候可以自己去实践教学区域进行观察,为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打好基础。

2.4 安排课后小结和作业

教师讲完一个章节之后就要对本章进行回顾,这样能增强学生对于本章内容的熟练程度,教师在总结复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讨论,加强知识点认知,强化学生知识点掌握能力。

教师还应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除了学生自己进行复习之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安排经典病例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自发组成小组,一起对病例进行研究探讨,通过去网上查询资料和广泛讨论来确定最终答案,之后教师在根据学生查询情况去进行知识点讲述,增强学生知识点掌握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3 结束语

教师想要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就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能力,从案例实践和分析方面进行临床能力培养。平时在课上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知识结合,增加学生临床见习机会,还应在课程结束后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这样才能增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演练思维能力案例
首次演练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未雨绸缪演练忙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